1、四川省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
2、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3、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
3、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4、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8、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
5、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9、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0、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
6、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11、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1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7、C知府 D枢密副使1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14、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35000万日元的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觉得无比富裕。材料表明这一赔款( ) A. 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 B. 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C. 使日本
8、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D.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6、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7、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9、。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9、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
10、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20、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名称建立时间地点代理人“满洲国”1932年3月长春溥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A. B. C. D. 21、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
11、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22、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据此,毛泽东旨在A. 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 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C. 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D. 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3、1941年后,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
12、了日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 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民族精神A. B. C. D. 2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 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C. 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 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25、194
13、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今人又加了两个: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共工(共产党或国共合作)。依照唯物史观来看,谜底应该选择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共工26、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宝岛回归” “家园沦陷” “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中共七大召开”A. B. C. D. 2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
14、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8、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9、抗战期间八路军某刊物报道:“八路军在抗战一年半中,在蒋委员长与战区司令长官的
15、领导之下,在朱彭总副司令及各部各级长官与共产党员的领导之下,协同各部友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与报道相一致的“英勇的抗战”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3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二、材料题(31题16分,32题11分,3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6、6分)材料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
17、,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共两党抗战的异同。32、(11分)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8分)3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公门有公,
18、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2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3分)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DADB
19、C 610:CBDDD1115:DDCBC 1620:DCDAB2125:CADBD 2630:DBBBB31、答案:战略上:两党都坚决抗战,都认为抗战是持久战(4分);作战方针上: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4分),中国共产党真正依靠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4分)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4分)。32、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制或内阁。(3分) (2)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或: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8分)33、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4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4分)(2)制度: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3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