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383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词语运用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3三、词语运用辨析考点讲解: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

2、悟能力重点提示:1、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 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

3、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从色彩方面来辨析。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B、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B、语法

4、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正确使用虚词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

5、员。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

6、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典型题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疾病。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了。A、窜改 驱除 融解B、篡改 祛除 融解C、窜改 祛除 溶解D、篡改驱除 溶解答案:B。分析:

7、“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第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

8、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的作品来的。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A、聚集 品位 赞扬B、云集 品位 赞叹C、云集 品味 赞叹D、聚集品味 赞扬 答案:B。分析: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第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可用来专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

9、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位发言人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尽管这只是一次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庄重 演练 引导B、郑重 演示 引导C、庄重 演示 导致D、郑重 演练 导致答案:D。分析:“庄重”

10、指(人的言行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就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进行表态,自然要“严肃认真”;至于发言人个人的言行举止当然也万不可随便轻浮,但在这句话中有关发言人个人的信息并不是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演练”是训练演习的意思。“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两个词中,“演”有“模拟”之意,“练”有训练、练习之意,“示”是给人看的意思。句中有“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说明这是一次演习,所以只能用“演练”。“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侧重行为过程本身。“导致”是引起的意思,重在结果。句中重在强调

11、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教材的严重后果,应用“导致”。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答案:C。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一再”“再三”都可以使用,如“他一再/再三表示要参加抗洪抢险”,但不在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多少”与“稍微”有时可互换使用,但根据语境,“稍微”强调差距的微乎其微,“多少”则强调差距的实际存在,

12、应选“稍微”;句中,“往往”带有规律性,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情况通常会这样,“常常”没有这样的限制。“收到邮件”谈不上什么规律性,故用“常常”。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答案:C。分析:“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如我们欢迎来宾,可以说“欢迎

13、莅临指导”,“亲临”则强调“亲自到达”。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 “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课内训练:1、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之一。考古发现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发源地表明共存B发祥地证明并存C发

14、源地证明并存D发祥地表明共存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C.遏制 制约 不齿 D.遏止 限制 不齿3、依次填入下面横本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都不遗余力。(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A审定 许诺 谋

15、取B审订 承诺 谋取C审订 许诺 牟取D审定 承诺 牟取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的思想锋芒。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街头。A锋利流言内疚流连B犀利流言歉疚踯躅C锋利谎言歉疚踯躅D犀利谎言内疚流连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的假酒案。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C、不

16、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参考答案及分析:1、B 。“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用于

17、第一个语境较为适宜;“考古发现”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据,应用“证明”;“并存”强调“一起、都”,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共存”虽然也有“一起、都”的意思,但二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与事实不符。2、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此处应为控制住对方的攻势,应选“遏制”;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故选“制约”;“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同时没有“不耻”这个词。3、D 。“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交上级部门应为“审定”;“承诺”较之“许诺”更为正式;“牟取”义为谋取(名利),含贬义,谋取则为中性词。 4、B 。可运用排除法,“人言可畏

18、”指流言,可排除C、D;“内疚”与“内心深处”重复,故选用“歉疚”,排除A。所以,做题时可从最有区分度处入手,不必依次来做。 5、C 。从语义角度看,“不止”是不能停止的意思,而“不只”有不仅的意思;从搭配角度看,“准确”可与“预算制定”搭配,而“正确”则不能;从语境角度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其词地宣传某一件事,“骇人听闻”适用于发生了某件令人吃惊的事这种场合。6、C。A项中的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B项“他们的节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无论”多余;D句中的“对”用的多余,应去掉,否则是什么“引起社会的广泛

19、关注”就搞不清楚了。课外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940年2月17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 下见到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这是一项新的信贷品种,项目的方案正在制定之中。A引荐起用实施B 引见启用实行C引荐启用实行D 引见起用实施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这么一条小船。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

20、且 何况 而且B.况且 而且 况且C.何况 而且 何况D.何况 况且 而且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什么都不得不_。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承载 徘徊导致 舍弃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导致 割爱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他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成一个

21、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革命文物。A贯注侵吞搜集B灌注鲸吞收集C贯注鲸吞收集D灌注侵吞搜集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_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A.留

22、传可以祈求B.流传能够祈求C.流传可以乞求D.留传能够乞求7、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这个厂的领导都很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A.侵袭干预器重B.侵蚀干预尊重C.侵袭干涉尊重D.侵蚀干涉器重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当年单位里的老同志偶然邂逅相遇,忆及当年,我们都不胜感慨。B.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C.要不是园林工程师的巧妙设计,这棵百年老树在城市

23、道路改造的时候就可能夭折。D.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性。本没有什么深意的一件小事,他却偏偏喜欢仔细 。社会公德要求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A.时效琢磨推脱B.时效 斟酌 推脱C.实效斟酌 推托 D.实效 琢磨推托参考答案:1、D。“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则是推荐的意思。“起用”有一个重要的义项,即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方案”与“实施”较为搭配。2、D。何况、况且、而且三个词都表递进,“何况”摆出的情况

24、往往与上句有反差较大的对比关系,适用于句;“况且”之前,往往是主要原因,之后是次要原因,适用于句;“而且”只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前后成分并无严格限制。3、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4、A。“化装”与“化妆”区分度较大,前者为了掩人耳目,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容貌美丽起来,根据语境,可排除B、D。“逐步”暗含计划性,与句更为吻合。5、D。“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注入”

25、之意;“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6、A。“留传”特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与句相吻合,而“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可以”属于主观上的认可,“能够”属于客观上的能力,这里不是技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伦理认同问题,故选“可以”。7、B。8、B。“邂逅”与“偶然”重复;“百年老树”也谈不上“夭折”;“岁月”不能和相“七百多个”这样具体的数量短语搭配。9、A。“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显然提高“时效性”才能突出新闻新的特点,所以句应选“时效”。“琢磨”和“斟酌”都有考虑之意,但“琢磨”是指仔细体味其中深意,“斟酌”是指考虑文字、事情等是否妥当,所以句应选“琢磨”,同时也照应文中的“深意”。“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所以句应选“推脱”,同时也照应文中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