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350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册: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自测2012年6月17日,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距海洋远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纬度高ABCD图L21

2、1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图L2113图中乙处分布有大面积的荒漠,其主要成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4图中丙处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2010年5月我国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57题。5下面不属于

3、荒漠化防治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6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7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封沙育草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8由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渍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4、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L212,完成下列各题。图L212(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土壤退化过程土地退化过程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荒漠化过程A B C D(3)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等。能力提升图L213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据此回答910题。图L2139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植被更稀疏沙尘暴日数多A B C D10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是()截留水分改变

5、气候类型削弱风力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读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图L214),完成1112题。图L21411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12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A增施有机肥 B开矿后土地复垦C退耕还林还草 D小流域综合治理13A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

6、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L215 图L216(1)说明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可能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并指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综合拓展142014年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该年的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材料二图L217为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图L217(1

7、)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_、_。(2)该地区盐渍化严重土地主要分布在()(双选)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 B灌溉农业区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 D过度开垦区(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图L218,填字母)。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B粗放经营C脆弱的生态环境 D沙丘开垦E风蚀、水蚀加速 F土地肥力下降图L218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C2.D解析 第1题,山地丘陵地区如果土地利用不当会产生石漠化,其主要是流水侵蚀导致的;一般而言,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目前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是其

8、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控制;二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深入。3B4.C解析 第3题,图中乙处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能源矿产丰富,其荒漠的形成主要与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有关。第4题,丙处位于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其荒漠化的出现主要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有关,因而其防治荒漠化要合理分配内流河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5C6.B7.D解析 第5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第6题,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

9、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第7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8(1)B(2)D(3)温带草原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的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A地区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出现。9A10.B解析 第9题,P、Q两地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较近,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P地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第10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

10、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了地表状况,增加了摩擦力,从而削弱了风力,同时也可以截留水分。11D12.C解析 第11题,据图中逻辑关系可知,D项正确。第12题,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13(1)表现: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危害:耕地质量下降、单产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3)人为原因:一方面,本地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大;另一方面,不当的人类活动(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造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防治对策: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

11、增长;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等。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和草地退化。其结果为使耕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林地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第(2)题,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是荒漠化的根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包括: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等。14(1)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水力侵蚀)(2)AB(3)纵列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C、B、D、A、F、E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风力侵蚀型和水力侵蚀型,即外力作用因素为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第(2)题,该地区内盐渍化严重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灌溉农业区、绿洲灌溉地区及平原低洼地区,故正确答案为A、B项。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和过度开垦区土地沙化现象明显。第(3)题,根据各种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后果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内容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