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00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微练 考点9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 项 微 测专项微测一 选择题高频考点对点提升考点9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限时自测建议用时15分钟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解析 蚯蚓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可能不同,因此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前者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

2、有限的生物,后者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为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调查时通常应兼顾潮湿、干燥等不同地方,做到随机取样,达到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的目的。答案 B2.如图为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的两个物种甲、乙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图中 C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B甲以乙为食,如果物种乙大量繁殖,则会使物种甲灭绝C甲、乙两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该地区随机交配的甲群体生物的基因频率可保持不变解析 在图中 C 点时,甲种群的增长率为 0,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乙以甲为食,如果物种乙大量繁殖,则会

3、使物种甲灭绝,最后物种乙也会灭绝;甲、乙两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标志着两物种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地区随机交配的甲群体生物的基因频率可保持不变。答案 D3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呈指数形式增长Bab 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 a 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若 b 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解析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曲线乙为“S”型增长模型,不会像“J”型曲线一样以指数形式增长;曲线中 ab

4、段,种群数量有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上升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整个过程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在 a 点时种群数量基本上维持 K 值上下波动,而捕杀害虫要在种群数量少,增长率较低时才合适;b 点以后由于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出现曲线丙和甲,而曲线丙所处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的生存。答案 D4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在社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其增长率随着该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用酵母菌酿酒,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种群密度先增

5、大后减小D草原上野兔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条件、自身密度和天敌数量等因素调节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还要研究出生率、死亡率等其他数量特征;在理想的条件下,“J”型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 NtN0t,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的增长率为 1,种群数量以指数方式增长,增长率为定值;用酵母菌酿酒,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由于发酵前期,发酵液营养充足、溶氧量大,种群增长快,种群密度增大,随着资源不断消耗,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在密封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因此种群密度一直在增

6、大;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K 值,随着环境的改变,K 值会发生变化。当野兔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会增加,抑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答案 D5.在对森林内甲、乙两种鸟类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上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鸟类常用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B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C无法推断 a 点时甲、乙各群数量是否相等D乙种群数量在第 3 年末达到了最大值解析 调查鸟类等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的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当

7、年末种群个体数量/上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在基数不同的情况下,值相等,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在不知道最初统计数据的前提下,仅根据 值相等,无法推断 a 点时甲、乙数量是否相等;由图可知乙种群在前三年 值大于 1,即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第三年末 值等于 1,之后小于 1,数量开始减少,所以第三年末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 B6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

8、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据图推测,随水位下降由菹草群落逐渐向芦苇群落演替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群落的丰富度变化与其周围的环境因素有关解析 调查物种丰富度应统计群落中所有物种,A 项错误;由图可知,离湖心距离较远处,以芦苇群落为主,而离湖心距离较近处,以菹草群落为主,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随水位下降由菹草群落逐渐向芦苇群落演替,B 项正确;群落演替其实是优势种的替代,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 项正确;群落丰富度与环境有关,D 项正确。答案 A7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

9、,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池塘中微生物种类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一定会导致结果偏小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解析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池塘中微生物种类;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在比较密集或稀疏的地方取样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动物被捕捉一次后较难捕获,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所得到的

10、种群密度数值偏大。答案 C8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在肺炎双球菌的核糖体上进行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通过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C在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少数 B 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后就可开始增殖、分化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解析 T2 噬菌体寄生于大肠杆菌,因而 T2 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不能发生在肺炎双球菌中;激素有多种类型,其受体有的在靶细胞细胞膜上,有的在靶细胞的内部;在没有受到抗原刺激时,B 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后不能增殖、分化;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来

11、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答案 D9如图为 Cedar Bog 湖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GP总初级生产量,H食植动物,C食肉动物,R呼吸;单位:J/(cm2a),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 15.6%CC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5.1 J/(cm2a)D夏天时 Cedar Bog 湖附近凉爽宜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12.62.129.518.863 J/(cm2a),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6312.62939

12、6464.6 J/(cm2a),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3/464.613.6%;C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12.67.55.1 J/(cm2a);夏天时 Cedar Bog 湖附近凉爽宜人,属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 B10如图 1 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l/(m2年);图 2 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 代表能量的形式;图 3 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据图 1 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

13、了其中的 1%左右B据图 2 可知为分解者,相当于图 1 中的 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图 3 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 1 kg,至少消耗 A 约 25 kgD据图可知,图 1 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 2 中的,相当于图 3 中的 A解析 据图 1 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占了 15 000/1 500 900100%1%;图 2 中、分别属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而图 1 中的 A 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图 3 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求至少消耗 A 的量,应选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高进行计算,即120%20%25 kg;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最多,位于金字

14、塔的基层,即图 2 中的对应图 3 中的 A。答案 B1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以下措施不符合生态理念的是()A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B开展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C鼓励进行荒山开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促进群落的演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推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建设循环生态农业解析 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符合生态理念;荒山

15、开发用于推进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推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建设循环生态农业,符合生态理念。答案 C12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 1 000 kJ解析 昆虫的同化量为 410210200 k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占比例为 70/200100%35%;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植物,最后被分解者利用;储存在昆虫体

16、内的有机物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去向是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等;若需要上一营养级能量最少,则需要满足传递效率最大(20%)即可,即最小值为 20020%1 000 kJ。答案 C 易错自查 1生命系统中“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3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保(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3)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5)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