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29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级高一年级2021年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一认识A.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B.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C.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D.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2.在古代雅典,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等程序才能正式就职。官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这一做法A.扩大了公民参政权 B.保护了平民

2、利益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D.维护了城邦体制3.人民网学术论坛载:“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材料所阐述的是欧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通过发动战争等方式,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

3、极化趋势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A. B. C. D.4.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表明冷战A.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B.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C.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D.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5.“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

4、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B.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D.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6.1853年,英使文翰率领第一个官方代表团访问天京时,杨秀清照会说:“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同时在通商中“害人之物为禁”。照会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联合英国共同反清 C.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D.主张国家平等交往7.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

5、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8.“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马克思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9.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A.痛陈隋室苛法之弊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主张实行分权制衡 D.建议扩大取士范围1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

7、件1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12.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原则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13.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

8、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14.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15.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9、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16.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其目的在于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C.防止地方势力做大 D.瓦解地方宗法体系17.“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

10、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18.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19.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立法权 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C.议会的

11、贵族色彩浓厚 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20.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这体现出罗马法A.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具备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C.是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22.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

12、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23.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24.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

13、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2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26.梁启超曾指出:“今日列强之通患,莫甚于资本过度,而无道以求厚赢,欲救此敝,惟有别趋一土地广人民众而毋财涸竭之地,而全地球中最适此例者,莫中国若。”下列条约的内容能体现梁启超观点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7.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

14、考开始进人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8.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29. “

15、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30.有文章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A美苏冷战政策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1.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

16、“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32. “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18分

17、,共3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1569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着手起草民法典

18、草案,但均因“左”倾政治运动,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特点,简析其社会背景。(9

1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并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意义。(9分)34.(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

20、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三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6分)(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概括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

21、现有哪些?(6分)(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亨廷顿的观点,并结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对其作简要评判。(6分)参考答案1.C【详解】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天下观中回避了夷夏之辨,目的在于构架华夏正统地位,C正确;清朝统治者的认识并未弱化夷夏之辨,而是以正统自居,排 除A;清前期的天下观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天下观的范畴,在内涵上并未出现创新,排除B;清初统治者并未对中国和天下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排除D。2.D【详解】古代雅典对官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是保证官员的公民身份,从而维护城邦体制,故选D;对官员进行资格审查并不能扩大公民参政权,也不一定能够保护平民利

22、益和防止官员腐败,排除ABC。故选D。3.B【详解】根据“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科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可知,美国通过发动战争等方式,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根据“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可知,基辛格认为多极化趋势是必然趋势,但是其过程是曲折的,B正确;题干只强调了欧洲的崛起,并未强调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而且通过基辛格的言论可以得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轨迹,而不能得出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排除A、C、

23、D。4.B【详解】根据“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等信息可以看出,美苏势均力敌,因此冷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冷战的积极作用,故排除A项;材料与第三世界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5.C【详解】根据“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他还需要大力改造”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结果,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排除A;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必然性,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24、6.D【详解】1853年太平天国领导人照会英国大使,准许英国人在华经商贸易,指定守镇江大员办理中外通商,禁止鸦片贸易等,反映出太平天国主张国家平等交往,D项正确;“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太平天国没有“联合英国共同反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太平天国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C项错误。7.D【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用“批准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本国的宪法进行修改或补充,甚至是对原有条款的否定。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并不完善,存在缺陷,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并未取消各州的立法权;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美

25、国2/3以上的州可以联合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这些修正案并未赋予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是对各州的限制,与联邦政府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C【详解】根据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答案为C选项。材料未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A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非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选项排除。9.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中张玄素认为,隋朝是亡于“其君自专”,即君主独断专行。材料中张玄素并非痛陈隋室苛法之弊,故A

26、错误。由材料可知,张玄素反对君主独断专行,故B正确。张玄素主张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但不能体现主张实行分权制衡,故c错误。张玄素主张广任贤良,建议扩大选官的数量,但是并未扩大选官取士范围,故D错误。10.C【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列宁的意思是一战使俄国的革命加快了进程,即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故选C;ABD项说法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1.A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2

27、.B【详解】材料“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B;A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3.C【详解】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皇权,不是强调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的分析理解。14.D【详解】“也

28、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说明国民党将领对于解放战争形势过于乐观,显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D正确;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A错误;全面内战的爆发是1946年6月,B错误;解放战争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三年内打败了国民党,C错误。15.A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

29、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16.C根据“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可知,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通过异地为官可以避免为官者在

30、乡土形成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防止官员偏袒徇情结党弄权在原地“坐大”并导致尾大不掉的后果,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地方监察制度、人才选拔机制无关,排除AB;D不是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的主要目的,起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分析解答。17.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材料信息体现的就是: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证贵贱等级的思想,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A项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B项只体现礼乐制度中的“乐”,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君子庶人日趋平等”不符合

31、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C。D项只体现了礼乐制度中“礼”的思想,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要重点把握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要把握到这些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巩固统治以及对中国后世的影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领会这些制度的内涵。关于“礼乐制”,要分“礼”和“乐”两个方面来把握,领会到规范“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18.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斜封官是唐朝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

32、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这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与君主权力被削弱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斜封官不符合正式程序,反映出用人机制不完善,故B项错误;“权庞用事”不能等同于宦官专权,故C项错误;斜封官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反映出行政规则受干扰,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体现官吏的任免必须经过三省六部的程序;而“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可

33、以看出斜封官已经干扰了三省六部的程序。当然除了从材料分析出答案以外,若能扎实地掌握相关史实否定掉其它干扰项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19.B【详解】“伦敦工人协会”要求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工人阶级通过政治手段争取自身利益,说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故选B;“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并非废除议会的立法权,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科学理论指导”,排除D。20.A【详解】“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体现了人人平等和公平正义的自然法精神,自然法具有超越

34、时空的永恒价值,故选A;自然法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法律,排除B;自然法倡导人人平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21.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朝时期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答案为B项。A项,汉刺史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分宰相之权”无关,排除;C项,明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且此时宰相已被废除,排除;D项,清军机处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且此时宰相已被废除,排除。22.C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

35、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2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及材料中提及的“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些“发明家”应为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批判并对未来社会进行过设想的空想社会主义。故答案为B项。24.D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贵族不再拥有随意的法律解释权),AC两项排除;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D项符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25.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

36、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D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6.C【详解】由材料“今日列强之通患,莫甚于资本过度,而无道以求厚赢,欲救此敝,惟有别趋一土地广人民众而毋财涸竭之地”反映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

37、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反映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AB反映了列强要到打开中国市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辛丑条约签订于马关条约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27.A【详解】根据材料“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所学史实不符,排除;C项与史实和材料均不符,故排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故排除D项。故选A。28.C【详解】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

38、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A;太平天国的“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B;“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非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联系所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29.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地方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表明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为C;积贫积弱为宋朝的情况,不是元朝,排除A;

39、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因俗而治(根据当地的风俗来治理)的治国理念,排除D。【点睛】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和意义。30.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识形态主导”是指冷战时期;“均势因素主导”是指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BC项排除;“共同利益主导”是指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31.D【详解】依据材料“打倒专制制度”可知,导致的事件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二月革命,此时的俄国还没有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选项中完成民主革命的

40、全部任务与史实不符,故A排除;依据史实可知促成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与材料中“打倒专制制度”不符,故B排除;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法令-和平法令,宣布苏俄退出战争,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故C排除;依据材料“彼得格勒工人罢工”、“国际妇女日”、“打倒专制制度”可知这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正确。32.B【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

41、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33.(1)特点:渐进性;继承性;政府重视;借鉴西方法律编纂;西方列强的施压。背景:近代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清末新政等近代化政治运动的推动;西方文明的示范。(2)历程: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夕,因政治运动两次起草两度中断;改革开放后第三次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20年通过民法总则。意义

42、:逐渐摆脱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桎梏;形成了理性的法学研究态度;提升国民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使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依法治国的方略的推进;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基本准则,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4.(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2)内容: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表现: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3)观点: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应寻求国际合作。评判:因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单极世界不符合实际也违背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意愿,所以其观点基本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