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897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及辽朝南北面官制度、金朝猛安谋克制度、北京城的营建历史,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2理解元朝的统一及行省制等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分析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学习他的爱国情感。4了解元朝民族融合的情况,认识“中华民族”的来历。一辽与西夏1辽2西夏二金朝入主中原1兴起(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

2、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3)灭辽宋: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为中都。2统治(1)基本制度沿袭唐宋,但保持了女真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2)猛安谋克制度: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出征。(3)兴衰:兴: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誉为“小尧舜”。衰: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也日益腐化,金朝衰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的崛起(1

3、)建立政权: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领土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的统一(1)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定国号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域形成四大汗国,它们名义上仍尊元朝为宗主国。(2)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1279年,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拒降,从容就义。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设驿站,为公差人员

4、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行省制度概念: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是中央的宰相机构,并直辖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它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边疆管理: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融合

5、的历程(1)蒙古:蒙古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2)回族:中亚、西亚的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措施: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3元朝灭亡(1)原

6、因: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2)灭亡: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3)结果: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思考探究1 如何认识辽朝的双轨政治制度?金版点拨:契丹族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是承认汉法,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知识拓展 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

7、事合一的特点。思考探究2 为什么说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金版点拨: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机构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强了。易混易错 元中书省不同于唐中书省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而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思考探究3 如何认识元朝的四等人制?金版点拨:这是一种民族分化政策,但在元朝只是一个笼统的原则,并非法定或正规制度,其目的是削弱被征服者反抗的力量,其实质是民族压迫。主题一辽夏金的统治一契丹旧俗,事

8、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燕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以国制(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摘编自辽史百官志二李仁孝(西夏仁宗)在位期间(11391193年),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其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三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昔金人草居野

9、处,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摘编自宋史学会在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如史料一“官分南北以国制(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史料二“重用汉族大臣尊崇儒学建立翰林学士院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史料三“昔金人草居野处,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等。(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并评价其历史作用。金版参考:创新: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实行南北分治政策。评价:有利于契丹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2)根据史料二,概括李仁孝改革的主要内容。金版参考:学习先进文化,尊崇儒学;注重吸取前朝经验;注重法律的作用。(3)根据史料三,概括金朝

10、的变化。金版参考:金政权任用汉人,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建都城等。(4)以上史料说明了什么?金版参考:说明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呈现民族融合加快的趋势,从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汉文化在两宋时期的积极影响(1)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经济上,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农业取代游牧渔猎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2)政治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传统政治制度,巩固其政权。(3)文化上,少数民族受到儒学影响,学习中原的科技、文学艺术,不断革除自身陋习,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4)推动了民族融合,为元明清国家大统一奠定基础

11、。主题二元朝的统治图一为唐朝疆域图,首先应从疆域和管辖区域比较;图二注意图例和图中内容。(1)图二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理由。金版参考:元朝。理由:元朝以大都为都城;吐蕃属于宣政院辖地;地方实行行省制。(2)与图一相比,图二有哪些不同?金版参考:疆域辽阔;对边疆的管辖与内地大多一致;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版图。(3)图二中对边疆的管辖有何意义?金版参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元朝统一的意义及特点(1)意义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

12、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元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随着中外交往的频繁,出现了一些记述外国情况的著作,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还有外国人记述中国的著作,如伊本巴图塔游记马可波罗行纪等。统一促进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2)特点元朝不同于北宋,它真正结束了五代以来几个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如大理、吐蕃、台湾和南海诸岛正式划入元朝版图。元朝的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今泰国),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为巩固统一,元朝地方实行行

13、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政治大动荡与民族大交融的关系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再表明,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往往是中国民族交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是这样,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也是如此。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虽然在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但以汉民族和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民族一体化进程并没有改变。在这场各民族间新一轮的竞争和碰撞中,各民族通过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而加强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分布格局,通过茶马互市等经贸交流而进一步密切了北方游牧区域和中原农耕区域的联系,通过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总而言之,通过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以汉族和汉文化

14、为主体的中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元代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间更大范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课堂跟踪训练1 (2020上海浦东新区一模)如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最可能发现于()A河西敦煌B燕云诸州C开封郊外D临安附近答案B解析图中人物是汉人着装,燕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石敬瑭将它送给了辽国,故这个墓可能在燕云诸州,故选B项。河西敦煌是少数民族地区,与图中景象不符,A项错误;开封是北宋的都城,C项错误;临安在南宋时期为都城,当时

15、辽国已经灭亡,D项错误。2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可知,辽政权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不同的治理方式,注重因俗而治,力争缓和矛盾,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均排除。3金朝统治中原地区以后,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现象说明()金朝治国理念先进,

16、虚心好学金朝统治者认同了汉族文化汉族文化比女真文化先进女真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A B C D答案A解析金朝统治中原时,此时中原地区属于封建社会。材料“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说明金朝虚心好学,学习中原文化说明汉族文化比女真文化先进,同时也说明金朝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的认同,正确;金朝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错误。故选A项。4(2018浙江4月选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

17、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疆域辽阔,为实施有效管理,设立行省以加强中央集权,而非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故B项正确,A项错误。行省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不属于中央官制,与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5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西域人士流连中原的很多,中原人士涉足边疆的

18、也很多,说明民族之间的交流很频繁,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情况,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故B项错误;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未能体现材料中民族交流融合的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元朝建立大一统王朝,西域已经不存在独立于元政府之外的民族政权,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1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A解析“胡汉分治”的出发点是适应汉族区域与契丹族区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减少矛盾,巩固统治,故选

19、A项。B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是巩固统治的一种做法,不是胡汉分治的出发点,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山东济南期中)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打破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蒙古族崛起于蒙古高原,打破南宋与金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最后灭掉南宋,建立元朝,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0山东济南期末)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他

20、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学生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应依次填写的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9161227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政权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出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9161227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契丹”,建立了政权“辽”;都城在“兴庆府”,并创制文字“西夏文字”,模仿北宋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其长期对峙,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

21、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繁荣局面“大定之治”;结合所学可知,结束辽宋夏金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并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是“蒙古族”。故选A项。4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作“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称作“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A金朝政权实现了封建化B北方各民族之间矛盾消除C北方各民族间融合加强D金朝是当时最清明的统治答案C解析“治世”是中原传统文化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局面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对金世宗的赞誉说明金朝人接受了中原文化,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金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对高度发展的

22、农耕地区的统治管理B金朝的旧俗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应当改革C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D女真人开始反对旧俗答案A解析金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与管理,故选A项。B、C、D三项是对现象的概括,没有触及到根本,均排除。6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辽灭于1125年,南宋建立于1127年,二者不可能并立,故D项错误。71995年12月31日他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材料中的“他”是()A宋太祖 B忽必烈C成吉

23、思汗 D李世民答案C解析由“10001999年”“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可知,是成吉思汗,故选C项。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始设中书省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设宣政院辖地修驿道、设驿站A BC D答案C解析中书省并非元朝始设,行省制始于元朝,故错误;都是巩固统治的措施。故选C项。9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D元朝在

24、此设行省答案C解析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排除A项;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不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标志,排除B项;元朝以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故选C项;西藏未设行省,排除D项。10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特征的是()蒙古政权建立回族的前身回回形成忽必烈建立元朝四等人制A BC 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蒙古政权建立是在元朝以前,故错误;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反映了民族分化政策,能够反映元朝民族关系的特征。故选C项。11党项族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25、是()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C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答案C解析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学习汉族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过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是最大的贡献,故选C项。A、B、D三项均非“最大的贡献”,故排除。12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 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916年,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

26、宋,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与辽和西夏并立;1115年,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五月,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故正确顺序是。故选B项。13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任意将

27、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限制地方势力壮大,防止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14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反映中书省提高行政效率的意图;材料“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反映了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5元史编纂

28、者言:“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言论的含义不包括,元代()A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B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C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D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没有延续羁縻、怀柔政策而是统一全国,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而不是民族平等,D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元

29、朝是一个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的朝代,A项说法正确;“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项说法正确;元朝通过行省制,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C项说法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上述两则材料反

30、映出行省制有何特点?答案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负责地方事务。行省权力既广又大,但不专。行省事务的决策具有一定民主性。解析由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分寄各类事务”可知,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负责地方管理;由材料二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可知,行省权力掌握在多个官员手中、无法专权,由材料二中“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可知,行省权力广泛;由材料二“群官负责”“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可知,行省事务决策上具有一定民主性。1契丹国建立前,耶律阿保机保持着契丹人随水草转徙的习俗,随同迁徙的主要是其家属和近亲。之后“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余人,置为腹心部”,作为他四时迁徙的主要随

31、从人员。这一调整的主要动机是()A改革契丹旧俗 B维护王族地位C增强皇帝实力 D确立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余人,置为腹心部”可知,耶律阿保机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皇帝的实力,故选C项。A项不是主要动机,排除;根据“选诸部豪健千余人,置为腹心部”可知,主要动机不是维护王族地位,排除B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B解决了“冗官”问题C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答案C解析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材料表明海

32、陵王将该制度下其中的一级改为了汉官系统,这就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故选C项。这只是取消该制度下的某一级,并没有废除整个制度,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金朝的“冗官”问题,故排除B项;这是汉化,弱化民族性,故排除D项。3(2020山东济南期末)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A、B两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