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632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考试历史试题(11月24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流中学2015年秋季期高一历史周测(一) 命题:李青芸 审核:梁健铭 2015年11月24日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 个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 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

2、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5、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

3、置在一个高约2米 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 B C D7、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 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8、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

4、出表现在 (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 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 惩办反帝爱国官吏9、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 A英、法 颐和园 B葡、西 颐和园 C英、法 圆明园 D俄、日 圆明园10、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 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B北洋海军的参战C 战争由朝鲜引发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5、11、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带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 B. 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敌后 C. 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 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改编抗日12、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

6、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13、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 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14、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 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15、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7、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的平均主义理想 的资本主义色彩 A. B. C. D.16、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17、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18、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

8、,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9、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20、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

9、线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21、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主要 原因是( ) A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土地革命 B在农村广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C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22、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

10、位23、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 B确定了近期的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24、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 下:意向不可避免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17011042324420 这说明当时( )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二、非选择题25、(28分)近来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紧张。阅读下列

11、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 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 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 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 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 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 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 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 而看不到人可

12、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 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8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4分)材料二提 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8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本的外交方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

13、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北流中学2015年秋季期高一历史周测(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1-5CBBBB 6-10AAACB 11-15CDDBC 16-20BBCCB 21-24ACAA二、非选择题25、(1) 述:否定种族歧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和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 共抗欧洲列强。(6分) 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 灾难。(2分) (2)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4分) 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 上相互配合。(4分)(3)方针:“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4分) 原因:中美关系改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