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532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案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今属湖南)酒税。元丰六年(1083)南行途经岳阳时作此词。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日田家杂咏(节选)黄燮清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注黄燮清:晚清诗人,少以贫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从政为官经历。有人认为,“君看获稻时”一句中的“君”指的是“豪华子”,也有人认为是“为政者”。你同意哪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4.(2021广西玉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龙阳县歌刘禹锡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

3、鼓。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篱落:篱笆。据襄阳记记载,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颈联“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祭常山回小猎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注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他曾任西凉主簿,本为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

4、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这首元曲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二、仿真练7.(2021广西玉林第十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高斋视事南北朝谢朓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注高斋:诗人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列俎:面前摆着许多美味佳肴。连驾:并驾,车驾相连。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一而足,难以治理。(1)下列对这首诗的

5、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远景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B.三、四两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暧”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意思相同。C.“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写诗人早起所做之事。“秉笔”指执笔批阅公文,可见谢朓在宣城勤于郡治。D.全诗十二句,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见意;叙事,事中含情;抒情,抒写忧国忧民之情。(2)有人认为“销吾愁与疾”中的“销”字亦可用“锁”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8.(2021四川遂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后黄楼寄负山

6、居士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注黄楼:元丰年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楼于徐州城东门上,称为黄楼。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别号。忆戴公:据晋书记载,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却在到了后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中戴公指张仲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楼所见的林庐城郭之景象,虽然空明澄净,但是给人广漠荒寒之感。B.颈联对仗工稳,人、景、物相互映衬,意趣横生,表现了诗人的高情逸兴。C.尾联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的

7、典故,体现淡泊情怀,又见其友情的诚笃。D.全诗语言含蓄隽永,写景细腻,抒情绵邈,风格神韵天然、清新明亮。(2)有人评价此诗写景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请结合颔联对此进行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恨云愁”,词人移情于雨云,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以表现自我心绪。B.“江南”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迷人的魅力和繁华的景象。C.词人将“平生

8、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D.这首词寄寓了词人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2)“一缕孤烟细”化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请比较赏析这样改动的妙处。练案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参考答案“满”有“布满”“笼罩”之意,夜色笼罩着整个平旷原野,写出夜色之浓,遍布之广,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诗人凄怆的内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句中“满”字形象而生动,既写夜色深重,又衬托出词人的苦闷与悲怆。2.参考答案“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解析考查某字的表达效果,答题时

9、一般先解释字义,然后把字放在句中解释句意,最后答运用此字收到了什么效果。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一并答出来。3.参考答案观点一:“君”指代的是“豪华子”。诗歌的开头是对“豪华子”发出感叹,将“豪华子”与农民作对比,最后两句承接上文对“豪华子”提出告诫。诗人通过对丰收场景的描写,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浪费,要珍惜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观点二:“君”指代的是“为政者”。最后两句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提醒“为政者”要关心民生,尊重劳动者,珍惜百姓劳动成果,间接提醒“为政者”要抑制奢侈浪费行为。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诗开头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辛。

10、“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两句写出了农民种田非常辛苦,对他们来说,“豪华子”们厌弃的“膏粱”是像宝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不劳而获的“豪华子”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认为“君”是“豪华子”。“君”字刚好承接“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首尾呼应,诗人通过后文“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几句的论述,论证了粮食的丰收是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浪费,要珍惜粮食。认为“君”是“为政者”。诗人通过前八句,描写了农民丰收的不易,以及“豪华子”们不仅不知劳动之苦,还浪费粮食,厌弃膏粱。由此表现出了社会不平

11、等的现实,这是在提醒统治者们要关心社会民生,尊重劳动者,杜绝浪费行为。同时也能起到升华主旨,总结全文的作用。4.参考答案这两句诗描写的是龙阳县的美景、物产。鹧鸪围绕篱笆边飞边鸣叫,橘柚在门窗之前留下芳香,反映出当地美丽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貌。动静结合,“鹧鸪惊鸣”“绕篱落”是动景,“橘柚垂芳”是静景,上下句动静结合,反映出百姓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情景的赞美与欣喜之情。解析赏析诗句可从内容、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颈联“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意思是鹧鸪围绕篱笆边飞边鸣叫,橘柚在门窗之前留下芳香。鹧鸪、篱落、橘柚写出了龙阳县的美景、物产,“饶”“鸣

12、”是乡村美景,充满生机。“鹧鸪惊鸣”“绕篱落”都是动景,“橘柚垂芳”则是静景,上下句动静结合。同时“鹧鸪惊鸣”“绕篱落”是从听觉角度,“橘柚垂芳照窗户”是从视觉、嗅觉角度,两句从多方面着笔,写龙阳县的美景、物产,反映出当地充满生机的乡村风貌,反映出百姓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情感上,这两句诗写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欣喜赞美之情。5.参考答案用词巧妙,极具表现力。诗人用一连串动词,“弄”“跑”“立”“掠”“飞”,使骄马、苍鹰的形象跃然纸上,动态十足。“弄”为拟人手法,写出马的灵性可爱。富有画面感,极具画意。矫健的奔马腾跃在秋天劲风之中,鬃毛飘洒、马蹄立空扬尘,苍鹰擦地急速而过

13、,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状物如在眼前,行肖神似,极具画意。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连用一连串动词,“弄”“跑”“立”“掠”“飞”,使骄马、苍鹰的形象跃然纸上,动态十足;从意境的创设上看,矫健的奔马腾跃在秋天劲风之中,鬃毛飘洒、马蹄立空扬尘,苍鹰擦地急速而过,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状物如在眼前,行肖神似,极具画意。6.参考答案语言平易。以口语入曲,比如“渴煞”等词语,都是口头语言。用词质朴。曲子表现了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解析这首曲子写稻子开花时节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字字句

14、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所以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口语化、平易、质朴。7.(1)A解析A项,“开头两句写远景”错误,“余雪映青山”是远景,“寒雾开白日”写眼前之景。“余雪映着青山,寒雾使白日开”,这其实是倒装。按自然规律应该是“寒雾开白日”,然后才是“余雪映青山”。如果寒雾漫天,白日未开,是看不到余雪,更看不到青山的。(2)参考答案“锁”字更好。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给诗人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锁”字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销”字更好。诗歌最后两句写以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选择来消除心

15、中的忧愁和身体的疾痛,这与开篇的雪映青山、江村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和精神抚慰的作用。与“安得”一起,强化了对归隐的渴望之情。解析这是诗歌的炼字题,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意境、思想情感等分析即可。如认为“锁”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的意思是归隐生活能让自己轻松与愉悦,却只能暂时锁住“我”内心的忧愁,无法根除。诗人内心为国家深深地忧虑。“锁”字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以及归隐与为官的矛盾心理。如认为“销”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的意思是要想“销吾”这“愁与疾”,只有放弃这荣华富贵的官,而去归隐山林了。这与开篇的写

16、景形成呼应,诗人因欣赏到山水自然美景,精神得到抚慰,强化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之情。8.(1)D解析D项,“语言含蓄隽永”错误。“含蓄”就是不把意思明说出来,而是隐藏在所写形象里;“隽永”是指情深意厚,含而不露,又十分耐人回味。而此诗用语平淡,明白如话。(2)参考答案言简意丰,一字一意。颔联写的“日”是“云日”,表现了雪后薄云遮日的景象;“雪”是“松雪”,描绘出青白交映的松雪图;“山”是“溪山”,表现了绿水绕青山的优美图景;“风”是“晚风”,给人带来了阵阵寒意。这些字词都力图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意象。活用诗眼,化静为动。颔联写的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中间以诗眼“明”“进”二字加入,让整个画面动起来、活起来

17、了,一幅松雪图呈现在读者眼前,不仅显示出静态色彩美,更显示出动感和灵性美,令人如见其雪,如闻其风。这有力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炼句的能力。颔联一字一意,绝无冗赘之语。“日”并非普通的日,而是“云日”,这就将雪后薄云遮日的景象表现了出来;“雪”是“松雪”,具有立体感,使人马上想到那枝头积满白雪的青松,描绘出一幅青白交映的松雪图;“山”,不是孤立的山,而是有溪流陪伴,为“溪山”,可以想见此时溪水已经冰冻,洒满白雪,与山高低相间,起伏分明;“风”是“晚风”,自然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诗人力图用最简练的字句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意象。可以说是言简意丰,一字一意。这四组景物,两两相

18、对,中间以诗眼“明”“进”维系。“明”,明亮的意思;“进”,指风吹进。本来静止的四组景物,因为这两个动词,整个画面便动了起来,好像都变活了,令人如见雪景,如闻风声。这有力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9.(1)B解析B项,“繁华的景象”与词作内容和情感不符合。(2)答案示例王维诗句描写的是大漠的风光,用“直”字凸显开阔荒凉的边塞景象;本词中改用“一缕”“细”来形容“孤烟”,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轻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烘托出词人自己的孤单与漂泊之情,借景抒情,这一改动十分巧妙。两句都用了“孤烟”这一意象,但王维的诗是边塞诗,用“大漠”的空旷与“孤烟”相对,表现边塞的荒凉;本词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袅袅升起的景象,抒写的是游子的客愁,改为“一缕”和“细”,委婉细致,情景交融,这一改动十分巧妙。解析“细”和“直”都是形容词,但所用的语境不同。用“一缕”限定“细”更好;“大漠”是空旷的,用“直”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