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问题“三夫”改革失败原因的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认识“三夫”改革的异同。(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三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来源:21世纪教】教学重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
2、的改革及其影响。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引用历史名言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是怎么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从苏联生命周期表引出“三夫”改革导入新课。2-1-c-n-j-y活动2【讲授】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师生共同探讨【治疗过程】治疗方案一 赫鲁晓夫改革 主治医师: 赫鲁晓夫病症表现(改革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第14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改革背景:材料一:略21世纪*教症状(背景)之一:农业上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非常低。材料二: 略22 症状(背景)之二: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医师处方(改革内容):1.农业改革
3、: (1)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2.工业改革: (1)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3)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运用课本资料历史纵横分析大规模垦荒的利弊;图片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及相关文字,分析扩种玉米的结果,得出启示。)【出处:21教育名师】1教育名师原创作治疗效果(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探究1:从赫鲁晓夫改革的疗效看,为什么有人说“
4、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材料一 :略2(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材料二 略2(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自己又搞个人崇拜,只是改变了个人崇拜的对象,并未改变个人崇拜的本质)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结果:把苏联改“残”了。治疗方案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主治医师: 勃列日涅夫医师处方(改革内容):1.工业上:(1)推;(2)运用价值规律;(3)扩大企业自主权;(4)重点发展与军事相关的工业。2.农业上:(1)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2)降低农产品的收购计划;(3)提高农
5、产品价格;(4)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治疗效果(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略2www(1)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图表 略2)(2)局限: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版权所有:21教育】结果:把苏联改的“残上加残”,更惨了。治疗方案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治医师: 戈尔巴乔夫病症表现(改革背景):材料一:略2om 材料二:略2病症(背景):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沉重负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师处方(改革内容):1、
6、戈尔巴乔夫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4)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5)提出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放在重工业上。2、 政治改革:(1)指导思想搞多元化 ;(2)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治疗效果(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导致苏联解体结果:把苏联改“死”了。失败原因:(1)经济上: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2)政治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苏共领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探究2: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对“三夫”改革进行比较?苏联解体的原因1)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2)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3)最终都失败了。探究3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式不忘 苏式之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化改革,统筹规划,以人为本,践行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结】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以知识树呈现)作业:配套练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