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A.强化了天子权力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天子权力的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殷商晚期至西周时期,贵族阶层等级进一步严格化,这有利于解决贵族内部的纷争,加强政权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材料“逐渐有了妻妾之分”,配偶等级区分与降低女性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早在夏朝时期,贵族政治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2.(202
2、0四川德阳二模)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建立诸侯国。周朝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这一变化()A.削弱了周王族的势力B.导致了王位继承的变化C.促进华夏文明的拓展D.使周王的权力日益集中答案:C解析:周王庶子在畿外(国都以外的地方)建国,遵周礼、守周制,因此促进了中原华夏文化的拓展,故选C项;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姬姓王族,排除A项;宗法制导致了王位继承的变化,排除B项;实行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周王室权力衰微,排除D项。3.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
3、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交融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通过题干材料“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地方的稳定,通过题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该做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统一,故选C项。4.(2020广东惠州模拟)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
4、;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C.导致了国家分裂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答案:D解析:汉朝“在东部分封诸侯王”和“在西部沿用郡县制”两种不同的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都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故选D项;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不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旨是郡国并行制从俗而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5.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王绾、李斯等劝秦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
5、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朝议制有利于加强王权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未涉及朝议制,且“王权”应为“皇权”,故A项错误;君主权威源于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赖宗庙之灵”“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可知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宗庙对皇权的作用,而非宗庙祭祀这一形式,故D项错误。6.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B.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
6、力C.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可知秦汉时期郡守代表中央但并不是由中央官员充任,故A项错误;秦汉郡县的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享有全权处置郡内事务的权力,但没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故B项错误;“限于外郡人”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保证了郡守对郡内事务的充分决策权,有效管理地方,巩固了统治,故C项正确;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的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而不是郡守,故D项错误。7.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
7、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统治者通过设立内朝以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A项正确;“导致武将专权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行政机构膨胀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决策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8.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8、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答案:D解析: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与材料“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不符,故A项错误;“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宰相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而不是削弱,故B项错误,D项正确;“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与“宰相一致原则”不符,且唐代实行群相制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9.(2020河北保定一模)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士、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宋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C.官制改革
9、兼顾了效率和公平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士、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宋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可知宋朝科举考试非常注重个人的行政能力,故选A项;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的挑战主要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题干材料提到的是选官制度,并不是官制改革,排除C项;唐朝时时务策已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排除D项。10.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
10、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由“唐所谓羁縻之州”变成“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11.“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C解析:材料“部权尽归内阁”与皇权的变化和内阁行政效率无关,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
11、”,可知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压制六卿矣”“部权尽归内阁”说明阁权上升,六部权力受到制约,而不是六部从属于内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12.“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B项错误;
12、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书文帝纪写道:“二千石(指郡太守)遣都吏(即督邮)循行,不称者督之。”后汉书卓茂传写道:“平帝时,天下大蝗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李贤注:“汉书志曰: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晋书隐逸传陶潜中写道:“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材料二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
13、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摘编自王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汉晋的督邮制。(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13分)参考答案:(1)评述:督邮是汉代到魏晋时期各郡的重要属吏;当时把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传达教令。督邮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郡守了解下情,督促地方恪尽职守;另一方面由于督邮位卑权重,往往容易凌驾于地方官吏之上,出现弄权现象。(2)发展:将御史台改
14、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颁布钦定台规,完善监察法规。作用: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发展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示例信息一: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信息二:在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末魏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承宣布政使司,清为省。信息三:随着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一级行政单位,原有的郡、州、道、路等一级行政单位的级别不断下降,沦为二级或者三级行政单位。信息四: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提取以上任意两项信息即可。上述示例只作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再对提炼的信息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