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1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437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1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1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1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规范练21古代的经济政策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加剧了土地兼并,故A、B两项均错误;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2.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

2、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这一政策的实施()A.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B.直接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C.使小农经济有所恢复D.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能通过鼓励农业得出直接推动工商业发展的结论,故B项错误;把无主荒田分配给农民,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

3、买卖。这一规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化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体现了土地买卖的制度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故A项错误,C项正确;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而非材料中的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而非限制买卖,故D项错误。4.研究表明,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政府常常要“优商”“恤商”。这反映了()A.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B.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

4、农抑商”政策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农民地位答案:A解析:“重农抑商”政策自战国时期设立,在古代中国一直存在,但在不同时期政府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该政策,题干材料正反映了这一信息,故A项正确;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宋代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及儒家思想的引导,形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故D项错误。5.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经济政策的史籍。据此可知,该经济政策是()史料出处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工

5、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旧唐书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宝训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世宗实录A.专卖制度B.土地私有制度C.“闭关锁国”D.“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是指农业,“末”是指商业,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6.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

6、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1523年)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倭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

7、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4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贸易。当时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俟夷船回棹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复示:“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乾隆帝接受他(杨应琚)的建议,谕令:“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摘编自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1)原因: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评价: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潮流。(2)分歧: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朴,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