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国散文在“五四”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五四”时期,先驱者面对的是统治清一代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它与个性解放可谓迎头相撞,这对于强调“人的文学”的“五四”先驱者来说,它理所当然地遭到抛弃。“五四”先驱者力主散文应该像公安派一样“独抒性灵”,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观念就是这样来的。以个人化的情感解放为目的,成为散文家的共识。“叙事与抒情”的诗性审美观念,其狭隘性在于窒息了散文的智性生命,束缚了散文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的“美文”,与鲁迅智
2、性的文化文明批判不能相容,于是鲁迅将自己的散文另立名目曰“杂文”。这样的文体命名有些随意,以致“杂文”自鲁迅之后无经典。另外,将智性排斥在散文正宗之外,限制了散文的思想容量,造成散文长期小品化,使其成为鲁迅所担忧的“小摆饰”。抒情审美,并不能涵盖幽默散文。抒情审美以追求诗化美化环境和主体心灵为务,其性质乃是情趣。幽默散文则相反,往往自我调侃、贬抑,以喜剧性的“丑化”为务。由于对智趣和谐趣的排斥,叙事与抒情封闭越紧密,二者的矛盾就越尖锐,到一定社会条件下朝相反方向转化。过分强调叙事,就可能压倒抒情。散文的生命受到窒息,构成了散文作为文体的第一次危机。叙事走向了极端是必然的。走向极端的叙事,再度走
3、向反面,也是必然的。最明显的就是把抒情作为唯一的选择。把散文的审美价值从实用功利价值中解放出来,从挽救散文的文体危机而言,功不可没。但是,轻率地把它关到诗的牢笼中,就造成散文的另一次文体危机。诗与散文,二者都属于审美价值,但是,如人体的两种血型不可混淆,混淆必然导致对散文生命的威胁,扼杀散文文体。因为有诗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多愁善感失去智性的节制,成为感伤,注定导致滥情。滥情遂成持久的顽症,沦为矫情而不自觉者比比皆是。一切文体的生命就是它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散文家的才华恰恰表现于在诗歌无能为力的地方发现散文的艺术价值。但是,这种发现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是散文文体的生命力所在。以余秋雨为
4、代表,散文的发展还表现在把抒情与智性结合,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阐释,进行文化人格批判。他的散文的思想容量重新使中国散文恢复了智性大品的风貌。散文理论家,比之小说和诗歌理论家,面临着一种先天的不利局面,那就是没有西方文论,包括流派更迭的丰富资源。这也可能成为优于小说和诗歌理论家的条件,即没有那么多权威理论的遮蔽。有出息的理论家,可以面对创作实践直接进行原创性的概括,独立形成范畴,并构成系统。不过,散文理论家需要保持清醒:如果一味对现成贫困“理论”盲目拘执,就不能追随散文日新月异的实践,从而突破陈腐观念,调整、建构中国特有的散文理论。(摘编自孙绍振从抒情审美的小品到幽默“审丑”“审智”的大品)
5、1.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追求个性、强调“人的文学”的“五四”先驱者发起的文学运动抛弃了统治清一代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使中国散文在“五四”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B.“五四”先驱者极力主张散文应该“独抒性灵”,以“叙事与抒情”为主,以个人化的情感解放为目的,但是把抒情作为唯一选择,构成了散文作为文体的第一次危机。C.散文经历第一次文体危机后,抒情性把散文的审美价值从实用功利价值中解放出来,从而挽救散文的文体危机,但又受到诗性的束缚,从而造成散文的另一次文体危机。D.余秋雨把抒情与智性结合,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阐释,进行文化人格批判,他的散文的思想容量重新使中国散
6、文恢复了智性大品的风貌,推动了散文的发展。解析:B项,“但是把抒情作为唯一选择,构成了散文作为文体的第一次危机”与原文不符,应是叙事走向极端是散文作为文体的第一次危机。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叙事与抒情”的诗性审美观念,其狭隘性在于窒息了散文的智性生命,限制了散文的思想容量,造成散文长期小品化,使其成为鲁迅所担忧的“小摆饰”。B.由于对智趣和谐趣的排斥,叙事与抒情封闭越紧密,叙事、抒情与智性的矛盾就越尖锐,到一定社会条件下朝相反方向转化,如过分强调叙事,就可能压倒抒情。C.鲁迅智性的文化文明批判与“叙事与抒情”的“美文”不相容,他把自己的散文另立名目叫“杂文
7、”,这样的文体命名有些随意,以致“杂文”自鲁迅之后无经典。D.散文因为有诗性成分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多愁善感失去智性的节制,成为感伤,必定导致滥情,成为持久的顽症,因此,要区分散文和诗歌的界限。解析:B项,“叙事、抒情与智性的矛盾就越尖锐”理解不正确,应是“叙事与抒情的矛盾就越尖锐”。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抒情审美以追求诗化美化环境和主体心灵为务,其性质是情趣,不能涵盖幽默散文,与往往自我调侃、贬抑,以喜剧性的“丑化”为务的幽默散文相反。B.一切文体的生命就是它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散文家的才华恰恰表现于在诗歌无能为力的地方发现散文的艺术价值,不断发
8、展变化是散文文体的生命力所在。C.没有西方文论,包括流派更迭的丰富资源,对于散文理论家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与小说和诗歌理论家相比,散文理论家没有那么多权威理论的遮蔽。D.散文理论家在散文理论相对贫乏的情况下,可以有建树。散文理论家只要不盲目拘执现成贫困“理论”,就能突破陈腐观念,建构中国特有的散文理论。解析:D项,“散文理论家只要不盲目拘执现成贫困理论,就能突破陈腐观念,建构中国特有的散文理论”表述绝对化。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鸭沼观荷ks5u清王韬余生甫里,即以唐陆天随而得名。天随子隐居不仕,时与皮日休唱和,自号甫里先
9、生,尝作江湖散人传以见志。没后,亮节高风,里人思之不置。以先生在时喜斗鸭,有斗鸭栏,乃凿地为池沼,方塘如鉴,一水潆洄。中央筑一亭,曰“清风亭”,东西通以小桥,四周环植榆柳桃李。盛夏新绿怒生,碧阴覆檐际,窗棂四敞,凉飙飒然,袭人襟裾。中供天随子像,把卷危坐,须眉如生。去亭百数十武,先生之墓在焉。或云后人葬其衣冠处,将以留古迹而寄遐思者也。亭中楹联颇多,余师一联云:“白酒黄花,九日独高元亮枕;烟蓑雨笠,十年长泛志和船。”特举二君以比拟先生,当矣。池种荷花,红白相半。花时清芬远彻,风晨月夕,领略尤胜。里中诗人夏日设社于此亭,余亦获从诸君子后,每至独早。每岁六月二十四日,必招邀群彦,为荷花祝生日。闺秀
10、能诗者亦许入社,但不亲至耳。余定莲为君子之花,具有四德:香清,韵远,品洁,色纯。观荷之约,以花开日为始,三日一会,肴核以四簋为度,但求真率,毋侈华靡。甫里本属水乡,多菱芡之属。沉李浮瓜,青红错杂,堆置盘中,亦堪解暑。诸社友以先生生平固喜蓄鸭,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池旁环围石阑,阑柱悉凿鸭,其首皆回向先生,以先生固背北面南也。鸭在羽族中,蠢然一物耳;自先生有“能言”一语,遂足供园林清玩,洵乎文人之口不可测也如此。余违甫里几四十年,回首前尘,无殊梦影。每值荷花盛开,辄若置身于莲亭鸭沼间也。(漫游随录,有删改)注:陆天随:陆龟蒙,唐朝文学家,别号天随子、
11、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甫里人。沉李浮瓜:指冷食的瓜果。能言:某宦官用弹弓杀死一只鸭子,陆龟蒙曾对他说:“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卷危坐,须眉如生危:端正。B.风晨月夕,领略尤胜胜:优美。C.肴核以四簋为度度:次数。D.余违甫里几四十年违:离开。解析:C项,“度”,标准,限度。答案:C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B.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C.因于池畔另辟鸭舍
12、/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D.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翩跹/亦复不俗解析:这段文字描述开辟鸭舍养鸭的事,描述了鸭子的可爱不俗,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意思断句。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老师在对联中拿陶渊明、张志和“比拟”陆龟蒙,突出了陆龟蒙的高洁。B.作者写为荷花庆祝生日,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也反映了自己雅致的生活情趣。C.陆龟蒙喜欢斗鸭,他去世后乡人社友或凿池筑亭,或石阑凿鸭,以寄怀念之情。D.文章以“观荷”为线索,侧重描绘“鸭沼”中的荷花及其周边景物的自然之美。
13、解析:D项,本文既写自然之美,也写人文之美,侧重在人文之美。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去亭百数十武,先生之墓在焉。或云后人葬其衣冠处,将以留古迹而寄遐思者也。(2)自先生有“能言”一语,遂足供园林清玩,洵乎文人之口不可测也如此。解析:(1)“去”,距离;“武”,步;“焉”,代词,那里;“或”,有人。(2)“遂”,于是;“清玩”,高雅的玩物;“洵”,确实,诚然。参考答案:(1)距离亭子一百多步的地方,先生的墓就在那里。有人说这是后人埋葬他的衣冠的处所,是用来保留古迹寄托长远思念的地方。(2)自从先生有了鸭子“能言”这一说,鸭子于是就成了可以放在园林供人赏玩的雅
14、致之物,(由此看来)文人的话确实像这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啊。参考译文:我出生在甫里,甫里就是因为唐代的陆龟蒙而得名。陆龟蒙隐居不做官,时常和皮日休以诗词相酬答,自号甫里先生,曾经写了江湖散人传来表明志向。陆龟蒙去世后,他的高风亮节让同乡的人思念不已。因为先生在世的时候喜欢斗鸭,设有斗鸭圈,于是同乡的人就将斗鸭圈凿成池塘,方形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池水回旋其中。池塘的中央修筑一个亭子,叫“清风亭”,亭的东西两侧用小桥连通到岸,四周环绕种植着榆、柳、桃、李等树木。盛夏时节,新叶茂盛地生长,树荫覆盖屋檐的边沿,窗户四面敞开,凉风飒然,吹人衣襟。亭中供奉陆龟蒙的画像,先生手持书卷端坐,胡须眉毛生动逼真。
15、距离亭子一百多步的地方,先生的墓就在那里。有人说这是后人埋葬他的衣冠的处所,是用来保留古迹寄托长远思念的地方。亭中的楹联很多,我的老师题有一联:“白酒黄花,九日独高元亮枕;烟蓑雨笠,十年长泛志和船。”特地拿陶渊明和张志和来比拟先生,真恰当啊。池中种着荷花,红色和白色的各一半。花开时荷花的清香向远方飘散,在有风的清晨有月的晚上,感觉特别优美。同乡的诗人夏天在这个亭子设立诗社,我也得到机会,跟随在各位君子之后入了诗社,每次诗会我都早早到。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一定邀请众英才,为荷花庆祝生日。能写诗的女子也允许加入诗社,只是不亲自到场罢了。我认定荷花是花中的君子,具有四种美德:香气清馨,韵味幽远,品性
16、高洁,花色纯粹。观赏荷花的约定,从花开的那天开始,三天一次聚会,酒菜果品以四簋为限度,只求真心实意,不许奢华浪费。甫里本属水乡,多有菱角和芡实这类东西。冷食的瓜果,青色红色的交错混杂,堆放在盘子中,也很能解暑。各位社友因为先生平生原本喜欢蓄养鸭子,于是在池边另外建了鸭舍,蓄养了几只白鸭,漂亮洁净讨人喜爱。红花绿叶之中,点缀着白色羽毛的鸭子,白鸭动作飘逸,也算不俗。池边围绕着石栏杆,栏柱上都雕刻着鸭子,它们的头都回转朝着先生的画像,因为先生的画像本来就靠北朝南。鸭子在禽类中,只是一种愚笨的动物罢了;自从先生有了鸭子“能言”这一说,鸭子于是就成了可以放在园林供人赏玩的雅致之物,(由此看来)文人的话
17、确实像这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啊。我离开甫里将近四十年了,回首往事,没有不同的梦影。每当荷花盛开,就仿佛置身于莲亭鸭沼中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好事近ks5u宋蒋元龙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注: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由诗歌描写的景物特点“叶暗”“老红”“春去”“杨花飘泊”可知,诗歌所写的是暮春时节新老交替
18、的景象。参考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自然景物新老交替的景象。枝叶已成深绿,幼鸦开始试啼,急风虽已停息,残红依旧坠落。蝴蝶不肯陪伴春光离去,在和风习习的池苑亭阁间翻飞。9.导学号74760007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也就是情景交融,答题时,可结合这首词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点。“老红犹落”“春去”渲染出了凄凉氛围,表现出了词人对春已逝的惋惜之情,体现出了景中有情的特点;“休歌金缕劝金卮”“煞如昨”表现出词人借酒销愁的怅然若失,“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表现出了对自然事物的感触,体现出了
19、情中有景的特点。参考答案:词的上片景中含情,通过描写季节更替、景物变换的无法挽回,写出了作者对春已逝的惋惜;下片情中有景,作者无奈之中借酒销愁,酒醒后怅然若失,而帘外依旧日长人静,只得任杨花飘零。(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中曾子说:“,。”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其忧君忧民的名句是“,”。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题中选
20、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很亮的秋天王清铭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
21、我了吧。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
22、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
23、越了悲伤。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换一个角度看秋天,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
24、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的感慨,表达了对南国的秋天与之类似的感受,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B.作者
25、说“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新的突破,这种意识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C.“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境的体验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和境遇尽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态最终要靠自己去调适。D.第四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拟人和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合了汉字的构成,表现了秋天常常带给人的一种感受。E.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除了帮助表达丰富的意蕴外,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使之呈现出浓厚的文学味,也呈现出作者对“秋天”的思考的更深层内蕴。解析:A项,“对秋的体验完全相同”有误,郁
26、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国之秋的体验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与本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很亮”(积极、昂扬的)的体验是不同的。B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有误,古诗中的秋也并不全部是“愁云惨雾、落木萧萧”。D项,句中未使用拟人手法。答案:CE(2)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分)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抓住其含蓄的部分,还原这些句子的本来的意义。如果它有比较明显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要指出来,然后分析其刻画的形象、表达的情感等。参考答案:想象奇妙独特,又合情合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
27、单调重复、远离自然、令人疲乏的生活状态的解脱的渴望。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感伤”心境的超越,以及对人生的积极的成熟的感悟。(3)本文题目是很亮的秋天,其中“很亮”有哪几个层面的意义?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题目中的“很亮”可谓本文的核心内涵。应从文中寻找能表现“亮”的文字,再结合“亮”这个字本身的多重内涵,对文章信息进行概括。参考答案:“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指在人生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超越苦难,从而收获一种成熟的感悟。(4)请结合本
28、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意蕴。(8分)解析:对“秋天”这个意象,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多有接触,只要积极调动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有话说。本文也从一些方面解说了传统文学中的“秋天”意象的内涵。参考答案: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29、碧霄”。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朱自清先生张中行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1937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1946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194
30、8年10月去世,仅仅活了50岁。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30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
31、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1920年的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泛泛地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1947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
32、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1948年1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大概是这一年的5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
33、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话,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
34、这二者之中,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很高兴。”(选自负暄琐
35、话,有删改)(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C.文章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写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D.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
36、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E.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解析:A项,“熟悉”不准确,“感伤气重了一些”原文为“感伤气似乎重一些”。C项,“比如文中写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错。D项,“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错。原文为“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 答案:BE(2)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分)解析:答题区域为第三段,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参考答案: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朱自清先生学问
37、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著。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3)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6分)解析:文中谈到作者与朱自清先生的交往是四、五两段,分别概括内容即可。参考答案:1947年,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朱先生很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随着名声增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1947年5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
38、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4)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关系的理解。(8分)解析:首先明确“德”和“才”的内涵,再分析其在朱自清先生身上的体现,最后答出给我们的启示。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能辩证思考,并结合文中实例进行适度延伸拓展。参考答案: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文中的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皆出众,而让作者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先生一生正派,明是非,重气节,待人厚,律己严的“行”,也即“德”,正是其高尚的品德让人
39、们对其学养文采感佩至深。朱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知识分子理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2)近年,英德茶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茶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茶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3)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A.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B.筚路蓝缕
40、惨淡经营苦心孤诣C.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解析:“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根据语境,选B项。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新兴国家群体崛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如果不能改变高高在上的霸主心态,不能转变传统对抗的零和思维,发展空间就会受限。B.我们的大学是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来教育学生的,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态度,轻视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C.虽然耐克公司设计总监非常重视NBA球星
41、杜兰特设计的新球鞋,但认为就鞋底颜色、鞋带材料等细节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修改空间。D.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我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析:B项,搭配不当,“培养”与“态度”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就鞋底颜色”可改为“在鞋底颜色”;D项,成分残缺,在“限行机动车”前面加上“采取”。 答案:A15.导学号7476000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祝融峰顶,所谓“山高人为峰”,景象更为不同。俯视群山万壑,只得青峰点点,浮沉烟云之间,似海中孤岛,似田间青螺,。时有轻烟,那么轻盈,那么透
42、明,在清澈的碧空映衬下,如于云海酣梦中呼出的轻轻的气息。A.依稀巨鲸浮出水面,又如蛟龙翻腾云海/一丝丝,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B.依稀蛟龙浮出水面,又如巨鲸翻腾云海/一缕缕,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C.依稀蛟龙浮出水面,又如巨鲸翻腾云海/一缕缕,一股股,在云海之上奔腾翻跃D.依稀巨鲸浮出水面,又如蛟龙翻腾云海/一丝丝,一片片,在云海之上奔腾翻跃解析:注意语句之间的照应。答案:A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散文毕竟不是诗,仅就散文的抒情而言,否则,这感情为何不用诗来抒发呢?它们之间的不同,从整体上看,而更在
43、于情感形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诗更倾向于一种想象世界中的“独白”式的抒情,因而,而散文抒情常以客观的景和事为依托。解析:首先把握文段大意,然后逐句揣摩。第句前后用诗对比,说明散文和诗的不同,因此要紧扣“不能与诗等同”这个意思拟写;第处应从抒情的形式不同方面入手思考;第句要结合前面所说诗歌的抒情特点拟写。参考答案:并不能完全与诗等同还不完全是形式和手法的不同诗的抒情具有更强的主观色彩17.下面是中国植树节徽标图案,请概述图案内容,并说明图案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6分)解析:概述图案内容,不要遗漏要点;图案的寓意要体现“植树”“绿化”这个主题。参考答案:内容:一个圆形外圈里
44、面,上方有五棵树,下方是“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寓意: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大地,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在片中陈冲说过:“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
45、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这则材料由事例和阐述文字组成。事例部分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起,落脚点在陈冲的话上,阐述部分明确表明看法,结合起来,材料指向一个话题:每个人在世间是“过客”而非“做客”,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怎样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苍茫的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例文:留痕世间佛家有言,生生死死犹如旋火轮不停息。人存于世,生命的确是个终极命题,它短暂,它脆弱,它飘忽,它虚妄。有人害怕身体发肤的苦痛,只盼这一生平淡,何曾想过生命的永不停歇在于创造价值呢。有那样一些前行者,辗转于艰难困苦间,恪守本心,玉汝于成。肉体的疼痛甚至覆灭,都无法掩去他们留于人世的熠熠光辉、燎原星火。革命的血与火带
46、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也带走了铮铮男儿林觉民的性命。林觉民起义被俘前夕,挑灯写就震人心魄的诀别书,他爱父爱母爱妻爱子,然而民族危亡,家国悲啼,他以天下人为念,以一家之痛而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的一腔鲜血洒在祖国河山之上,流淌于一代代年轻人的血脉之中。生命的价值之花不只盛开在壮烈的殉国之躯上,同样绽放于潜心各领域的大师的一生中。冯友兰这位大哲,终生辛勤耕耘于哲学教育和创造领域,也曾饱受非议,世人诽谤他至积毁销骨的境地,他却始终不曾一蹶不振、自弃消沉,“极难苦寒地,不输一段香”,著成中国哲学简史,了却人生大愿。他留名青史,他的哲学结晶福泽后来者,他无上的品格让后世关注、敬仰。程砚秋是四大名旦之一,生于乱
47、世,家境贫寒,教戏的师傅脾气坏打断了他的腿,多年后才好转。七七事变,程砚秋同梅兰芳一般献出了男子气派,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留“官座”。正值梅兰芳退隐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京戏眼见衰落,他受着当局的迫害打斗,仍独撑着舞台到了1942年。多年后他又致力于戏改办教育,被人议论,只掩了内心的悲凉,坚强进取到人生尽头。他走时,报业评论“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他虽已缓缓然退出尘世,却早已成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符号,赫赫然写入历史。铁骨男儿身报家国,风采大家滋养后世。他们无不是竭尽所能,发挥所长,胸襟广博,心系大众,在自己有限的肉体生命中开拓出无限的精神世界,使被创造出的宝贵价值燃烧,点亮后世。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哪怕闻达八方,哪怕富可敌国,最终也免不了草席一裹,黄土一抔。当岁月的大风刮过,当历史的长河流过,我们应当让自己的一生披沙沥金后存有价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人生本无意义,所以要给人生附加一个意义,成于自己,存于他人,哺于后世,留痕世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诚招驻站老师,联系QQ2355394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