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6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5.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第5套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本题包括8小题,共100分1. (12分)(1)在25条件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 。A9 B13 C1113之间 D911之间(2)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_。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

2、小(3)室温下,如果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_ _和_ 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mol。_ 和_ 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

3、的是(选填序号) 。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0 的任意值【解析】(1)由C的平衡浓度即浓度变化量我们很容易求出其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1(2)由B的剩余量可求出B的变化量为0.2 mol,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再利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求出x=4。(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由于氦气与A、B、C都不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的氦气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增大混合体系的总压强,但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发生改变

4、,所以对化学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化学平衡不受影响。故答案为C。(4)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所以又加入a mol C,相当于对原平衡体系加压,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在加入a mol C前后,B的剩余量与起始量之比相等。把a mol C转化为反应物后,B的起始量就变为(1+)mol。在原平衡体系中,B的平衡量与起始量之比为0.8,在新的平衡体系中,B的剩余量也应为起始量的0.8倍,从而得出n(B)=(0.8+0.2a)mol。(5)“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此句话的意思就是二者达到等效平衡。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所以当把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

5、应物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又由于A和B的起始量之比就等于31,这样不管有没有C,两平衡都是等效平衡。故得到答案n(A)n(B)=31,n(C)0 的任意值。上面所得的答案是否很全面呢?反思一下我们的着眼点,上面的解法主要着眼在反应物上,即认为反应物一定存在,而反应物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那么,反应物的量可否为零呢?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此题的第二种答案就得出了。即n(A)=n(B)=0,n(C)0 的任意值。【高考链接】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都是这块知识中的基础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无论从

6、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即这两个平衡状态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称之为等同平衡。若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后,平衡不发生移动,两个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那么这两个平衡状态也可以称之为等效平衡。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8题、全国大纲卷I第27题、全国大纲卷II第27题、北京卷第12题、江苏卷第14题、广东卷第31题、四川卷第13题、重庆卷第10题等都涉及到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计算等内容。5. (12分)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

7、应+3=3+3H+I-(慢)+5I-+6H+=3I2+3H2O(慢)I2+H2O=2I-+3H+(快)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溶液A:0.9 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 mL。溶液B:0.45 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 mL。溶液C:取5 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 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 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 mL。溶液 D:200 mL水+50 mL A溶液+50 mL C溶液溶液 E:225 mL水+25 mL A溶液+50 mL C

8、溶液试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哪步反应决定:_(填“”“”或“”)。(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 (填“I-”“”“H+”或“”)。(3)在盛放D溶液和E溶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 mL B溶液。D、E两烧杯中哪种溶液先变蓝色:_ (填“D”或“E”)。(4)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准备三份E溶液(各300 mL,配法同上),用三只量筒分别量取50 mL B溶液,同时把三份B溶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溶液中: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 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先变蓝色的是:_(填“a”“b”或“c”

9、)。【答案】(12分)(1)(只写或不扣分) (2) (3)D (4)a【解析】(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由反应慢的一步决定,所以答案为。(2)要使溶液变蓝色,在溶液中必须存在I2,而要使溶液中存在I2,溶液中必须不存在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从而确定答案为。(3)烧杯中的溶液先变蓝色,说明反应速率快。对溶液来说,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D烧杯中溶液先变蓝色。(4)同上原理,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溶液变蓝的速率越快。【高考链接】在理解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界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题给数据的分析、综合、归纳对未知做出预测或判断。6. (14分)现有一重水(D2O)和水(H2O)的混合物(不是天然的

10、纯水)。当 m g这种水被电解时,电路上通过x mol电子,阳极收集到气体m1 g,阴极收集到气体m2 g(电解产物的溶解忽略不计)。(1)若要求出重水的质量分数y,至少需要上述m、x、m1、m2等4个数据中的_个。这些数据共有几组,在下列橫线上分别列出(有多少填多少)。_。(2)从(1)中空格所填的数据中任取一组含m1的数据,计算已被电解的水中D2O的质量分数y=_。【答案】(14分)(1) 2 m,x m,m1 m,m2 m1, m2 x , m2 (2)100% (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解析】(1)要求出重水的质量分数,必求出重水的质量或物质的量,这样就需建立等量关系式求解,只需提供两个

11、数据就可达到目的。数据组合共6组,即m,x;m,m1;m,m2;x、m1 ;x,m2;m1,m2,只有x、m1不能求出结果,应排除。所以组合可能为:m,x;m,m 1;m,m2;x,m2;m1,m2。(2)利用m与x可得出已被电解的水中D2O的质量分数y=100%(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高考链接】(1)惰性电极电解稀溶液时有以下几种情况:a只有水参加电解。属于此种情况的有以下几种电解质的水溶液:含氧酸的水溶液,可溶性碱溶液,活泼金属含氧酸盐水溶液。b电解质和水均参加电解。属于此种情况的可能是:活泼金属无氧酸盐的水溶液或比氢不活泼的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水溶液。c只有电解质参加电解。属于此种情况的有

12、无氧酸的水溶液或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水溶液。(2)金属作阳极(除Pt外),在阳极失电子的将是阳极本身,阴极放电顺序不变。7. (12分)工业上处理含的酸性工业废水常用以下方法:往工业废水里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均匀;用Fe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产生;过滤回收沉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试完成下列问题:(1)电解时的电极反应:阳极_,阴极_。(2)转变成Cr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3)电解过程Cr(OH)3、Fe(OH)3沉淀是怎么产生的?_。(4)能否用Cu电极来代替Fe电极?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

13、Fe-2e-=Fe2+ 2H+2e-=H2(2)6Fe2+14H+=6Fe3+2Cr3+7H2O(3)在阴极反应及与Fe2+反应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H+,使溶液pH上升,促使Fe3+、Cr3+水解并最终转化为Fe(OH)3、Cr(OH)3沉淀(4)不能 因为阳极产生的Cu2+不能使还原到低价【解析】由于Cr()的化合物毒性远高于Cr()化合物,将Cr()转化为Cr(),对废水进行处理是电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应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首先应考虑溶液中,阴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迁移;然后再考虑阴阳两极按放电顺序可能发生的电极方程式。阴极:2H+2e-=H2,阳极:Fe-

14、2e-=Fe2+,产生的Fe2+在向阴极迁移的过程中与向阳极迁移的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Fe2+14H+=6Fe3+2Cr3+7H2O。使转化为Cr3+,同时Fe2+也转化为Fe3+,在以上电解的阴极反应及Fe2+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消耗了大量的H+,溶液的pH不断变大,有利于Fe3+、Cr3+生成相应的Fe(OH)3、Cr(OH)3沉淀。若将Fe电极改成为Cu电极,由于产生的Cu2+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转化为毒性较低的Cr3+,显然是不行的。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有许多同学会根据的氧化性强于H+,简单地将阴极反应当作是得电子,这就会导致以后对试题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含糊不清。这主要是没有将电解过

15、程中的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有序地加以分析和处理所致。高考链接:涉及电解的题目很多,如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第26题、全国大纲卷II第29题、江苏卷第17题、四川卷第27题、山东卷第29题等。8. (14分)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一元、二元、三元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 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条件下,HA、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2)、HC2- 六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3)判断下列反应

16、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填写标号)_。A BC(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过量)_;BHA(过量)_。【答案】(共14分)(1) (2分) (2) ; (4分) (3)BC (2分)(4) (3分) (3分)【解析】(1)据已知由较强的酸制较弱的酸可知的酸性最强,(2)最易结合质子的也就是碱性最强的,据式可知HC2 大于A、据式可知A大于B2、据式可知H2C大于HB 所以HC2也大于B2大于HB,而C3大于HC2大于H2C,故C2最易结合质子;最难结合质子的也就是相应的酸性最强的,故为HB;(3)据式可知A不对;(4),由式可知H3C 大于HA大于H2C即可写出。【高考链接】酸性强弱的比

17、较也是常见的一种题型,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13题、北京卷第10题全国大纲卷I第6题等。其方法是:(1)含氧酸酸性强弱变化规律: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从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如第3周期含氧酸酸性变化规律为:H3PO4 H2SO4 HClO4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如第VIIA族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递变规律为:HClO4 HBrO4 HIO4;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酸性高价强于低价,如:HNO2 HNO3;H2SO3 H2SO4;HClO HClO3 HClO4;但磷的含氧酸例外,如:磷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变化规律为:酸性随磷原子价态的升高而减弱。(2)无氧酸的酸性强弱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无氧酸酸性逐渐增强,如:第3周期的无氧酸的变化规律为: PH3 H2S HCl;同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如:HF HCl HBr HI 。(3)单纯判断两种酸的相对强弱可有几种办法: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保证该酸元数与浓度乘积相等的情况下测量溶液的pH值,谁小谁的酸性强。用与同种金属的反应剧烈程度来判断。常用的弱酸酸性强弱顺序:磷酸亚硫酸醋酸氢硫酸碳酸,其中磷酸和亚硫酸属于中强酸。碱性强弱的判断也可以用与酸性类似方法判断。.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