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检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A.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B.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C.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D.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2.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3.
2、政治因素在中国服饰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这说明太平天国()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4.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清政府扩大对外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5.武昌
3、起义发生后,最早对其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中国革命史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之地已非一处。”上述史实说明()A.辛亥革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6.(2021四川成都三模)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金融中立”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
4、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A.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B.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D.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7.(2021四川泸州三模)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凸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据D.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1925年五卅惨案后,全国人民要求对外强硬交涉,修改一切不平等条约。
5、国民政府力主“革命外交”宣称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京政府亦努力推动“修约外交”。这种状况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成为全民共识B.全国人民政治立场趋于一致C.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觉醒D.北伐战争已经产生重大影响9.(2021四川攀枝花一模)下表为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部分)。据此可知()阶级土地革命前(1935年1月)土地革命后(1939年12月)数目百分比(%)数目百分比(%)贫民20463.613642.3中农5015.612338.3富农165.0227.0地主123.700A.地主阶级在中国已被消灭B.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建设C.解放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D.“双减双交”政策成效
6、十分显著10.(2021四川内江三模)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下图是大会中央大礼堂,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外部苏联式建筑外观内部陕北窑洞式石拱结构A.代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B.源于近代东西文明的互通互鉴C.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D.体现了现实主义建筑的显著特征11.史载:“(某年)10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指挥11月6日,战斗开始南京、上海到处抢米,秩序大乱。”该战役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
7、D.渡江战役12.(2021西南三省联考)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决定坚决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决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办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五四指示()A.完全否定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新变化D.意图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势力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13.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对社会进步影响不一。近现代中国也是一个不断“革命”的时代,先后发生了太平
8、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运动。正确反省中国“革命”,有助于照亮未来的前程,实现中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材料二我们稍加引申,“周朝的革命”,是指结束氏族部落制,进入宗法封建制的革命。而“汉朝的革命”,是指秦汉结束宗法封建的贵族政治,确立宗法君主专制之下的官僚政治。而秦以后两千年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
9、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材料三问:中国共产党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为何?答:“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编自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材料四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10、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周朝的革命”“汉朝的革命”与“辛亥革命”各自“革命”的内涵。(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革命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对近现代中国革命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
1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退位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
12、7年,护法运动开始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20分)单元质检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C解析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制度根源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中耆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可知耆英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问题,故D项错误。2.C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13、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而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的冲击,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D解析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的说法均不符合史实;服饰发辫的变革,从外在的方面显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4.B解析根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中国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根据材料“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之地已非一处”,可知辛亥革命产生广泛的社会
14、影响,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对其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可知辛亥革命以前报纸已经产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开始持续报道”“刊载相关消息”,可知报纸只是宣传事实而没有表明人们对革命的赞成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1年10月13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国政府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强拒绝贷款给革命派孙中山,却迅速贷款给旧官僚袁世凯,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是“以华制华”,没有变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可知南京临时
15、政府是中央政府,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西方列强也予以支持,且孙中山也主张废除君主政体,排除C项。7.C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切合中国实际情况,这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相适应,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A项;根据“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制定革命目标,而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制定了最高纲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8.C解析题干中全国人民、国民政府、北京北洋军阀政府都要求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这说明近代中国人民主权意识增强,故选C项。题干材料提及的是反帝问题,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也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斗争对象,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9.B解析根据材料“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可知经过土地革命,中农、富农数目明显增加,贫农数目减少,地主阶级消失,这与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有关,故选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意味着废除了封建地主
17、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解放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减双交”政策是指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与材料中“地主阶级”数目为零不符,排除D项。10.C解析根据材料“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即将获胜,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这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中央大礼堂的风格,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习俗,排除A项;中央大礼堂是在延安窑洞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建筑风格,并无互通互鉴,排除B项;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主张摆脱传统建
18、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中央大礼堂并没有体现现实主义建筑的显著特征,排除D项。11.C解析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的交战双方都是中国军队和日军,与题干中的描述不相符,故A、B两项错误;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交战的双方部队为陈毅、刘伯承等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国民政府的军队,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战役,与题干中的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1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阶级矛盾,民主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而五四指示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而出台的
19、,故选C项;材料并未完全否定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的部分做法有所保留,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党的工作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政策变化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而非限制封建剥削,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内涵:“周朝的革命”是从“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封建制”的革命;“汉朝的革命”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从“专制帝制”到“宪政共和”的革命。(2)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农民阶级为了建立理想社会,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但太平天国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实行的依旧是传统制度
20、;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合作,兴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结束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总之“自由幸福”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中“周朝的革命,是指结束氏族部落制,进入宗法封建制的革命”,可知“周朝的革命”是从“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封建”的革命;根据材料二中“汉朝的革命,是指秦汉结束宗法封建的贵族政治,确立宗法君主专制之下的官僚政治”,
21、可知“汉朝的革命”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根据材料二中“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可知辛亥革命是从“专制帝制”到“宪政共和”的革命。第(2)问,论述类的题目,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点“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论据可以从三个“革命”,两个层面的角度来回答。三个“革命”:农民阶级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层面:成功与失败。14.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等。示例二信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说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等。示例三信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统治者政策的调整;民众爱国思想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