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586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一2014学年度下期高中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6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第卷答案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试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指土地之神,“稷”是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应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B考点:

2、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说明统治者将农业发展与政权统治联系起来,说明了农业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2.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一带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民营发展在明清超过官营。在于自身的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

3、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目。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C。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D。因此选A.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答案】D考点: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促使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因此D正确。4.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

4、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消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桓谭建议例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答案】C考点:东汉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A项错误;东汉初年,中央集权相对稳固,B项说法不合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历代商品经济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东汉初年,政权初建,经济遭到破战争坏,迫切需要恢复经济的发展,桓谭所说现象应是存

5、在的,故亦可排除D项;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固,有鉴于此,桓谭建议应“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应选C。高考资源网5.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D.洋务派的代表【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A项是错误的;这只能说明李鸿章和曾国藩。C项只能说明张謇。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6.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抗日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6、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察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状况。从材料中可知,近代民族工业阻力大于动力,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都是动力大于阻力,民族工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7.下列漫画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 吃饭不花钱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答案】A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

7、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8.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考点:新中国城市化。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在一五期间,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工业,造成了城镇人口的增加,故选A。BC项时间不符,D项是生产关系的变革。9.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方向”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选C,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0.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意在考查考生历史知识的迁移 和图表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表材料可以判断 1984 年起

9、中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 原因与这一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A、C、D 分别是 1980 年、1992 年、2001 年,所以 本题正确选项是 B。1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蜡、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反应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的时尚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答案】C考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没有体现; 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 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很小。 报纸

10、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12.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举办,在2月7日的开幕仪式上出现乌龙事件,灯光显示的奥运五环由于技术失误变成四环。但在2月24日闭幕式上,由众多小朋友排列组成的“奥运五环”重演了开幕式上的“五环变四环”的喜剧性一幕。收看现场直播并且随时发表你对这一事件的评论的载体是A.电视转播 B.新闻报刊 C.互联网 D.电话【答案】C考点:互联网。从材料“收看现场直播并且随时发表你对这一事件的评论的载体是”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是互联网。ABD项不能同时满足直播和随时发表评论的内容。1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

11、座,可怜坐下非常挤”这样的竹枝词也流行起来,这反应了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并没有停止过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答案】B考点:交通工具的进步。本题以一首竹枝词为切入点,对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进行检测。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是巨大冲击,选B。 1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12、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答案】A考点:电报业的发展与影响。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信息传递要准时和快速,BCD项也可加快信息的传播,但并不如电报业,再结合1884年、直接相关等信息与要求可锁定A项,排除BCD项。1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的东西都价格昂贵。”面对这一现象,下列群体中的最大受益者是A.封建地主 B.农民阶级 C.手工业者 D.工商业资产阶级【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

13、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资产阶级收益,封建主衰落。故选B。16.新航路开辟后许多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涌现。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可可,以及当时各种鲜为人知的蔬菜瓜果,如花生、向日葵、西红柿、辣椒、南瓜、菜豆、菠萝等,在16世纪中叶后,通过各种渠道传至旧大陆各地区。这说明在欧洲发生了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通货膨胀 D.商业危机【答案】A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各大洲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交流空前活

14、跃,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体现,故选A。B项是指的贵金属贬值,价格上涨;CD项材料无法体现。17.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 B. C. D.【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 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发展;在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下西欧出现的“寻金热”狂朝代推动;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等。分析选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1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

15、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伸到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考点:工业革命的原因。从题干中“对服装弹性需求的动态消费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蔓延”可知,推动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对市场扩大的需求,故A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也不难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B、D两项虽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表述不完整,C项与史实不符合。 19.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发

16、生的地区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能过说明划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依据是蒸汽机和电力的不同,即主要动力不同,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20.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个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意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而感到羞耻。当我当学徒时,我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味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葡萄酒。”这段材

17、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陈述者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力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多的提高 D.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的社会形象【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葡萄酒”的信息,可以看出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21.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A. B. C. D.【答案】A考点: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

18、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17 世纪最为强盛,这时期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是荷兰。英国在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所以是英国,故选A。 22.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列符合有关泰坦尼克号邮轮史实的有使用电灯照明 航线经过太平洋 可以使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头等客舱可以使用互联网A. B. C. D.【答案】D考点:影视艺术。互联网是20世纪80年代末后才民用的,排除。项错误,应该绕过大西洋。故选D。2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

19、花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前提是A.英国经济的急剧衰退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普遍确立【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的最基本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9世纪中后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4.2014年5月,在瑞士全民公决中,超76.3%投票者反对由工会爆出的动议,选民们拒绝了这项每月2.8万元全球“最高”最低工资标准计划,据了解,该计划设定的最低时薪高达人民币154元

20、。选民拒绝如此优厚动议的理由包括使生产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可能因此丧失竞争力 造成企业迁往成本更低的国家该动议希望惠及的劳动者就业有了保障福利过度发展,会使人们懒惰成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A. B. C. D.【答案】B考点:福利制度。福利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最低收入的生活,但是另一个方面也会造成国家的财政紧张,同时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B项正确,和就业无关。25.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

21、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答案】A考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美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出与之适应的改革新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总统罗斯福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的新政措施,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26.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答案】C考点:“斯

22、大林模式”的评价。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俄国这样的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故选C。A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是无情的方式进行的;B项错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新经济政策逐渐的被废除了;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斯大林体制的评价的问题,与赫鲁晓夫的改革无关。27.俄罗斯总统普京在5月20号到上海参加了亚信会议,并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曾经在回答“你怎样看待俄罗斯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俄罗斯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人不想回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A.片面发

23、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解经济困难【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苏联体制的弊端。“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的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体制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本题选C。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D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

24、织、金融组织和贸易组织的建立,美国占据了支配性的地位,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故选D。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全球性的经济组织;C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目标,并未建成。29.北京时间2004年5月23日早间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国际组织同意为乌克兰的三个发展项目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其中包括3.82亿美元将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5亿美元旨在升级供水设施。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考点:战后国际经济组织。从材料“其中包括3.82亿美元将

25、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5亿美元旨在升级供水设施。”可以分析这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根据各组织的宗旨可以知道这是世界银行,故选A。30.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于5月中旬在青岛举行,成为青岛历史上承办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据悉.此次APEC贸易部长会议是继2001年在上海举办之后,时隔13年第二次在我国举办,APEC创办的宗旨是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贸易身由,以促进社会进步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答案】A考点

26、:亚太经合组织。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故选A。B项是关贸总协定;C项是欧共体的建设;D项是欧盟。第卷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14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

27、令而暮改。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砰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6分)(2)材料二反映

28、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14分)(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答案】(1)生活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2分)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4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2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2分)。(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3)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

29、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分)考点:小农经济,古代经济政策。(1)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可以看出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2)材料三反应了“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即商业性群体的出现,因素的分析也要从材料中概况,“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可以看出(3)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一直推行的政策。影响主要从消极作用方面考虑;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

30、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一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增加了177亿元,而在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增加了161亿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等重要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 农村人民会社化的实现,是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

31、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了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个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有可能继续进行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车或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摘自1960年政治工作报告谭震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2)材料二所制定的经济目标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说明其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8分)【答案】(1)特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32、(任答两点4分)(2)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提出的目标不切实;左倾错误.(任答两点4分).认识: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协调发展。(任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考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考查建国初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依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计划、“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2)第一问考查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知识点,题干反映了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33、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显然这是不可以,其原因则应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以及“左”的影响和自然灾害,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第二问从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正确的探索,而材料则是错误的探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取得硕果,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未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经济建设遭到巨大损失。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国被迫融入经济全球化。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基本上是以

34、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贾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长白山学刊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的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70%被发达的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送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抵的。百度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

35、济被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4分)(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那些特点?(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自二战以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放沿海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鸦片走私有增无减。(任答4点4分)(2)资本在全球新一轮的扩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以达到一个高度;贫富悬殊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每点2分,共6分)(3)跨国公司的出现;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化。(任答4点4分)考点:全球化。(1)根据材料“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贾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经济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中国的自然经济也逐步的解体。中国逐渐被动的融入全球化。(2)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地位,是发达国家的资本的新一轮的扩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进一步的加剧。(3)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直接回答,此题较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