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节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 1、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阅读教材P14,概括汉、唐、宋三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朝代主要措施汉唐宋2、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
2、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阅读教材P12-13回答:(1)“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在地方推行什么政治制度?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的?(2)元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该制度设立有何意义?4、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中国制度史阅读教材P1415“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完成下表。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标准评价构建知识框架二、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3、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即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书;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的诏书,如果认为不当,可以加以封还和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相互牵制。结合材料思考:唐朝中央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中央官职名称及具体职能是什么?有何特点和意义?三、归纳总结四、巩固检测1、在地方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郡国并行制削弱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郡国并行制的实行是历史的进步C郡国并存有利于国家统一管理 D郡国并行制在汉武帝时被彻底废除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
4、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4、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
5、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6、“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8、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