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考查学生识记和辨析慈禧太后破坏新政史实的能力。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是由他个人的反动本质和做人原则决定的,并非受慈禧太后的指使。答案:D2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应
2、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两项。题干中明确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项。答案:D3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A慈禧囚禁光绪帝 B慈禧太后重新主政C戊戌政变 D“戊戌六君子”被杀解析:A、B、D三项都是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戊戌政变的具体措施,而百日维新失败的标志则是戊戌政变。答案:C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的表述中最具概括性的是()A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B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最具概括性”。上述四
3、个选项都是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一样。A、B、C三项属于同一个层级,是并列关系,三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即“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D项和A、B、C三项之间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最具概括性的非D项莫属,故选D。答案:D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B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C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解析:以上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失败的原因。其中A、B、C三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在具体问题上的反映,此题要求回答根本原因,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6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
4、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重要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了中国旧的腐朽的思想体系,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及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答案:D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
5、识深浅大不相同。中国全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
6、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5分)(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历史根源要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分析。第(2)问要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第(3)问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要依据材料三进行提炼概括。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