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341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练习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2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1孙中山选集中写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A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B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C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D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A解析: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即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C 项错误;材

2、料没有涉及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D 项错误。2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推翻清朝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C解析:据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故C 项正确。A 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D 项是民生主义的内容,B项与题意无关。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

3、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陈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B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C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D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项错误,D 项正确;民生主义并未提出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也未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选项 B、C 不符合题意。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B否定君主专制政体C彻底结束封建统治D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B解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故选 B 项。

4、5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A解析:由材料“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答案为 A 项;B、C 两项只有“内审”,看不出“外察”;D 项是“外察”的结果,但看不出“内审”。6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5、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C解析:A 项中的“忠孝”思想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B 项“忠君”思想与题干相悖,应排除;题干中孙中山强调的“忠”,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C 项正确;D 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希望完全学

6、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C解析:材料中孙中山已认识到“欧美强矣,其民实困”,故排除 A 项;材料中孙中山已认识到“欧美强矣,其民实困”会引起社会革命,故社会革命是解决民生困难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之所以提出社会革命,是解决民生困难,防止出现欧美的工人运动,故 C 项正确;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生思想有本质的区别,故排除 D 项。8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

7、明他()A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B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C反对推翻满族贵族统治D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A解析:章太炎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清政府作为最大的敌人,而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看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祸害远远大于清政府,指出了三民主义的不足。9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B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在时间上不符

8、合题意,排除 A 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批判吸收,B 项正确;“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 C 项;材料中反对盲目地崇拜新文化,而忽视旧道德,并不是说孙中山思想保守,排除 D 项。10“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D解析:“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

9、义”“民族自由与独立可望”“赞助平民”等关键信息表明这是孙中山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之后,重新解释后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涵,相对于旧民族主义,明确了反帝的要求,故 D 项正确。A、B 两项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涵,故排除;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1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C实行国家资

10、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B解析:根据材料“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可知孙中山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新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A 项错误;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指的是节制资本,为了防止个人垄断国计民生,“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B 项正确;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孙中山的阶级属性,C、D 两项错误。12蒋介石曾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只是因为

11、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以上言论()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诚意B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B解析:“(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意味着主张反封建反资本主义,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革命纲领)是一致的,故选 B;题干没有提到苏联,故 A 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目的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与题干中的反封建和反资本主义不符,故排除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和理论基础是反帝反封建

12、的新三民主义,而不仅仅是民生主义,故 D 不符合题意。13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D解析:三民主义不是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A 项说法错误;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B 项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是共产党的领导而非三民主义,排除 C 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跨度很大,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由

13、于三民主义能够适应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而导致的,D 项正确。14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辛亥革命的开展B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D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D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救济劳工的政策相结合,这必将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大革命,故选 D。B、C 不是最主要的影响;A 是旧三民主义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5 题 25 分,第 16 题 19分,共 44 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4、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5、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关注民生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

16、。(8 分)(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民族革命有何局限?(3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6 分)(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任务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8 分)答案:(1)号召植树造林,以减免水旱灾害,造福人民;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提出“土地国有”政策;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改造长江水系的设想。(8 分)(2)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3 分)(3)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

17、交。(6 分)(4)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4 分)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4 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关心植树造林”“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措施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可知是旧三民主义,围绕旧三民主义局限性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对内确立中华民国,对外争取外交平等来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推翻清政府以及材料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新三民主义和三大

18、政策回答。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 年 1 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 年 9 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 月)材料二:2010 年 10 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 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

19、争夺。材料三: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19 世纪60 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895 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1911 年辛亥革命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7 分)(2)阅读材料二,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6 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6 分)答案:(1)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2 分)意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3 分)发展: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 分)(2)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发动)。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 分,任意一种观点即可)(3)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即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即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言之有理即可,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