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420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 必修一 课时练习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答案】B【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注意史论结合。2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答案】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3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述只能说明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不能说明国民党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

3、不出国民党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4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A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B“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C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答案】C【解析】据诗中的信息“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可以判断C项符合,A项中的“各党”、B项中的“一国两制”,D项都与材料不符。5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外出,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

4、素是() A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B“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D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答案】B【解析】制度因素是促使外流的港人回流的最根本的保障。6(2012安徽联考)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A开国大典 B颁布第一部宪法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紫荆花长伴五星旗”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干所指事件是香港回归。7(2012苏北四市)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

5、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下列对引文理解不正确的是()A“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台独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C台海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D国共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A项从内容,B、C两项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体现了上述言论的思想,但材料没有体现“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观点,所以选D项。8(2012宁德)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称:“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对这一公报签署与发表的背景的解读,不正

6、确的是()A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B美国仍维持其在台海地区的影响力C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D中国政府实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答案】C【解析】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体现了中美关系的缓和,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A项正确。“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则体现了B项的正确性。70年代中国主张和平统一祖国,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9(2012马鞍山)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0周年。从下图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C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

7、质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答案】C【解析】漫画中美国口口声声称奉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私下却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实质。A、B两项中的“紧张”“公开违背”不正确,排除。D项恪守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所以选C项。10(2012新课标模拟)1997年,中国成功收回了香港的主权。对此,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日益强大的中国驱散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道残阳。”你对这个评论的看法是()A正确。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帝国历史的最终结束B正确。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错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D错误。英国依然是世界上一流的殖民帝国和政治大国

8、【答案】B【解析】首先判断该观点正确,排除C、D两项。同时材料强调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主权源于中国的日益强大,A项“最终结束”不符合史实,排除。所以选B项。11(2012嘉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 BC D【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排除,选D项。12(2012安徽模拟)“少小离家老大

9、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20世纪60年代末 B20世纪7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答案】C【解析】1988年1月19日,台湾第一个有组织的外省人返乡探亲团,在何文德先生的带领下抵达首都北京。故改变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

10、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材料三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到法定票数,遭到否决。华盛顿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2008年10月21日,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

11、长的身份来台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访台南孔庙时,遭到绿营支持者的暴力攻击。材料四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举近代的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4)结合材料四,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

12、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案】(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2)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障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解析】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现状及国共两党为台湾的将来所做出的努力,题目较简单,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按问作答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

13、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反分裂国家法材料三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

14、一。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结与愿望?造成诗人具有这种情结与愿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 (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答案】(1)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1949年,蒋介石残部败逃台湾与大陆对峙,两岸进入相互隔绝的时期。(2)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或“一中一台”意图。(3)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4)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