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369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路北区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51分)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何,为什么B. 穷岛屿之萦回 穷:尽C. 时运不齐 齐:不整齐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夭阏:阻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齐”不是“不整齐”的意思,应该解释为“顺畅、通达”。故选C。2. 下列加点词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B. 绝运气,负青天 绝:阻挡C.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 除臣洗马 除:除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

2、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追”,补救。B项,“绝”直上穿过。C项,解释正确。D项,“除”,授予官职故选C。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色彩B. 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羡慕C. 知效一官 效:胜任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彩”不是“色彩”的意思,应该是“日光、阳光”的意思。全句翻译为: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故选A。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 此小大之辩也C. 云销雨霁D.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答案】

3、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婴”通“萦”,“缠绕”的意思。B项,“辩”通 “辨”,“分辨、分别”的意思。C项,“销”通“消”,“消散”的意思。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蜩与学鸠笑之曰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 烟光凝而暮山紫 蟹六跪而二螯C. 处涸辙以犹欢 木欣欣以向荣D. 谁悲失路之人 悟已往之不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连词,和;动词,给,送给。B项,两个“而”字的意义和用法都是表并列连词,而且。C

4、项,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转折连词,但是,却;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表修饰关系。D项,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B。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落霞与孤鹜齐飞 则与一生彘肩B.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D. 控蛮荆而引殴越 地势极而南溟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连词,和;动词,给。B项,两个“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

5、副词,将近。C项,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项,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是:连词,表并列,而且。故选D。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B. 悦亲戚之情话C. 俨骖騑于上路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A【解析】【详解】A项,“翱翔”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回旋飞翔,盘旋”的意思。B项,“情话”,句中意思是“知心话”,现代汉语意思是“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二者意思不同。C项,“上路”,句中意思是“高高的道路”,现代汉语意思是“起程,动身”,二者意思不同。D项,“不许”,句中意思是“不被允许”,被动关

6、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允许,不让”,主动关系,二者意思不同。故选A。8.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B. 宾主尽东南之美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 举世非之而不如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累中活用现象。例句与C项均属于名词作动词。“南”,向南出发;“衣”,穿。A项,名词作状语,向下。B项,形容词作名词,美景。D项,形容词作动词,批评、否定。故选C9. 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 齐谐者,志怪者也B. 责臣逋慢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 眄庭柯以怡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7、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异的事情。B项,没有词类活用。C项,“下”,名词活用状语,向下。D项,“怡”,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愉快。故选B。10.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A. 则告诉不许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 此小大之辩也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与A项均为被动句,“夙婴疾病”和“告诉不许”都是动词本身包含被动。B项,状语后置句,“于星火”是后置状语。C项,判断句,“此也”是标志。D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渔舟唱(于)晚,响穷(于)彭蠡之滨”,状语

8、后置“渔舟(于)晚唱,(于)彭蠡之滨响穷”。故选A。11.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之二虫又何知A. 复驾言兮焉求B. 都督阎公之雅望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 奚以知其然也【答案】B【解析】【详解】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疑问句,疑问代词 “何”做“知”的宾语,前置,全句翻译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A项,宾语前置句,疑问句,疑问代词 “焉”做“求”的宾语,前置。全句翻译为:(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B项,定语后置句,“之”是提宾标志,“雅望”做“都督阎公”的定语。全句翻译为: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C项,宾语前置句,疑

9、问句,疑问代词 “何”做“知”的宾语,前置。全句翻译为:(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D项,宾语前置句,疑问句,疑问代词 “奚”做“以”的宾语,前置。全句翻译为:全句翻译为:怎么(或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故选B。1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次出差在火车上遇到您的舍侄,我俩交流了很久,很投缘。B. 他不过是个孩子,不与他一般见识,我是长辈,还没有这点雅量?C. 我年轻识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可能对您有所冒犯,望您海涵。D. 对于施工中的保护环境的问题,小张提出了刍议,大家的意见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

10、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舍侄”,谦辞,称自己的晚辈亲属;用语不得体。B项,“雅量”,敬辞,指宽宏的气量;用语不得体。C项,“海涵”,敬辞,如海一样的包容;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用语得体。D项,“刍议”,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用语不得体。故选C。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

11、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13.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 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C. 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D. 簪笏:指代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

12、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错误。应是“十天休息一天”。旬假,是唐、宋官员十日一休的惯例,这种假称“旬假”。故选B。1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 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B. 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C. 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

13、下、丈人、先考、夫子D. 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正确”或“错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选择。本题中,A项,“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错误,“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故应“豆蔻”在前,“束发”在后。B项,“官职被贬用词:除、乞骸骨”错误,“除”是授予官职,“乞骸骨”是告老还乡。C项,“对人的尊称或敬称竖子”错误,“竖子”,小子(含轻蔑意)。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

14、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 ,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 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

15、,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C.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16.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

16、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家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C.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家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D.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孩子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D. 沉醉于

17、“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答案】15. A 16. B 17.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根据语境说的是部分家长热衷于“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显然选“揠苗助长”。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语境是说“很少”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故填“屈指可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

18、反。语境是讲家长的做法就是“行动和目的相反”,应选“南辕北辙”。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语境是修饰什么样“的星”,显然填“璀璨夺目”,从而排除“光彩照人”。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原句的病因之一:句式杂糅。“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句式杂糅,这里包含两个句子结构,即“根据”和“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A项,还有句式杂糅的毛病,应排除。原句的病因之二:成分赘余或语义重复。“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D项,语义重复未修改,应排除。C项,在修改中,又造成

19、一个成分残缺,应在“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加“以”。故选B。【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所补写的语句是全文的总结句,作者是从反面来说的,用了一个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后面是“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这说明“如果”后的内容是错误的做法。从文章第一自然段,讲家长们“沉醉于童星制造”,第二自然段,讲想要“早成名”,而且“早成名”是“童星制造”的目的,所以语序上先说“童星制造”,再说“成名”。可排除A项、D项。第三段讲的是“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即把孩子的童年当作“快消品”。总结句其实是对前面几个段落要点的归纳,所以补写的句子要按照段落的顺序来排列,“

20、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放在最后。排除B项。故选C。二、(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

21、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

22、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

23、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B.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C.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D. 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

24、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B. 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C. 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D. 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求之于心格物致知。【答案】18. C 19. B 20. B【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因名云”中,“名云”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更名守仁”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根据句意:王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

25、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访游客居居庸关、山海关。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错误,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故选B。【20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B项,“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错误,谪贵州龙场驿丞。第二段“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即“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故选B。

26、【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弘治年间,多次升任为学士、少詹事。王华气度不凡,在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时间最久。孝宗很器重眷顾他。正德初年,进升礼部左侍郎。因为王守仁忤逆刘瑾,出京城担任南京吏部尚书,因事获罪免官。刘瑾失败,于是官复原职。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

27、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王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访游客居居庸关、山海关。经常混在人群中走出边塞,放眼观览山川地形。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授予刑部主事。在江北判决囚犯死刑,因为疾病归家。起复补任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

28、仁居住。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十一年八月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抚南、赣。用武力平定宁王宸濠的叛乱。嘉靖六年,下诏王守仁担任总督两广兼任巡抚。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

29、。”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村

30、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

31、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

32、“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订了合同有屁

33、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

34、去。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有删改)2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B. 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C. 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自私狭隘的一面。D. “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

35、”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也表现了村民们观念亟待转变的现实。22. 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23. “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21. B 22. 引进种植西洋香菇,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时的积极热心;村民违约后,面对西洋香菇报废,贷款无法收回时的悲哀;事后被人埋怨,被调整到其他村庄时的迷茫、屈辱和压抑;离开村庄时,为村民的憨厚朴实而感动。 23. 村长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村长的狭隘、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解析

36、】【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分析错误,因为当初村民们顾虑和不信任的是怕香菇养不活、养活了又怕老黄不收。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和关键词语。由“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可以概括出要点;由“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

37、、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等可以概括出要点;由“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可以概括出要点;由“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心头一热”可以概括出要点。也就是说,小说是按照“积极热心悲哀迷茫、屈辱和压抑感动”这条情感变化的线索展开叙述的。【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这个题目其实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亦即从情节、主旨和与主要人

38、物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的角度看,没有村长,村民就不会顺利种植香菇,也不会有后面不把香菇卖给老黄的事,所以说他的存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分析,村长的狭隘和愚昧,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村长对“老黄”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使“老黄”的热心、奉献、积极干事创业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四、古诗词默写:(共10分)24. (1)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2)滕王阁序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3)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4

39、)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5)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7). 朝菌不知晦朔 (8). 蟪蛄不知春秋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0).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小题1,根据题干的提示“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即可对应原文中的“已往”和“来者”,但要注意不可将“已往”误写为“以往”;小题2很简单,提示很明显,注意

40、难写字“鹜”的写法;小题3的迷惑性很大,注意提示“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尤其是“时空无际”,即可对应原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两句,同时要特别注意“辩”字,不可误写为“辨”;小题4的提示特别明显,但要注意“晦朔”“蟪蛄”的写法;小题5的提示也很明显,但要注意不要把这两句的顺序搞错了,要遵循由内到外的顺序。2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

41、,为人类造福。但是,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答案】示例: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一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二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三处,是横线前面这样做的目的。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

42、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推测答案。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作文(60分)26. 按要求完成作文。什么是祖国?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201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 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你有着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注意】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43、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铁骨铮铮我眼中的中国70年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度,在1840年开始的一百多年里却遭受了惨重的蹂躏与屈辱。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洋枪洋炮到处呼啸,战火和硝烟遍地燃烧,一个民族在荒凉的土地上呻吟。70年前,亿万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和奋斗,终于迎来了那一刻,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而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随着这一声响亮的宣告,一个沉寂了数百年的大国从东方重新站起。还记得,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悍然介入朝鲜战争,严重威

44、胁着摇篮中的新中国。他们以为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新中国身心俱疲,无力站起;他们以为中国会懦弱地选择退缩;他们以为贫穷已经将中国的骨气磨损;他们以为这个民族已经毫无生气,不堪一击。但他们忘了,中国已经站起来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英雄之躯,换来祖国70年来的和平发展。新中国的底色,从来就是坚强不屈、遇强更强!还记得,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先进的技术团队,带走了庞大的经济援助。唯一的依靠没了,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无助当中。当全世界以为中国没有苏联很快就会垮掉的时候,他们忘了,中国是有骨气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

45、信步”,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新中国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独立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当那朵蘑菇云在沙漠的上空绽放,中国不仅让世界再一次惊叹,更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还记得,40年前冬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兄弟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干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还记得军大衣、的确良、喇叭裤,曾经承载过国人对美的向往;还记得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从此更多的体育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还记得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从此更多的中国航天员逐梦苍穹。更记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心里满是嫉妒。“中国威胁论”再一次甚嚣尘上,最近更是

46、小动作不断,到处煽风点火,对此,中国坚定地说“不”。我们决不会受任何国家的任意摆布。吴晗曾经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们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这70年,一路走来,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再一次见证!回首过去的70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有骨气的中国,即便面临重压也决不低头;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博大的中国,虽然饱受伤害却依然向世界敞开胸怀;我们更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就算阴霾袭来也挡不住大国崛起的势头。回首过去的7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70年的征程,让我们有理

47、由相信,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一个不卑不亢的民族,终有一天会完成她大国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详解】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内涵。材料由两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是对“祖国”的理解与定义,材料引用一位俄罗斯作家所说的一句话,“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它揭示的是一种朴素的家国关系,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与家息息相通,同呼吸,共命运。第二个层面则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情境,情境语有“新中国70周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等。综合这两个层面,我们可以确立文章的写作方向,那就是面对祖国70周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写出

48、此时此刻的“联想、感悟和思考”,以此表达自己对深爱的祖国的认识、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请选择一个角度”,表明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便于自己发挥又有具体内容可写的角度来写。参考立意:(1)讴歌祖国70年的发展变化,见证历史,展望未来(2)展示祖国崭新面貌,继往开来,振兴中华(3)走过艰难历程,迎来美好未来(4)我们要坚定信念,坚持奋斗,做新时代的追梦人(5)七十年风雨历程,大华夏稳立潮头可用素材:(1)70年弹指一挥间。追溯这70年的发展变化,我能说的、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偶然间看到一位记者对一位花甲老人的访谈,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这位与一把大剪刀、一把木尺、一台缝纫机共同走过了一辈子的老人让我重

49、温了这70年的沧桑巨变。(2)在开国大典上,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着中山装,雄姿英发。于是,这套“毛氏中山装”风靡全国,更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领袖的无穷魅力,也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洋溢在身上的无比自信。还记得周总理的大衣吗?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与讨论国际事务。留给国人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周恩来总理一袭黑衣礼帽,在众多西方媒体注视下昂首走过的身影。周恩来的风度倾倒了各国媒体,也带给世界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3)时光匆匆。20世纪80年代,来自法国人的时装展示,让台下的中国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更是

50、与台下的一片黑外套、蓝外套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最终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惊世骇俗的喇叭裤、怪异的蝙蝠衫迅即风靡了整个中国,而色彩缤纷的时装也你方唱罢我登场。(4)一把大剪刀,一把木尺,一台缝纫机,古稀老人为我们刻录下了70年的变迁和辉煌。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望,我依然能看见毛主席的中山装意气风发,周总理的一袭黑色大衣讲述着中国的传奇,我同样能看见绚丽的色彩正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重新绽放,而中国这艘航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进发!(5)当典雅的唐装走俏全球,当优雅的旗袍热遍世界,当优美的汉服走遍五湖四海,当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在全世界受到瞩目和尊重,当时尚的定义不再执拗地追

51、求个性和与众不同,我们已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气质、品位和走向。(6)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70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7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短短70年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的光辉篇章。(7)回首这70年,中华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如今中国经过几十年来

52、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辉煌中国之圆梦工程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领略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如何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回首往昔,豪情万丈;瞩望未来,信心满怀。让我们永远铭记既往的奋斗历程,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不懈求索,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首都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9)我们的发展之快,武器之强,军心之稳、信心之足、人民之放心让我感慨。我的情结、我的情感、我的感激、我的骄傲和自豪无以

53、言表,倾泻、喷涌而出。我的爱国之心被再一次凝聚、被升华。我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而庆幸,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期待。对为我们幸福生活的护卫者、捍卫者充满了感激。感谢党领导下的,为我们的安定和平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安定与繁荣,就没有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和平发展。就没有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不能挺直腰杆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行文结构: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以及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从备受欺凌、一穷二白发展壮大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骄傲地屹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的联想、感悟和思考,抒发感情要真挚。文章可

54、以以时间为序、情感为线,由远及近,从过去写到现在,乃至未来,串起与衣服有关的典型事件:“毛氏中山装”让我们感受领袖的风采,周总理的大衣让我们领略大国外交,APEC峰会上,在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穿着中,更可以彰显中国开放的胸怀这样就可以将各类事件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生动形象地诠释中国70年的奋斗历程,而且可以使内容具体而厚实。最后以因果分析法结束全文,含蓄地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与美好未来。写作时要求全文语言一定要凝练厚重,富有内蕴,有比较大的思想容量和情感容量,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忌无病呻吟。整个表述过程要能够深入浅出,有引有议,有事有情,做到有观点、有主张、有评价、有建议、有抒情、有感怀、有温度。【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