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题精解】题干中“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就明确回答内容应该是第3节内容在全文结构中跟前后文中的人与事的关系。要想准确答题,就必须清楚梳理文本的结构脉络:第3节孟教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是关于做志愿者的两个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第1节中“这是你的战争”和第2节中的征调动员大会和急需译员的情节,不难推断出征调动员大会的具体内容,这是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人物是学生,要注意不同段落叙述的不同学生的身份:第4节是工学院学生,尽管只是三年级,却仍然关注时事,表现出他们的爱国热忱;第5节中的中文系蒋学生虽然是四年级,却把个人创作计划拿出来做借口,目的只是为
2、了不被征调;第6节中三年级生物系学生澹台玮主动要求被征调。第3节借孟教授之口说出来的征调条件很明显是为下文叙述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表现作铺垫。【参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2.【试题精解】第二道题虽然考查的是人物的情感活动,但是答题仍然要关注局部的结构脉络才能答得完整。以“手帕”为线索贯穿的整个细节其实有三个动作细节:孟老师一“递”,学生“接”了再“递”给另一个,最后“还”回来。第一步是孟老师看到一群三年级学生的爱国热情,内心本就有所触动
3、。接着发现雪水沿着三年级学生的鬓角流下来,能见出这群学生来得急切,更能见出他们的爱国激情,本来内心就准备说几句“嘉奖的话”,因此这个递手帕不难看出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一种赞赏、一种肯定。第二步是学生之间的关心,不光是自己擦水,能想到身边的同学,这更是一种默契。第三步中手帕被还回来,表明师生之间的一种礼仪和修养,结合情节的背景不难理解这一切都是基于国难当头大家内心共通的爱国激情。【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
4、下情感的水乳交融。3.【试题精解】题干明确提示两个考查要点。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关键在于人物对话情境的分析和鉴赏,这篇小说线索清晰,矛盾集中,注意到征调的条件和不同学生身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关键是要注意两组学生形象的对比。对话情境是由对话双方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要细细揣摩人物语言的细致。孟弗之与蒋姓学生的对话场景中,开始老师态度是“温和”,听到学生的借口明白对方试图逃避征调后,就变成“冷冷”的态度,而且表明“无一例外”的立场。蒋姓学生在老师没有答应自己请求之后出言相激,教授也果然有了怒气,造成一种剑拔弩张的尖锐对立状态,情节富于张力,最后老师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
5、”,一场对话无异于一场跌宕起伏的短幕剧。而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很富于禅机,彼此都没有把话说清楚,但彼此又都对对方的心思了如指掌,因此对话很含蓄,却又很自然而富有诗意。【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4.【试题精解】题干中的“探究”要求和“深刻寓意”的提示,都表明对自然景物不能停留在景物本身的自然特征上,而应该从文化等角度考虑它们的含义。小说提到的景物有两种:雪和腊梅。故事发生地点在昆明,昆明很少下雪,说
6、明气候恶劣,后面“雪越下越大”和战争需要抽调在校的大学生去参加,不难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梅本来就是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之一,象征人物的高洁品质。在文中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雪白的腊梅林”,第二次是“雪已消了大半”,第三次则是澹台玮的背影消失在腊梅林中,人梅融为一体。【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
7、映,隐喻坚贞人格。江苏省自自主命题以来,在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年(2008年)高考中试水考查了小说类文学文本的阅读,即本土作家汪曾祺的侯银匠;在2010年的考试中,选择了阿城的溜索,又让人看到了小说的身影;2011年选择了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考虑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新高考的不断推进,小说文本阅读考查在2013年有将要进一步加强的势头,这使小说成为继散文之后又一个新亮点。因此,我们在文学类文本的备考中应该加强对小说的认识,绝不能放松,切实提高小说的阅读和应试能力。一、小说阅读鉴赏方法在本书中涉及的小说概念,主要是指能够进入高考试卷的小说选段或小小说,以小小说为重点。1了解背景。阅读鉴赏小小说,
8、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越小。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内容(自然的或社会的)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环境描写,篇幅虽小,作用可不小。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背景还包括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正如前面所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
9、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所以,阅读鉴赏小说时,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2.理清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进入高考命题者视野的主要是小小说,小小说往往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整体性显示。阅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或人物的某个动作,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3感知形象。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
10、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如白小易的大仙,小说仅五六百字,却写了“我”、班老板、作家和秘书四个人,其中作家和班老板人物形象鲜明。写班老板只抓住他个性化的语言,如“告诉食堂把那道鳖汤撤了这回偏不给他吃”“一定请作家去我那儿好好吃顿王八”。前后不一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先怒后喜的直率性格,使人物形象突出。而写作家则通过转述他的行动,不听汇报去溜达,不看生产看
11、王八,行动的怪异,与结果的奇妙,相映成趣,睿智聪慧的大仙形象跃然纸上。4概括主题。小说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小说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5分析层次。小说是否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上。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如小小说运尸记,其结构一波三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
12、是第一个转折;巴布的妻子想运回丈夫的尸体,不料得到狮尸,是第二个转折;后来,巴布的妻子又去电,得到弟弟的回电,知道巴布的尸体在狮腹内,是第三个转折。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思想含蓄悠长。从巴布的牺牲,亲人的悲痛,可知猎狮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然而巴布的弟弟却以打死狮子为死者复仇来安慰亲人,表现了猎狮者勇敢、坚毅的精神,多么巧妙含蓄。6鉴赏技巧。进入高考试卷的小小说一般只有几百字、千把字,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要完成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情节、展示环境和表达主题思想的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发挥读者形象思维的创造力。小说中,写实的部分相当少,把最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以少胜多,以虚显实,这既是小说语言表
13、现的技巧,又是小说构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征。小说叙述的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叙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杨修之死是采用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倒叙、插叙都是顺叙故事情节中配合使用的叙述方法。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也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夏四奶奶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最常见的
14、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7品味语言。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是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考查点。对语言的品味也是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句“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这句话含义丰富,品味重点应落在“排”和“转折亲”。“排”说明是硬拉扯上的关系,“转折亲”也是硬拉扯上的。一分析就能读出语言的丰富内容封建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结。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在祥林
15、嫂被婆家绑走之后说的“可恶,然而”,话中有话。四叔认为这件事有损于鲁家的体面和名声,认为卫老婆子可恶,责骂她不该把祥林嫂荐到鲁家,又合伙劫她而去。但从封建礼教看,婆家劫走不守妇道的女人是合情合理、情有可原的。品味语言,还要注意字句凝练,称谓变化,注意个性化的语言,等等。总之,阅读鉴赏小小说,抓住文体特征,把文体特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我们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特别注意标题的含义,结尾的匠心独运和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等。二、小说要素鉴赏方法1如何鉴赏形象。(1)从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
16、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2)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比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3)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颤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
17、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4)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感受形象后还必须善于把握相关描写的内在联系,善于联系环境背景进行思考,善于把相关形象拿来比较,在比较中去鉴别,去深入理解形象的本质属性,才能整体把握形象。2如何把握典型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关系。运用艺术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说创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
18、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密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脱离故事情节。脱离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即使非常细致,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即使描写人物独处一室的内心活动,也总是紧紧扣住故事情节。狂人日记多次描写狂人的内心独白,都紧紧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他的迫害。故事情节服务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总是以特定的故事情节,服务于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紧紧联系着典型性
19、格,着意体会其中体现的矛盾斗争,为鉴赏典型性格作好铺垫。这是鉴赏故事情节的目的,也是鉴赏典型性格的前提条件。小说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鉴赏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作品对人物所作的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要在脑海中展开故事情节,铺开相关人物语言、行动所体现的矛盾斗争,着意体会典型人物在这矛盾斗争中的语言、行动的表现意义,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体会人物个性当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
20、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3如何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两人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另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
21、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2)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3)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4)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