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0 ,大小:4.34MB ,
资源ID:727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77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配套课时作业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配套课时作业 .ppt

1、1一、选择题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DNA 双螺旋结构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答案 C答案 22(2018广东江门一模)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其中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关于混合培养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已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和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B将已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和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C将已标记的噬菌体和

2、已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D将未标记的噬菌体和已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答案 A答案 3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外,经过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DNA 在沉淀物中。由于实验结果是上清液有放射性,沉淀物无放射性,故实验时是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A 正确。解析 43(2018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实验中 S 型菌 DNAR 型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 S 型菌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D已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 DNA 仍具有活性答案 D答案 5解析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仅仅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中:在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后,培养一段时间,由于 S 型菌的 DNA 能够将部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因此添加 S 型菌 DNA 的培养基中,既有 R 型菌,也有 S 型菌,B 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加热易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但 DN

4、A 热稳定性较高,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DNA 仍具有活性,D 正确。解析 64(2018济宁一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答案 D答案 7解析 三个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 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

5、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 正确。解析 85(2019泰安月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菌;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四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 D答案 9解析 用噬菌体侵染细菌一段

6、时间后搅拌、离心,上清液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细菌(其中含有噬菌体的 DNA)。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上清液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 3H 标记细菌,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而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和 DNA,即放射性位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解析 106(2019广州模拟)用 32P 或 35S 标记 T2 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

7、DNA 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 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 35S 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 35S 而部分可含有 32P答案 B答案 11解析 蔡斯、赫尔希用 32P 或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可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是哪种物质在起遗传效应,A 正确;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因为大肠杆菌裂解而被释放,从而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 错误;如果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随着大肠杆菌一起离心到试管底部,从而使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C 正确;实验结果表明 DNA 才是真正进入大

8、肠杆菌的物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DNA 会因为半保留复制使得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 32P 标记,但被标记的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不会含有 35S,D 正确。解析 127用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放射性标记 32P 和 35S 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A31P、32P、32S B31P、32P、35SC31P、32S、35S D32P、32S、35S答案 B答案 13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 DN

9、A 含有大量的 32P 和少量的 31P,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均只含有 35S。解析 148用甲种病毒的 RNA 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答案 A答案 15解析 重组所得的病毒丙含有甲种病毒的 RNA,因此它所产生的病毒具有甲种病毒的特征。解析 169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2P 和 35S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在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B C D答案 A答案 17解析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

10、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P 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可知 S 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 R 基中,所以用32P 和 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 R基团。解析 1810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病原体的遗传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 RNA 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 RNA 遗传答案 A答案 19解析 从图示可看出,将 RNA 接种在叶片上,叶片出现了病斑,而将蛋白质外壳接种到叶片上,叶片上没有出现病斑,所以该病原体是通过 RNA遗传的。病毒都是寄生在细胞内的。解析

11、2011将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该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是如图 1 所示还是如图 2所示以及对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21A最可能是图 1,小鼠的免疫调节致使 R 型细菌数量逐渐下降B最可能是图 2,小鼠体内的 S 型细菌最初来自 R 型细菌的转化,发生基因重组C最可能是图 1,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 S 型细菌D最可能是图 2,小鼠体内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为共生关系答案 B答案 22解析 随着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S 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而 R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

12、着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S 型细菌增多,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 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解析 2312(2018浙江嘉兴高三测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研究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4A中噬菌体 DNA 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属于操作失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 32P答案 B答案 25解析 中噬菌体 DNA 复制的模板由噬菌体自身提供,A 错误;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正

13、确;的结果是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是由于部分噬菌体的 DNA 可能没有侵入,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的放射性,C 错误;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不含放射性 32P,D 错误。解析 26二、非选择题13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2)为了充分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_,验证实验结果。(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法,进一步证明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

14、;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用数字表示)。27(4)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被 32P标记的 DNA 分子。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是 31P 的 DNA 分子。(5)用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6)噬菌体的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含亲代噬菌体 DNA 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_。28答案(1)使 DNA 和蛋白质分开(2)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4)不能 能(5)上清液(6)1/

15、2n1答案 29解析(1)艾弗里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2)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不能使得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从反面证明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一步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为: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离心分离;放射性检测。解析 30(4)由于 DNA 分子复制时进行半保留复制,1 个 32P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复制 n 次形成

16、的子代噬菌体中,没有两条链都被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有 2个 DNA 分子 1 条链是 32P,另一条链是 31P,(2n2)个 DNA 分子中两条链都是 31P。(5)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6)噬菌体的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得到 2n 个 DNA,含亲代噬菌体的DNA 链的有 2 个,所以含亲代噬菌体的 DNA 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 1/2n1。解析 311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_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2)该实验

17、是在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的化学成分。32(3)在对 R 型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4)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_的假设。(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实验中加入 DNA 酶的目的是_,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33(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实验能够说明_。34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转化因子”(3)分离并提纯 S 型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4)DNA 是遗传物质(5)使从 S 型菌中提取的 DNA 水解 培养基中只长 R 型菌(6)蛋

18、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 R 型菌 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答案 35解析(1)由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在 R 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R 型菌和 S型菌的 DNA,是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3)该实验是将 S 型菌打碎,分离并提纯其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后分别加入到 R 型菌培养基中。(5)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又将能够水解 DNA 的 DNA 酶与 S 型菌 DNA 混合后加入到 R 型菌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只长 R 型菌。(6)要进一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

19、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还需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 R 型菌培养基中,看结果是否只长 R 型菌。解析 3615某研究小组要探究黄瓜花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黄瓜植株、RNA水解酶(只会水解 RNA,不会水解 DNA)、蒸馏水、实验必需的器材。(1)实验步骤:选择若干株生长状况相似的黄瓜植株,分为两组并编号为 A 和 B;用_处理黄瓜花叶病毒,设法将核酸和蛋白质分离开,将获得的核酸平均分成两份,编号为 a、b;37用_处理核酸 a;用蒸馏水处理核酸 b;一段时间后用核酸 a 喷洒黄瓜植株 A 组;用核酸 b 喷洒黄瓜植株 B 组;再过

20、一段时间观察两组黄瓜植株的生长状况。(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_;实验结论:该病毒的核酸种类为 DNA。实验结果:_;实验结论:该病毒的核酸种类为 RNA。38答案(1)苯酚的水溶液 RNA 水解酶(2)A、B 组黄瓜植株均出现病症 A 组黄瓜植株不出现病症,B 组黄瓜植株出现病症答案 39解析 本题实验目的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实验原理为:若病毒的核酸为 RNA,则用 RNA 水解酶处理病毒核酸,RNA 被水解,对照组(没有处理)出现病症,实验组(用 RNA 水解酶处理)不出现病症;若该黄瓜花叶病毒的核酸为 DNA,则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表现出病症。(1)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因此要设法将核酸和蛋白质分离开,应该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黄瓜花叶病毒。RNA 水解酶只会水解 RNA,不会水解 DNA,用 RNA 水解酶处理核酸 a,用蒸馏水处理核酸 b。解析 40(2)若 A、B 组黄瓜植株均出现病症,则实验结论是该病毒的核酸种类为DNA;若 A 组黄瓜植株不出现病症,B 组黄瓜植株出现病症,则实验结论为该病毒的核酸种类为 RNA。解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