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必须答在方框内。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
2、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答案】A【KS5U解析】考点:宗法制的特点。本题考查对“百姓”的准确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些贵族可以有姓,但普通民众不能拥有姓氏,因此A符合题意。由“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可以排除B项,所以综上分析可知当时“百姓”指的是贵族,故选A。2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
3、强化。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选择D项。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4、”。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答案】D【KS5U解析】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故选D。4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阶级
5、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A【KS5U解析】考点: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英国向民主社会过渡的第一步, C、D两项夸大了光荣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仍然是君主国家,B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项是正确的。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C中
6、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答案】A【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没有规定的权力归各州政府掌握托克维尔的观点是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保证民主政治,涉及到如何在中央和地方间分权,B项最全面;C、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A项说法错误。6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答案】B【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材料“反满”、“传统民变”、“中西
7、碰撞”等信息可以看出此运动时太平天国运动,故答案选择B项。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满清的统治,故A、C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不正确。7“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答案】A【KS5U解析】考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注意题中的关键词“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 中 “ 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可以看
8、出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8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答案】B 【KS5U解析】考点:一国两制。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9“(冷战)对抗是大国之间的敌对,也是敌对的社会和
9、经济体系以及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对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美中敌视对立 B中苏关系恶化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答案】B 【KS5U解析】考点: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分析题干“”对抗是大国之间的敌对也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对抗”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同。10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答案】D 【KS5U解析】考点:新中国外交。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
10、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减弱了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KS5U解析】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抓住题中关键句“募旁邑民为佣”,说明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选D。A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B项未反映出材料的本质信息;C项材料未体现。 121915年,在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当时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有
11、关“短暂的春天”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B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酿酒业C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D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答案】C【KS5U解析】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1915年(“一战”时期)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内部原因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外部原因是“一战”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结合史实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此时是1915年清朝已经灭亡,B D两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13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
12、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 “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答案】C【KS5U解析】考点:唐代的商业。本题考查“市”的发展,宋代是分界线,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不再受到官府严格限制。C项符合宋代历史史实。14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1915年1920年1924年山东章丘0.1354550山东济阳0.2152540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自然
13、经济完全解体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 B C D【答案】【KS5U解析】考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完全解体。15“(苏俄)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答案】A【KS5U解析】考点:新经济政策。注意题目中的信息一是新经济政策
14、,二是城市和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A。实行粮食税是在农业方面的调整,缓和农民的不满情绪;B项材料未体现;C项是A项具体内容。16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政府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答案】A【KS5U解析】考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从材料信息看,美国政府的做法,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二
15、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7“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答案】C【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选 C 项。18阅读下面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
16、6.1%52.1%增长率1960年-22.8%47%223%A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C【KS5U解析】考点: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由表格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幅下降而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重工业比重甚至超过了二者之和,这说明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已严重失调,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19“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2,4,6这是因为
17、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答案】B【KS5U解析】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都是失败的。故选B。20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子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雅长 D改良的姑娘大脚丫【答案】C 【KS5U解析】考点:近代社会生活。本
18、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A反映的是新式婚礼,B反映了洋货的传入,D反映了妇女冲破了缠足等陈规陋习,C项的意思是清朝的人拖着大辫子,仍旧满口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它仍是清朝旧习,不属于民国初年的社会风尚。所以选C。2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主要是指A维护清朝统治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答案】A【KS5U解析】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洋务运动“有心栽花”是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却
19、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A项符合“花”的含义,B项是材料中“柳”的含义,C D两项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与材料要求不符。22.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B C D【答案】D【KS5U解析】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一,与题干不符。23右图为一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
20、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扬扬。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 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美国、日本、西欧均用美元作为本国的流通货币A B C D【答案】A【KS5U解析】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理解。根据漫画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24.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
21、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答案】A【KS5U解析】考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此题考查的是对21世纪中国应对经济危机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同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扩大内需”和所学史实应该是指罗斯福采取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扩大国内市场,拉动消费,促进生产恢复。故此题应选A项25. 2011年5月德国“毒黄瓜事件”发生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宣布暂时禁止来自德国的黄瓜及相关产品入境。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必须坚持自力更
22、生的原则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C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必须坚决抵制全球化【答案】B【KS5U解析】考点: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分析题干,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行为是一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表现,A和C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所述事件没有直接联系,而D项说法太绝对,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能顺应这种趋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D明显错误,答案为B。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14分)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
23、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4分)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4分)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
24、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6分)【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或封建统治)。(2分)(2)“控制被统治者”: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拥有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2分)“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2分)(3)表现: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若答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制约也可得分)【KS5U解析】考点:君主专制制度;1787年宪法
25、;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本题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中国古代唐朝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和近代西方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本问考查唐朝制定法律的目的。材料一中关键词“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词说明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后果都是“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即对危害统治的行为都给予严惩。(2)本问考查的内容是美国1787年宪法,本问“控制被统治者”指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地方,涉及的是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阐述1787年宪法联邦制原则即可;“控制自己”指中央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分权与制衡的,回答三权分立原则即可。(3)本问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切入考查相关能力,第一
26、小问,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法治思想,回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即可,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在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即是要分析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27.(1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
27、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分)(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8、(4分)(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分)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2分)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2分)【KS5U解析】考点:本题的综合性设问比较多,考查了各国的发展模式。(1)联系英国和苏联的发展情况,不难得出,“自由放任”模式的消极影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计划经济”模式的消极影响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知识,西方国家是通过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突破“自由
29、放任”模式的,这标志着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联系教材关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有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在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联系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共同之处在于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启示一般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28.(20分)墙,行阻隔之效;桥,有沟通之用。中外历史上,既有有形的墙与桥,也有无形的墙与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
30、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采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西方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当时中西交流的特点有哪些?(4分)材料二 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霍利8斯穆特关税法,规定提高约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造品的关税率结果引起其他国家报复措施,仅从1931年9月到1932年7月,就有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定额进口和公开禁运这就必然减少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加
31、剧美国的萧条。88刘绪贻美国通史8罗斯幅时代1929-1945(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各国提高关税造成了什么后果?(2分)为消除贸易壁垒,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做出了什么样的制度性安排?(2分)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当时欧洲局势的什么特点?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的发展起到怎样的“桥梁作用”?(4分)材料四 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l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4)近30年,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32、?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4分)【答案】(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特点:平等的交流;双向的相互借鉴;以宗教的传播为媒介。(答出其中2点,即给4分)(2)世界经济进一步陷人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1分)国际关系日趋恶化。(1分)1947年,美国、中国等国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或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分)削减关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经济全球化;(1分)维持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扩张。(1分)(3)特点:两极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冷战对峙。(2分)作用:促进欧洲经济稳定发展,推动欧洲的经济
33、一体化进程;增强欧盟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带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进程。(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4)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3分)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1分)【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第1问材料信息明确,直接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 19291933 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引发的后果和二战后的改进措施,实际考查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及其作用。第3问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第4问考查中国融入世界的步骤及其经验,注意时间的起止限定,经验从思想解放、抓住机遇、从国情出发制定策略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