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
2、、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中西方在建
3、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
4、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B. 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
5、自然对话。C.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D.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B.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C. 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D.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
6、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B. 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C. 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D. 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完全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
7、造成的。【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等同于生活”,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B项,以偏概全。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
8、,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例。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
9、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案头清供张中行名为书生的,室内都要有个书桌,也有人称为书案。如果略去多占地方这个缺点,书案以宽大为好,语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之义也。书案宽大,面上可以放各种用物,写写画画,以及钻研经典,
10、攻乎异端等等;其下还有抽屉多个,不宜于摆在面上的,可以韫椟而藏。藏了,以不说为是;单说面上的,放什么,如何放,似乎也有学问,至少是习惯。记得多年以前,大学同学卢君以懒散著名,书案上的东西一贯是多而杂。有一次,我在场,他想吸烟,找烟斗和烟包,到堆满半尺高杂物的书案面上摸,费半天力,以为摸到烟包了,拉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袜子。这是放物多的一个极端。还有放物少的极端,是已作古的友人曹君,书案面上一贯是空空如也,他说图看着清爽。我是中间派,实用和看着兼顾。都放了什么呢?写小文不同于填登记簿,决定躲开那些估计不能引人入胜的,只说我认为值得说说的一些。名为清供,清的意义是没花钱,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甚至想
11、套用乾隆年间陈坤维女士的一句诗珍重寒斋(原为“闺”)伴我时。清供三件,先说第一件,是个黄色的大老玉米。这是北京通用的称呼,其他地方,如东北称为包谷,我们京东称为棒子,正名或是玉蜀黍吧。名者,实之宾也,关系不大,还是说来源。是去年秋天,老伴接受她的表妹之约,到容城县乡下去住几天。我,依义要陪着前往,依情也愿意前往,于是只是半天就到了鸡犬之声相闻的乡下。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只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年成好,所养驴、鹅、鸭、鸡、鸽等都肥壮,我可短时期偿与鸟兽同群的夙愿。人,古今一样,虽是逝者如斯夫,却愿意留些驻景。古人办法少,即如李杜,也不过写几首诗。今人同样可以写诗,只是因为不会或愿意
12、更真切,一般是用照相法,个别的用录像法。我用照相法,请驴来,我紧贴在它身旁,照,成功。请鹅来,它摇头扭身,坚决不干,只好说声遗憾,作罢。活物不成,只好降级,院里黄色老玉米堆成小丘,坐在顶上也可以洋洋然,于是照一张,胜利结束。几天很快过去,离开之前,又想到老玉米,于是挑一个大而直且完整的,带回来。这东西在乡下不算什么,进我的斗室就成为稀罕物,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所以它就有权高踞案头。清供的第二件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硬的瓜,我们家乡名为看瓜,顾名思义,是只供看而不能吃。也要说说来源。是今年中秋,承有车阶级某君的好意,我到已无城的番河县城去过中秋节。吃各种土产,寻开天旧迹,赏月以证“月是故乡明”等等,
13、都是题外话,可不谈。只这个看瓜,是一位有盛情的杜君请我到他家吃自做的京东肉饼,在他的窗台上看见的。他说是自己院内结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喜欢,可以随便拿。窗台上着一排六七个,我选了个中等大的,也总可以压满手掌了。返京的车上,还有家乡产的月饼等等,我把这看瓜放最上位,因为有老玉米的成例,它是清供,下车之后理应高踞案头的。清供的第三件是个葫芦,不是常见的两节、上小下大的,是两节、上下一样粗的,据说这是专为制养蝈蝈的葫芦而种的,比较少见。也由来源说起,这回是由远在异县移到近在眼前。是同一单位的张君在单位院内种的,夏天我看见过,没注意。秋天,霜降以后,一次我从他的门前过,看见北墙高处挂着一排葫芦,也
14、许因为少见,觉得很好看。我也未能免爱就想得到之俗,敲敲门走进屋。他热情招待,指点看他的鸟笼和鸟,已经制好的蝈蝈葫芦。我问他今年结了多少,有不成形的,可否送我一个,摆着。不想他竟这样慷慨,未加思索就说:“摆就得要好的,我给您找一个。”说着就上墙,摘个最大最匀称的给了我。我拿回屋,放在案头,使它与老玉米和看瓜鼎足而三。鼎足而三了,我当然会常看。是不是也常想,或曾想,这有什么意思?如果追得太深,也许竟是没有意思。所以为了不至落得没有意思,最好还是不追得太深。或者哲理与常情分而治之:坐蒲团时思索哲理,起身走出禅堂或讲堂时还是依常情行事。我是常人,因而也就如其他常人一样,有想望,也有寂寞。怎么处理呢?其
15、中一种可行的是如清代词人项莲生所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实,这意思还可以说得积极一些,即如我这些案头清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我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而也常常,我的思路和情丝就会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我们的周围确是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第段由书生的书案谈起,谈及书案上的物品,对比了朋友们的案头布置,最后才引出自家的案头格局,引出叙述中心案头清供。B. 本文的案头清供指的是没花钱的而让“我”很喜欢的摆在案头的三样东西:大老玉米、看瓜、葫芦。它们既普通又特别,成为作者记忆的纽带。C. 本文第段
16、引用项莲生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表明清供本是“无益”的,只不过是用来打发时光的,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D.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表达了对案头清供的喜爱,中间三段分述三件清供的来源,结尾处则借物抒情。全文叙议结合,意蕴丰富。5. 本文第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结合全文,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悟的缘由。【答案】4. C 5. 作者善用文言词语,如“名者,实之宾也”“依义”“依情”“驻景”“洋洋然”等,古朴典雅,意蕴丰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我用照相法,请驴来只好说声遗憾,作罢”,既写出乡野生活的情趣,又生动幽默地表
17、现作者情绪的变化。多用短句,如“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语言简练而富于节奏感。语言风格既古朴典雅、含蓄简练又明快风趣,富有情味。 6. 作者抒发“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的感想,是由三件“案头清供”得来的:案头清供作为书案上清雅的物品,是消遣时光的佳品,可以引发“我”思考人生,思索哲理。面对案头清供,“我”想起它们来自秋天,来自乡土,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面对案头清供,“我”想起它们来自亲朋好友的盛情赠予,感受到周围人情的温暖,表达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
18、恰当的一项”,C项,“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的表述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应是不仅可以打发时光,还可以从中感受到温暖,这种情绪是积极的。故选C。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第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语言能力。赏析语段语言主要从词语的使用、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语段以上的各方面技巧,然后结合语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语段在词语的使用、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仔细阅读划线的段落,可知,本段在词语运用上大量使用文言词语,修辞上,主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式上,多用短句;语言风格上,既古
19、朴典雅、含蓄简练又明快风趣,富有情味。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6.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文,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悟的缘由”,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感慨缘由,也就是问作者因为什么事情发出“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慨。所以答题时,通读文章,找出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的事情即可。通读文章,可知本文抒发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的感想,是由三件“案头清供”得来的。文章先写案头清供作为书案上清雅的物品,是消遣时光的佳品,可以引发人们特别是“我”思考人生,思索哲理。然后详细写自己案头三件清供
20、由来:第一件是个黄色大玉米。去去年秋天“我”和老伴去乡小住得来的。当时“我最感兴趣的,是年成好,所养驴、鹅、鸭、鸡、鸽等都肥壮,我可短时期偿与鸟兽同群的夙愿”,就同动物照相,同玉米堆合影。离开的时候挑了个“直且完整的,带回来”放在案头。表现“我”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件是个看瓜。“这个看瓜,是一位有盛情的杜君请我到他家吃自做的京东肉饼,在他的窗台上看见的。他说是自己院内结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喜欢,可以随便拿。窗台上晒着一排六七个,我选了个中等大的,也总可以压满手掌了。返京的车上,还有家乡产的月饼等等,我把这看瓜放在最上位”。第三件是个葫芦,这个葫芦“是两节、上下一样粗的,据
21、说这是专为制养蝈蝈的葫芦而种的,比较少见”。是同单位的张军在单位院内种的。一次“我”从他门前过,觉得好看,就问他要一个摆着。他未加思索就给“我”挑了个最大最匀称的。这个葫芦和看瓜都是亲朋好友的盛情赠予,他们能使“我”感受到周围人情的温暖,能表达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
2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
23、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
24、,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B.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C.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D.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
25、/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有的还有谥号,如管仲名夷吾,字伸;晏婴,名婴,字仲,号“平”,后人习惯上多称其为“平仲”。古人出生后取名,二十岁取字,谥号是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B. 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四维不张往往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C. 缧绁,指掘绑犯人的绳索,借借指监狱、囚禁。D. 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能乘四匹马驾的高车的人,往往是指显贵者。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6、齐国虽然弱小,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其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富兵强,并与百姓同好恶。他还认为国家下达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B. 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来,用车拉回家。越石父因自己曾被囚禁,害怕自己的身份可能对晏子无礼,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却并不在乎,请他进屋待为贵宾。C. 晏子的车夫驾车时挥动着鞭子,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他的妻子用晏子的表现和他对比,并求离开他,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知道实情后还推荐他做了大夫。D. 太史公给予了晏子很高的评价,并说假使晏子还活着,他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非
27、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答案】7. C 8. A 9. B【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君)语及之”“语不及之”“即危言”“即危行”“(国)有道”“无道”“即顺命”“即衡命”等,句式整齐一致。8. 试题分
28、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化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B项,越石父认为晏子了解自己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请求与晏子绝交。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29、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
30、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
31、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
32、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
33、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
34、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二: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
35、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于是谥为文贞公。敬弘
36、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事亨元年逼晋安
37、帝禅位于已。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B.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移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C.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D.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
38、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B.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桃。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C. “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D. “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植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算位时多次征召他,他
39、都拒绝了。B. 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C. 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D. 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3)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
40、,表求还东,上不能夺。【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2)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3)元嘉六年,升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
41、,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移书有限”“朝请无限”“故有竞”“故无竞”句式整齐对称。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恢之”“秘书郎”“敬弘”等做出判断。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错,应该是刘裕接受禅让。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B项,“他却连审讯记录都
42、没有看”错,原文说的是审讯记录他看不懂。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用”,被任用;“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句,“于”,介词,在;“以”,凭借;“九”,表概数,多次;“匡”,归正、匡正。第二句得分点:“谏说”,直言进谏、规劝说服;“犯”,冒犯;“之”,结构助词,的;“所谓者”,所说的人。第三句得分点:“迁”,升任;“固”,坚决;“让”,辞谢;“表”,上表;“夺”,改变。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3、。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廙,担任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任天门太守。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给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
44、:“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桓玄辅佐国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永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弹棋八势”。他所住的舍亭山,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
45、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高祖赞赏并答应了他。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恢之曾经请假回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泪而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赏心亭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赏心亭:定康(今南京)名胜,北宋
46、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C.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D. “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E.
47、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15. 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E 15. 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的炼字之妙)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D项,“王气是指
48、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说法错误,“王气”是指王朝的运数;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E项,“乐观豁达”表述错误,作者是借酒浇愁。故选DE。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能力。第一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二三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高高的城墙把汹涌澎湃的海浪压逼回到海的入口处,万里江山依旧壮阔,而曾在此定都的前代统治者却早已因沉湎歌舞,
49、荒废朝政而致国家破亡,对历史的感慨,物是人非。第三联是说今天依然听到悲伤淫糜的亡国之音,如今的统治者却不能吸取教训,对现实的忧虑,使作者“怅然”。第二问:是如何表达的?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二三句“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属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结合注释可知第三联“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诗人是用典故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三)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认为秦国不敢出兵进攻赵国的原因是顾忌他和廉颇,相关的语句是“_,_,_”。(2)垓下之战中项羽面对自己的处境慷慨悲歌,其中表达自己有气吞山河之气势
50、,然而时机却于我不利的两句是“_,_”。【答案】 (1). 顾吾念之 (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 徒以吾两人在也 (4). 力拔山兮气盖世 (5). 时不利兮骓不逝【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顾”“徒”“拔”“骓”“逝”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应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专家指出,不考虑
51、就业、环保、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等问题的一哄而上式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必将养虎为患。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随着车用电池开发的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但要说燃油汽车行业已四面楚歌,恐怕还为时过早。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这些不法分子本想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图穷匕见,被人们识破。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竞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
52、境分析即可。养虎为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使用对象不当。不正确。一鸣惊人: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符合语境。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可以用于形容某个行业处于困境中。使用正确。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语境不合。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与句意“一开始”不相符。不正确。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符合语境。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
53、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北海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挖掘、发现、保护“海丝”遗存,寻找“始发港”遗迹,打造体现历史传承特色的文化名城。B. 当下,国内旅游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众表达观感的渠道也日渐多
54、元化,这也对旅游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C. 遇到路人病倒或老人摔倒受伤,施以援助之手本没有争议,但近年来,由“扶不扶”引发的公共事件却时常刺痛社会神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法总则中的“好人法”将为好人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D. 创新是市场活力之源,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由竞争,某一市场主体如果极度膨胀,垄断市场并滥用这种支配地位,那么市场活力和经济健康运行也将难以保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词序不当。“挖掘、发现、保护”应改为“发现、挖掘、保护”。B项,中途易辙,“国内旅游”换成了“渠道”。
55、D项,主语不一致,“某一市场主体”放在“如果”的后面。综上,本题选C项。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朋友为答谢我的帮助,给我送来了一精致盆栽,我推辞不过,只好说:“这次我就笑纳了,下不为例。”B. 这家饭店无论选址装修、菜单及菜品设计还是服务礼仪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常光顾这一家饭店。C. 再次见到刘老师,我激动万分,走上前对他说:“您二十年前的留言,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D. 昨日去朋友家做客,受到朋友的热情招待。今日又见,朋友迎上前来说:“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
56、,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A“笑纳”不得体,敬辞。B“光顾”不得体,敬辞。C“惠存”不得体,敬辞。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_,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_。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
57、以后,_,遂称“姓氏”。【答案】 (1). 同姓不一定同源 (2). 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的痕迹 (3). 姓与氏合一【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第一个空根据对后文文意的理解是填写姓和氏的区别。第二个空前文说的是母系氏族,所以此处应该填父系氏族。最后一个空根据前后文意说说姓和氏的合并。21. 下面是对部分幼儿和中小学生就“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首先和谁说”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的统计表,请写出
58、该表反映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一条建议。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年级妈妈爸爸同学、朋友谁也不说幼儿园65.6%24.1%3.6%9.4%小学54.6%21.3%8.7%14.6%初中24.4%9.9%35.3%27.9%【答案】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时孩子与父母交流渐少,与同学、朋友交流或“谁也不说”的渐多。建议:父母要多陪伴、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
59、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他的离世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他在深切感悟生活后说出的一句句名言也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记得仰望星空,而不是看着脚下。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一个人如果
60、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活着就有希望。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都只能全力以赴。读了上面霍金的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或许星空是一种愿望,而实地则是最能接近梦想的圣境;或许仰望是一种“奢求”而脚踏则是把仰望用于行动的工具。我认为,只有通过脚踏实地,才能够到达绚丽多彩的星空。羽扇纶巾,舌战群儒,一副儒生相貌的诸葛亮之所以可与许多武将、枭雄齐名于当世,与其志向不无关系。面临着汉室窘境,他渴望匡扶汉室,救天子于水火之中,但
61、其不像曹操、董卓之辈,借以令诸侯;也不像刘璋、刘表之类,懦弱无能,躲避于乱世;更不像王朗、华歆之徒,卖主求荣。诸葛亮所选择的是不断完善自己,脚踏实地。正因如此,有了他喂鸡拖延老师下课的美谈,使司马徽对其刮目相看;正因如此,有了他“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的壮谈,使刘玄德有“吾之有孔明,如鱼得水”的慨叹;正因如此,虽然满朝文武想偏安一隅,但他仍渴望兴复汉室,六出祁山。却因操劳过度,身死五丈原,尽管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但脚踏实地却让他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于丹说过:“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要用脚来丈量的。”实现理想的路更是如此。李素丽的星空虽然没有刘翔、姚明的星空光环绚丽,却
62、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下别有一番特色。李素丽的微笑,无论下雨刮风,都在她的脸上洋溢着;和蔼的声音“请乘客扶好”“大妈,您做我这里吧!”都给人以温暖。“为人民服务”那个在毛主席时代盛行积极做法,完全诠释在她的身上。如此脚踏实地,亦源自她对星空的仰望,尽管星空不很绚丽,却也照亮了她的人生。然而,许多的人也总是仰望星空,却从未脚踏实地。林和靖的诗固然闲适,却也显示出一种逃避。林和靖原本也是想尽毕生之才华,助国家繁荣,却只因科举不中,就一头扎在山根底下,整天“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可这样的人又有何用呢?空留闲诗,自己的名字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被遗忘,岂不痛哉?天生其材的方仲永,也曾想过要把其名扬于世
63、,但他竟想用它那微薄的才华展露于世,中日游于富人之间,终为“泯然众人矣”。一味的仰望星空,让他们或被历史淹没,或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仰望星空,让人生充满希望及梦想;脚踏实地,缩短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星空不在绚丽与否,不在于空想,而在于自己的脚踏实地。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