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32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历史教材三个版本内容对比概括(按考纲顺序) 1 备注:()主要为小字;为省略部分文字;考点人教岳麓人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战后,洋纱首先涌入东南沿海。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后,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丝、茶为大宗。操纵市场,使中国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自给自足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同时瓦解着自然

2、经济。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内忧外患。一些官员主张在不改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为“洋务派”。中央奕沂,地方曾、李、左、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自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70年代起“求富”旗号,办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困难。李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海军。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

3、育的先河。 清军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3鸦片战争后,外商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企利润刺激、洋务派引进技术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

4、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后3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发展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打开中国门户并取得贸易暴利特权是英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南京条约。 英法不满足,美俄支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与英法美俄签天津条约,与英法俄签北京条约。 增开11城市为通商口岸,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经商,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经济势力深入内地,扩大了商品倾销,中国旧式航运衰落。 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商议,中国

5、失关税自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关税率5,洋货运销内地税额2.5,免征一切内地税。极大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葡、比、荷等国也订约,中国被迫向整个资世界开放。2凭政经特权,大量洋货涌入。绝大部分为棉毛纺织品。 1846年,盲目对华倾销商品总额开始下降,10年间无大变化。 60年代后列强凭低关税和子口税,低廉商品涌向口岸乃至内地。3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耕织结合。鸦战后外国商品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掠夺中国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自给自足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

6、折点,使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列强侵略冲击着传统小农经济。中国逐渐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4洋务与官办。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锋指江南,英法联军侵京畿,清内外交困。清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发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1861年曾国藩办中国第一家军企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所内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办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企。洋务军企很多弊端,制约发展。(高耗低效,官员贪污成风,官僚不懂军器制造,生产技术大权被洋人操纵。)7

7、0年代,“寓强于富”的口号,办民用企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用机械开采的煤矿。投入市场,达到了分洋利目的。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目的。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5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外企和洋务工业的刺激,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一批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甲午战争后,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商部,奖励工商。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张謇(状元,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 收回利权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又一高潮。棉纺业发展尤为迅速。6在夹缝中步履维艰。列强的资金技术优势和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

8、清征收高昂厘金、官吏敲诈勒索,增加了企业成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民族工业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或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1鸦战前夕,中国自然经济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无多大变化。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商人积累的资本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扩大商业规模。鸦战后,资国家扩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洋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土货滞销。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迫清增开更多口岸,又获得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特

9、权,急剧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中国的冶铁等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外资入侵,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小麦等粮食作物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外国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洋行大增。中国商业和金融业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到上海。 鸦战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为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工业,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0、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条途径:一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企业;二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上海虹口办发昌机器厂。1873年,广东南海陈启源办继昌隆缫丝厂。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前,民族资本新开资本1万元以上工矿企业有50余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主要分布在缫丝、棉纺织、面粉、火柴、造纸与印刷、船舶修造、机器制造及采矿业等部门。 甲午战后,列强竞相在华建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大量输出资本,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11、扩大了帝在中国的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也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民族危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张謇,江苏南通,光绪二十年状元,1899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清政府内外交困,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民族工业出现第一个高潮。18951913年,资本10万元以上的新建企业549家。18941913年,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为15。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周学熙河北唐山新洋灰公司,刘懋赏、冯济川山西保晋矿务公司等。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虽很小,但有重

12、要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为民族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实业团体涌现,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签“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了民族资发展。一战爆发后,欧洲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

13、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投资总额。面粉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有相当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2曲折的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来较发达的棉纺织和面粉业,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19311935年,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速创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空前残酷打击。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华北,日本“军管理”,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国统区

14、政府,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虽是抗战需要,但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战期间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 抗战胜利后为取得美援发动内战,国民政府与美签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在华政、经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排挤国货。官僚资本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受内外双重打击。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接收华中、华东一带敌伪蚕丝厂,成立中国蚕丝公司,强行规定蚕农只能把蚕茧卖给这个公司,致使江浙民营蚕丝业一蹶不振。国民政府不断增加捐税,滥发纸币,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矿、店铺纷纷

15、倒闭。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战时期,欧洲忙于战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空前发展。被“黄金时期”。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政府倡导用国货。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签“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运动;1918年段祺瑞与日签中日陆军防敌协定和中日海军防敌协定再次激起抵制日货运动;五四运动中罢工罢市,拒绝买卖日货斗争。)纺织、面粉和卷烟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工获得一定程度发展。范旭东,中国化学

16、工业的代表人物。(范旭东,久大盐业公司。永利碱厂,打破了卜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2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1940年10月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日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和精密工业;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发展电气、矿业部分机械和轻工业;华北开发矿业、盐业;华中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 经济掠夺是日侵华的主要目的。对工矿业掠夺的方式:“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控制和垄断占领区金融和内外贸易,严格管制各类物资。 物资管理制度便于日伪以低价收购方式掠夺物资,极大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

17、存空间。 掠夺劳动力。1937年到1943年,从华北赶到伪满洲国的工农389万余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送到日本的中国工人和被俘士兵约十六七万。3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雄厚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抗战爆发前,已形成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侵蚀、排挤和打击。 1931年,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银行趁中国棉纺织业危机,通过投资、贷款、管理等方式,先后侵占33家民族资本纱厂。1辛亥革命推翻专

18、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发展有促进作用。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机会。迎来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空前,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1912一1922年,纱锭均年增长

19、率12.1%;布机均年增长率11。纺织业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新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第二大工业。由于洋面粉输入减少,欧洲需求增加,中国面粉除扩大内销,还大量出口,面粉业蓬勃发展。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资仍超过民族资本,外资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中国布机的59%。日资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一战结束不久

20、,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2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防止白银外流,政府1935年 “币制改革”:(1)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白银;(2)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等均应交指定机构兑换法币;(3)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法币兑外汇的比价。这次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为巩固统治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

21、、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为民族工业发展也创造了机遇。 随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86%。增速创历史最高纪录。1935年以后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控制。官僚资本凭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敛财的工具。在帝压迫和官僚资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民族工业大量用进口原料,但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中国外贸大量入超,民族工业难以获得足够外汇购买原料。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2、使民族工业遭致命打击。官僚资本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繁重捐税,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4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半殖半封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剥削。侵略者曾限制机器进口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民族工业兴起后,侵略者用在华特权,通过控中国海关和外贸,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帝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民族工业。1937年7月,日全面侵华,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一系列条约,减免大量美国货进口税,美货充斥市

23、场。几乎所有民族工业产品,都受到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还受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甲午战前,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未获清正式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厘金危害最大,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负担。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也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5在斗争中求发展。随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渐成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组织各种团体参加反帝反封和反官僚资的斗争。 1928年,日制造济南惨案,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拒买卖日货、拒用日钞、拒搭日轮的决议。九一八事变,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政府要求团结御侮。一二八事变,民族资产阶级支持十九路军抗战、救济难民、维持上海社会治安。长城抗战,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天厨味精厂;宁波旅沪同乡会等五团体捐购飞机五架并声明该机不供内战之用。帝、封和官僚资的压迫不仅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且直接威胁其生存。为生存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封和官僚资进行了不懈斗争。但民族企业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斗争有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