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37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有学者评价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称明代文化“消极的方面是有空疏之弊,而清代文化则一反明代的学风走向实学”。这反映了明清之际思想界()A.重新梳理理学B.沉迷训诂之学C.倡导经世致用D.强调中西结合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明清之际思想界重新梳理理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明清之际思想界沉迷训诂之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明清之际思想界强调中西结合,故D项错误。2.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在叙述
2、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李贽将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且赞同“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表明李贽肯定桑弘羊的理财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富饶,体现了他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3.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
3、乎。”这反映出顾炎武()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商业对当时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性,这体现的是其“工商皆本”的思想主张,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C两项是其思想主张,但与题意不符,排除。4.王夫之认为“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理”与“欲”的存在和表现,没有反映工商业地位的
4、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的“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王夫之有民主启蒙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阐述主客观辩证关系,故D项错误。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指出,明清时期,在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B.传统儒学已被彻底否定C.传统儒学遭到了极力批判D.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官方正统思想指的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传统儒
5、学遭到了极力批判,故C项正确;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也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故排除A、B、D三项。6.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
6、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平天下,则其本领便大。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顾炎武顾亭林文集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黄梨洲文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代时期社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2)材料三中,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参考答案:(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