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鸦片战争前,崇安武夷茶最受外商欢迎,广东的“土丝”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湖丝”是中国生丝出口大宗,印度棉花的使用者主要是江浙等地的织户。据此推断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的初衷是()A.掠夺中国的原料B.为英国商品寻找市场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适应英国工业革命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要求中国开放五口通商,既为了向中国输出印度棉花,又为了便于进口中国的茶叶和丝织品,所以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适应英国工业革命的需要是其根本目的,不是其初衷,故D项错误。2.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
2、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界二字之名词亦未成立也。”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可知英国人在租界并未受到完全限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租界的所有权问题,并未体现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可知当时租界仍然由中国管理,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D
3、项错误。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此时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4.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既占上海
4、,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割台湾”可知,该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故B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A、D两项错误;小农经济解体与马关条约签订无关,故C项错误。5.中法战争期间,北洋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抗
5、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竟保持“中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B.洋务运动军事实力弱C.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D.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答案:D解析: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正是由于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不是强调实力弱,而是强调他们之间互不协同,没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洋务运动创办的三支海军舰队之间并没有相互救援,中央很难同时调动他们作战,是由于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故D项正确。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
6、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
7、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1)根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个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商品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使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8、(2)观点:徐中约是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进行分析。费正清是从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进行分析。同意徐中约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意费正清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南京条约中“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和马关条约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的规定,并结合不同时期国际背景的相关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概括两个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对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两种不同看法,概括归纳出具体观点,即前者认为列强通过条约限制中国社会的发展,后者则主张条约加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等。据此概括指出两人角度的不同,即徐中约是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费正清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对上述任一角度及观点分析阐释,结合所学知识从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方面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