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提要)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张巨宏新课标已开始逐步实施,与之配套的新教材也进入推广实验阶段,其中79年级参加第一轮实验的学生就要在2005年毕业。反思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利于更好地推进这一次课改进程。一、断裂问题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次改革是先有理论后来实践,而且,理念一出台就大唱赞歌,一锤定音。专家教授在作报告时洋理念、洋案例多,而深入本土一线指导、研究的案例好像并不多。课改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层面才站得住脚。历史的教训往往是一哄而上,结果形成赶鸭子上架的局面。2、新理念与传统理念的断层。过去(包括古代)我们有很多好的做法,特别是语
2、文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理论化、概念化。但随着一些新的理念出现后,旧的理念(包括许多好的提法)就被放弃了。如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研究现在就少有人提了。3、城乡之间、优质校与薄弱校、优生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加大。新课标新教材是建立在城市重点学校的层面上以一种理想化的形式出现的,教材中的很多提法,农村学生没法做到,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如综合实践活动,到天文馆去参观,不说农村学生,就是城市学生有几个能做到?农村孩子连学费都交不齐,怎么有条件上图书馆、上网?还有大班学习与小组学习的矛盾怎么解决?4、新教材主导的人文性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的不相应。5、中考高考与课程评价的断裂。6、教师接受
3、水平与新课标要求的断裂。还有,社会与学校、校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磨合问题,经费投入与课改资源开发的结合问题等。二、错位问题下面仅从操作层面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错位问题:1、文本解读的虚化。突出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错位。有的教师以为就是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因此忽视或淡化了文本自身的解读,不析句子、不炼词语,而是架空分析,盲目引导学生拓展迁移。2、教学手段的僵化。主要表现在文字感悟与直观再现的错位。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表现所谓现代理念,不管什么课文都用多媒体,以显示其教法先进。这在优质课评比中表现更盛。实际上学生只有通过文字进行联想想象再创造才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靠画面。3、人
4、文主义的泛化。如对学生评价,由过去的一味批评改为全是赞美,变成不加分析地简单肯定。再如,不加分析地对所有文本的解读都打上情感体验的烙印,有意回避现实、回避政治,实际上有些文章本身是因时而作,其政治立场是很鲜明的,如果仅从人文情感的角度分析是不够的。4、“三维”评价的窄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成为惟一时髦。5、基础与创新关系的异化。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大搞所谓创新训练。6、师生角色的伪化。师生角色定位不实在。过去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在,教师不敢“导”,不敢在课上“讲”,而代之所谓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成了主体。打破教师的言语霸权后,学生言语多元化与认识的统一协调又成了令教师尴尬的新问题。应该说本次课改是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大背景下自上而下的一场伟大变革。课改的策划者站在世界的历史的高度,意欲通过一场变革,从深层次激活民族的创新精神。改革必将对我们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难免会碰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正视并以改革的精神在实施过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改革一定能成功。w.w.w.k.s.5.u.c.o.m ww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