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234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八)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对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B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做出了合理解释C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D是一种迷信和糟粕,没有实际价值D“敬天保民”思想是商周之际提出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按照“敬天保民”思想,纣王无道,违背天意,应遭诛讨,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保民”体现了重民之意,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据以上分析,这种思想虽有迷信成分,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

2、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D汉宣帝治国主张利用霸道和王道,反对在官员任用上只重用儒生。题干中“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体现出“德教”与“周政”并列,所指相同,而“德教”指的是用道德教化,实行德政,该观点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最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故D项正确。3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成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3、孰不可忍也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A题干涉及的是有关法律的内容。子产“铸刑书”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清楚法律的内容,这样增加了法律公平性。A项的意思为不管远近亲疏和出身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故A项正确;B项说明大自然是有规律的,与题意不符;C项与礼制有关,不符合题意;D项涉及的是臣子对君主的态度,不符合题意。4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思想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影响汉代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家思想的内核A“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

4、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儒家在力图适应政治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A法治B专制统治C德治D无为而治C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故C项正确。6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A项强调取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C项强调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法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

5、,故C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7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老子C根据材料“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注重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众,A、B、D三项都注重民众的利益,故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题意相符,故选C项。8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

6、序的规范B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没有明确反对法治,故A项错误;他们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故B项正确;德治就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9关于秦汉时期的法律之说法,正确的是()A秦律的编纂与儒家思想有直接关联B九章律沿袭秦律而成C中华法系至秦汉臻于完备D对汉律的认识无据可考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故B项正确。10魏晋时期律令最重要的变化是其儒家化,原因不包括()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相关工作C儒家思想主导了对律令的解释D儒家思想的地位与律令相同D由所学知识可知

7、,由于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所以儒家与律令的关系日益密切,A、B、C三项都是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但是儒家思想和律令相比,其地位是不会相同的,从当时情况看,前者的地位应是优于法令地位的,故D项说法欠妥,符合题意。11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A由题干中“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

8、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可知,唐政府注重廉政制度建设,故选A项;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不正确,唐朝的繁荣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2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朝以元朝法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B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C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D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B大明律是以唐律为蓝本的,故A项错误;开创律例合编体例的是问刑条例,C项错误;D项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清朝法典重视例,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

9、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0、,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答案(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教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

11、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答案(1)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2)价值:净化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