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大城一中高二年级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能力复习训练历史试卷 试题难度:范围:改革+战争第一单元 命题人:周鹤一选择题1.“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可用于(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2.一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中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B.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C.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D.司马光作为
2、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4.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 “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3、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5.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人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
4、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 D富裕农民 7.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8.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9.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
5、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 “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10.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奴隶主贵族专权的局面。尤其是在经济上推行的“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解负令”A剥夺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B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C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 D满足了平民的政治要求1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
6、根本意图是(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12.1898年,由时务学堂和湘报的核心人物谭嗣同、黄遵宪等人发起的“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人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熊希龄还在长 沙成立了“延年会”,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体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他们还提出了剪辫易服的主张。从材料中反映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提出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B.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C.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
7、文化运动 D.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以改变13.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反映( )A提高鲜卑民族自身素质的需要 B满足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需要C出于笼络利用汉族地主的目的 D北方少数民族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14. 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新教各派都不承认教皇的权威,神权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变,教权不能超越于王权之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使人们得到了自由思想的权利,打开了自由思想的大门推动了新教各派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摆脱了宗教的精神扼制,在人与上帝之间实现了
8、平等A. B. C. D.15.李鸿章曾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日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C人臣要学会逢迎君主 D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16.“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B(
9、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7.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A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
10、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C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1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做人 B从新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19.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
11、个人的偏见20.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巩固了井田制 B.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是一次赋税制度的变革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1.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 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 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 经济现代化的地位
12、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 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2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比如彼得拉克曾这样说:“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
13、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这则材料说明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 A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B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的宣教 C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24.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B梁启超:王安石变法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C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
14、型初步告成。”25.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D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26.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27.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9
15、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A.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士阶层社会地位高28.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A. 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29.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
16、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30.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A. 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 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 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 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3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 栽种葡头的技术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7、C. 大量的土地 D. 高超的手工业技术32.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诸多改革举措。图7寓意的改革举措是A. “四民平等”B. “文明开化”C. “废藩置县”D. “殖产兴业”33.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可能包括鼓励商品进口 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农奴 废除农奴制度 建立新式海军A.B. C. D.3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04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
18、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B. C.D.3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要资金D、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36.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
19、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问题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今天我还要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总理引用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改革家的名言A管仲 B商鞅 C孝文帝 D王安石37. 之所以说雅典的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38.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
20、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米亚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39.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B. C. D.40.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
21、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41.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球速成,学习文课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
22、人伦轻科技42.“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 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了宗教改革的本质B诠释了宗教改革的原因C鼓舞了宗教改革的热情D冲击了世俗权力的阻碍4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44.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
23、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45.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A过去的历史都是虚幻的 B以文明传承的意识
24、阐释历史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4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47.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 B C D48.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
25、:“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指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49.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这说明 A 英国是为了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 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制服德国来遵守条约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 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
26、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50.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二。非选择题51.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27、,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效,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泰西相领顽”。他在易言中又主张:(中国)“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秉”,上下“情谊相
28、隔”,不如西方议院制度优越。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及特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历史原因。 52.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
29、,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到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l)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对北宋的差役制度作了哪些调整?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2)“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开始挪动脚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谈谈你对该事件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效了,但它毕竟触动了
30、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回顾历史、重温戊戌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3)材料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说明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主要理由。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
31、与中国模式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这个“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5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下图)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
32、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 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试卷答案1.C2.B3.C4.C5.D 明治维新。1
33、819世纪日本为了掌握西方科学技术,曾经努力学习荷兰语文,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叫做兰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仍在学习西方的文明成果。兰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它对日本生产力的发展和反封建思想的产生都起过重大作用。ABC的说法均无法从材料找到信息支撑。 6.C7.B在题目引用的材料中,核心结论是“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也就是说,在梁启超看来,争夺海权对于“伸国力于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伸国力于世界”绝不仅仅是通商一个方面,它涉及国家的命运。8.D9.B10.B11.C12.C13.D14.C15.D16.A17.D考点:商鞅变法与梭伦改
34、革。此题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后面所问的内容,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维护统治秩序;梭伦改革则是通过中庸的办法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故选D。18.B19.C20.D21.D22.B23.A24.B25.C26.B27.C28.D29.C30.C31.D32.C33.D34.B35.D36.D37.C38.A39.C40.B维新思想。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可知梁启超的态度是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题干材料选自他的欧游心影录,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怀疑,对东方文明的期待。一战给人们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当时
35、不止梁启超,凡对人类命运略表关注的东西方学人,都在思考着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除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好处外,是否也有值得反思、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他们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而以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似乎正好可以用来补西方文明之穷,这在梁启超那里的表现,就是比较审慎地提出了东西文化融合的看法。B正确;A是洋务派主张;CD材料没体现。41.A考点:学习西方制度。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题干的奏折中说“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说明先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仅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救中国,开始转向社会科
36、学领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A。 42.A宗教改革。材料中“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是指资产阶级,他们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视为自己的信条,由此分析材料突出了资产阶级借助宗教外衣开展政治运动,是对宗教改革本质的阐述。 故选A。43.A44.C45.B46.B47.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及阅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表明欧洲地位下降这与所述事件相关,而显然与欧洲衰落无关应排除。故选D。48.A解析:马恩河会战的意义在于:它使法国避免了军事上的全面崩溃,重新组织起一条新防线,从而稳住了西线,粉碎了德国先西后东,对
37、法国、俄国实行各个击破的“施里芬计划”,使德国陷入它所竭力想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因此符合材料所说的“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抓住题干“战役过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筛选即可。49.D50.D51.(1)举措: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2分)影响:重农务耕织可获奖励,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奖励军功,百姓可按军功受爵;土地私有,人民获得了生存的必备条件。(6分)(2)措施:均田制、穿汉服。(2分)特点:成年男女均可受田;民族间的生活、习俗相互融合。(6分)进步作用: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为国家重新
38、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3)主要思想:主张向两方学习,培养人才,国家才能富强;主张设议院制度;(4分)历史原因:列强入侵加剧,民旅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2分)(4)分权制衡(3分)。三权分立,保障民主。(3分)52.调整: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雇人服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征收分摊,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也要交纳役钱。(4分)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运动:洋务运动。(2分)理解: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提出改变封建制度的主张(停留在学器物层面)。(4分)视角:
39、现代化史观。(2分)理由:倡导“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触动了传统的封建政治体制(政治民主化的初步尝试);宣扬了民权平等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对后来民主革命产生重大影响。(6分)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一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4分)考点:(1)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及其
40、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知识点归纳答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募役法废除轮流充当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其目的为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及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19世纪下半叶”“李鸿章”作答;第二小问可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这一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考查了维新变法及对维新变法积极性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
41、益尝试”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维新变法的积极性这一角度思考作答。(4)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美国罗斯福新政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中国改革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作答;第二小问可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作答。(5)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可根据材料五中的信息“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等作答。53.(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
42、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2)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3分)(3)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2分)(4)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2分)历史作用:政治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方面: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准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