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3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二、教学
2、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密山农业地图”,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农业导入新课。(二)主要教学环节1农业区位因素教师对学生,安排学生活动:
3、阅读材料内容,完成学案内容,说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教师巡视各组讨论的情况,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然后进行总结性说明。(1)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水热组合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发展种植业不利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4)水源:干旱地区特别重要,有河流经过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5)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6)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对农业影响很大。(7)机械:机械化水平高可以提
4、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8)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并且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扩大农作物的销售范围,从而有利于专业化区域的形成。(9)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2通过习题练习,对比分析农业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的区别。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很快,那么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学生活动:指出该地农业区位因素发生的变化,说明它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4农业地域的形成通过案例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不一样的
5、。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学生活动:阅读案例2,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对以上问题的参考答案进行展示,同时根据巡视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对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抓住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同时使学生掌握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教师在进行此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借助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图片加深学生对水稻生产的理解。5 课堂练习。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每个地区农业的发展都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从而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地域是农民充分考虑当地发展农业的各种条件的结果。(三)板书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概念(2)农业区位(3)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3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2)水稻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