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新泰中学2019级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皇帝敕封官员未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这违背了制度程序,因此皇帝采取了“斜封墨敕”的形式,这本身说明国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正确;A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皇权至高无上,排除;“斜封墨敕”
2、现象的出现只能说明当时国家制度的约束力强,不能证明皇权弱小,排除C;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而非民主,因此不存在民主决策,排除D。2.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自主性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剑桥中国秦汉史”“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可知,这里的“古代
3、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显然不能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B错误;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3.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以传统的抽签方式,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
4、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表明了A. 古希腊法律注重保护多妇女、儿童利益B. 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C. 陪审法庭由前三等级抽签产生D. 雅典民主在克里斯提尼时期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雅典通过抽签选举组成陪审团,通过正常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的死亡本身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说明程序公正并不必然导致结果公正,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根据材料“雅典以传统的抽签方式,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可知,陪审法庭并不是由前三等级抽签产生,排除C;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
5、到顶峰,排除D。4.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 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强调的是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溯源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协商的最早实践是
6、A.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 重庆谈判C. 抗战时期的三三制原则D. 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领导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对抗日民主政权的人员组成提出了“三三制”原则。从1941年起,各解放区按照“三三制”原则改选或新建了政权机构,这成为中共发展民主协商的最早实践,故选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起源于1949年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最早”不符,排除A;重庆谈判和北伐战争都与“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协商的最早实践”不符,排除BD。6. 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
7、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政治家”等,可知该项制度应该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D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草根”政治家这种表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选派代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C项都错误。7. 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
8、条鞭法”A. 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 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C. 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 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革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故选B;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中并未体现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C;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并非在万历时期,排除D。8.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创举是A. 创办经济特区
9、B. 改变所有制结构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开辟经济开放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解决了姓资和姓社的问题,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在十四大中,提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创办经特区是在1980年,A排除;南方谈话并未改变所有制结构,排除B;开辟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2月,排除D。9.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A. 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B.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C. 社会阶层的流
10、动性增强D. 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这就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下士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一些中下层庶族地主进入到统治集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项正确;西汉武帝后,儒学就已经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性是郡县制的推行,故B项错误;题干同小农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10. 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
11、人”。这些做法()A. 利于御史之间相互监督B.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C. 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D. 完善了国家司法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明确出巡御史回避原籍、严格规范出巡程序等,客观上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御史之间”相互监督,A项错误;明朝严格诉讼回避制度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即中央集权不符,C项错误;御史出巡属于监察举措与“完善国家司法体系”说法不符,D项错误。11.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恩赐官职”,革命后出现了所谓“政党分肥制”,导致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19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物日益复杂,
12、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知,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A. 革命斗争B. 工业革命C. 政党政治D. 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物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由此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发展在上层建筑上的要求,故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是“政党分肥制”,故A项错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
13、料未涉及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成果的是创建干部制度 干部管理民主化 干部管理法制化 实行公务员制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就已有干部制度,错误,ABD排除;改革开放后,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2005年公务员制正式形成,故均正确,C项正确。故选C。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20世纪早期,英国建
14、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这些措施(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将助长官场的官僚作风激励了文官工作积极性 容易滋生官场僵化现象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会助长官场的官僚作风和滋生官场僵化现象,故正确;根据功绩晋升会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正确。故选A项;排除BCD。14. 中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务员的管理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需坚持的原则是
15、A. 又红又专B. 任人唯贤C. 党管干部D. 德才兼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务员的管理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需坚持的原则,C正确;又红又专是“文革”时期选拔政府人员的原则之一,排除A;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不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排除B、C。15. 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之为“春秋决狱”。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是A. 压制其他学派,导致儒家独尊B. 道德凌驾法律,削弱法律权威C. 法律解释随意,严刑峻法虐民D. 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
16、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决狱”的做法就是很大程度上以道德代替法律,削弱法律权威,B正确;汉武帝定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才导致了儒家独尊,A错误;儒家提倡仁政,C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联,排除。16. 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恩格斯意在A. 抨击中古时期的神学控制欧洲文化B. 阐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C. 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 痛斥基督教曾经毁坏欧
17、洲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可知,恩格斯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17. 南宋初,官员王佐之母坟墓被盗掘并弃尸荒野。因官府敷衍,王佐之弟王公衮以一己之力缉盗送官,而地方府衙却轻判当斩之犯,公衮怒而入监手刃仇人后自首。宋高宗主持朝议,终审结论:府衙渎职,公衮释放,盗贼该死。该判决表明A. 南宋政治腐败不堪,官官相护严重B. 南宋统治者牢牢掌握司法审判大权C. 南宋严重的人治思维造成司法
18、不公D. 公衮被释放并不违背南宋刑律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清晰展现案件来龙去脉,按照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下的礼法关系,应该是以礼入法,即任何法律的施行都是以该条法律是否违反儒家确定的礼制,材料所述案件,盗贼行为从儒家情感上难以被接受,而地方官又渎职明显:“轻判当斩之犯”,因此最后皇帝主持的终审结论虽按今天的法治精神,例如反对私刑,罪罚相当(抛尸按今天情感认知虽然也难以接受,但按法律认知无论如何也不会判死刑)等难以理解,但是儒家的礼法精神下,这很正常,符合那个时代的正义和天理观,因此解读历史应该注意历史背景而不应想当然或我认为,因此D正确; A不符合材料说法,排除;B并非材料论述重点
19、,也曲解了历史事实,实际上这种疑难案件受到皇帝重视,也恰恰证明统治者注意维护社会基本的伦理和社会公正,且材料说了“依律上报”,“朝议”并非简单皇帝一人独断专行,因此BC错误。18. 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的相同点在于A. 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B. 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C. 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D. 两者同属大陆法系【答案】A【解析】【详解】两部法律都保护私有财产,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本质上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
20、要,A项正确;BD两项说法正确,但只是对二者相同点的表面概括,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资产阶级不是直接“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C项错误。19. 习近平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A. 立足历史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C. 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D.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可知立足历史有助于推进社
21、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故A项正确;B项并非题干的意义,排除;C项“生活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中共十八大上,形成了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D项错误。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国家主席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可以解散国会,我们的主席不能解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倒可以罢免主席”,因为“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并服从于它”。这反映了新中国法治的主要原则是A. 民生主义B. 平等主义C. 自由主义D. 人民民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并服从于它”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原则,突出的是人民主权
22、,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21. 儒家民族观是历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儒家民族观强调“修文德以来之”的和平方式,材料所述民族观A. 与我们现代的民族观完全的相同B. 是各民族实施羁縻政策的思想渊源C. 消除了历代边疆地区割据的隐患D.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历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儒家强调文明感召、和平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观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D项正确;古代儒家民族观与我们现代(社会主义)的民族观并非“完全”的相同,A项错误;
23、儒家的民族观并不是“各民族”实施羁縻政策的思想渊源,B项错误;“消除了”历代边疆地区割据的隐患的说法绝对,C项错误。22. 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意识。这说明A. 资产阶级革命淡化了祖国观念B. 民族国家观念自古就有C. 近代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 专制与祖国是彼此对立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可知,近代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国家观念是阶级
24、社会以后才有,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23. 1792年英国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采华,使团携带有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王的真诚心意。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信函译文称:英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幕顺之心”。这表明当时A. 两广总督用中国传统天下观解读马嘎尔尼使团B. 两广总督具有代行对外交往的权力C. 中英的交流还需要一个长期艰难的适应过程D. 中英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严重阻碍相互交流【答案】A【解析】
25、【详解】根据题干“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幕顺之心”可知,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信函译文反映了当时政府的传统华夷观及天朝上国心态应对马戛尔尼来访中国,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两广总督作为地方官员,只能在中央政府允许下进行对外交往,排除;C项,题干并未反中英交流出现障碍,故长期艰难的适应说法有误,排除;D项,两广总督的信函译文内容与英方信函内容不同原因在于中国自大保守心理并非因中英语言差异,排除。24.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
26、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B. 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C. 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D.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D正确;A项中的“高度自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的“享有独立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的“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不符合史实,排除。25.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
27、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 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 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 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 协调矛盾、强权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大国没用“权力政治”原则,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没有用“战争或者武力威胁”处理危机,做出了“更多的退让”等,强调了保持克制、寻求共识的特点,B项正确;“大国主导,利益优先”与“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等不符,排除A项;“集体安全、欧洲均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强权政治”与“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不符,
28、排除D项。26.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 另起炉灶D. 一边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拒绝向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等学习,决不“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突出表现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不是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外交的最主要不同,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不是新中国外交最突出的特点
29、,C项错误;“一边倒”是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样,属于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组成部分,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最主要特点,D项错误。27. 这一制度不是“飞来峰”,而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这一制度是A. 政治协商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民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结合所
30、学,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
31、是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坚定支持”“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可知,当前我国外交的中心是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B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政策,而非当前外交的新特点,排除A;题干主旨围绕的是联合国而非地区性组织或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C、D。29. 2012年7月7日俄罗斯南部水灾袭击,2万多人
32、受灾,供水系统全部中断,灾后重建俄罗斯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个选项分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其中世界银行负有援助落后、求助困难的职能,其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灾后重建俄罗斯可以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A项正确;B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B项不符合材料;C项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
33、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30.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非农业税 工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农业税减少说明农业生产趋向衰退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繁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从农业税、非农业税数额的变化,特别是非农业税数额的增加可知,该表格反映了当时工商业的繁荣;根据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例变化可知,宋代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非农业税 ,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凭北宋时期三个年头的赋税结构不能说明工商业在当
34、时经济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并没有趋向衰退,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31.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A.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 城市政治功能加强D. 市场监管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经济中的近代商业因素主要体现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变化,如纸币的出现和流通,B正确;地域性商帮出现在明朝,排除A;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排除C;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但不等于不再监管,排除D。32.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的
35、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 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 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 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
36、得税,A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只有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项错误。33. 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A. 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 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 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 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表明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自治化的倾向越来越强不
37、等于是政府建立的自治制度。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C项为错误项,“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说明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故答案选择D项。34.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上述举措的本质是A. 理学渗透民间B. 强化儒学的地位C. 宗法观念延续D. 对基层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可以看出,乡约宣讲主要是通过“圣谕”的教化功能来强化对地方的
38、管理与控制,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排除A;B项不是本质的体现,排除;材料主旨与宗法延续无关,也不是其本质所在,排除C。35.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A. 社会扶贫制度B. 社会保障制度C. “以工代赈”D. 计算机网络【答案】B【解析】【详解】“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指的是社会有上升的通道,但是也要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因此安全网针对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具体而言,指的是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B正确;扶贫制度不属于
39、社会保障制度内容,而且当时的英国并未有这一制度,排除A;“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举措,排除C;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网与题干内容中的“安全网”所指不一致,排除D。36. 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 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 人们生活美满幸福【答案】A【解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说明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A正确;精耕细作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人能与自然和谐不符合事实,C错误;D中生活美满不符合小农经济特点。37.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
40、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这一调整使得英国A.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效B.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D.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分析可知,当时英国社区享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决策权限,同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服务,这表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减少,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
41、的做法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了,故C项错误。38.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 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C. 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 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原产南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当时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故C项正确;占城稻是在宋朝时期引入中国的一种良种稻,故A项错误;中国
42、古代农业没有形成区域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D项错误。39. 从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建立,因此这类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与题干中的“最早”不符,排除。40. 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茎如蒿,高四
43、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A. 马铃薯B. 番茄C. 辣椒D. 南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番茄,番茄在明代传入我国,故B正确,ACD排除。二、材料分析题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
44、国时期,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多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格,
45、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服、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
46、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里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2)特点:以自治为主;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宗族及乡绅主导;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背景:程朱理学的强化及影响;宗族势力的崛起;科举制及官僚制度的发展。【解析】【详解】(1)趋势:依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王安石变法至清朝)县
47、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可知,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根据“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从王安石变法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可知,由多官制向职役制转变;根据“(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唐代)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可知,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根据“(唐代)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王安石变法至清朝)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格,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可知,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可知,以自治为主;根据“自治靠伦理”,“(乡绅)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
48、护者”可知,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根据“县下惟宗族”,“(乡绅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可知,宗族及乡绅主导;根据“(乡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服、减免赋税等”可知,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背景:根据材料三中“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强化和影响;根据“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可知,宗族势力的崛起;根据“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及官僚制度发展。42. 阅读材料,完成
49、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
50、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对中国的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2)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
51、统治地位)。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经济实力下降。(3)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对中国的影响:由材料“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可知,白银货币化可缓解了通货膨胀;由材料“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可知,白银货币化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由材料“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可知
52、,白银货币化使推动了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结合所学,海禁的开放,对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变化:由材料一的“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和材料二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可知,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1719世纪中英实力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入手分析。从中国角度讲,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经济实力下降;从英国角度讲,17到19世纪英国经过殖民掠夺与扩张和工业革命,使其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英国又在这一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指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可从货币关系的统一、货币体系的运转、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