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96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3页
2012学案与评测政治新人教版课件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高考命题由客观性题型为主转向主观性题型为主,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当前的时政热点相结合,在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试题立意看,知识立意较少,能力立意逐渐增多。2.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特别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课考查的热点话题是缩小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关系。为此,高考复习中要关注与此有关的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有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如中央实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国富民强的理论等。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个人消费品 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方式 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生产要素 经济利益关系 分配 居民收入 劳动报酬 更加注重公平 物质前提 保证重点提炼: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3)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3、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分配制度2.为什么:(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特别提醒】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并非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体现多劳多得,属于按劳分配,但福利收入,属于平均分配。拓展深化:1.区分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1)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3)分配政策: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

4、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图示:3.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区别与联系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分配方式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税收后的剩余劳动者向企业提

5、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联系 都属于劳动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误区警示】误区1: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评析: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分配,但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公有制范围内。误区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评析: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平均分配。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在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

6、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红利、租金”属于我国现阶段的哪种分配方式?(2)我国居民收入还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居民收入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只有2%左右。试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及意义。【思路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的了解和区分。利息、红利、

7、租金都属于生产要素。第(2)问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但学生应首先明确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参考答案】(1)按生产要素分配。(2)这一表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8、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提炼:1.实现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公平分配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公平分配有助于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效率与公平(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9、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制度保证。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10、保证。(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拓展深化: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

11、节手段进行。【误区警示】误区:关于“收入分配公平”存在的认识误区。评析:第一,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第二,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口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材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

12、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材料二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8 472元 13 786元 9.8%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2 622元 4 140元 6.8%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

13、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 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 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第(1)问回答时要注意限定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二者的辩证关系与材料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回答时应全面分析材料,答案应体现以下三个信

14、息点:各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财政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第(3)问应结合材料二蕴涵的信息和材料三中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提出建议。【参考答案】(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2)材料二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

15、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协调区域发展。【技巧点拨】通过本题,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要注意总结两个方面的问题:(1)做好图表题,审题很重要。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审图表内容不仅要纵看,还要注意横看。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所反映

16、的经济现象。(2)回答这一问题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设问指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找出它们与教材的结合点,转化为政治术语,逻辑清晰地表述清楚即可。1.(2010安徽高考)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 000元26 000元 B.36 000元19 000元C.49 000元21 000元D.44 000元11 000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

17、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 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答案】D高考体验2.(2010江苏高考)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A.B.C.D.【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比较容易。“提高了最低工资”显然属于初次分配范围,而不是再分

18、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符合。【答案】C3.(2009天津高考)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解析】本题以2009年初“两会”前的热点及焦点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分配制度、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等交叉知识点的理解。我国政府推出的新医改方案其目标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9、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目的就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选C。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并不能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故A不选,其目的也不是调节过高收入,故B不选,该题容易选D,但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并不体现优势互补,应该是对于城乡尤其是农村都是有利的举措。【答案】C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我国公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最根本的原因是()A.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C.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D.我国实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20、解析】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答案】B2.2010年国家公务员竞争激烈,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46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951,甚至出现了几千人争抢一个热门岗位的现象。究其原因,稳定的工资收入无疑是吸引众多报考者的因素之一。公务员的工薪收入属于()A.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B.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C.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D.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解析】按劳分配是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务员的工薪收入显然符合这一标准。因而公务员的工薪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因而选B。【答案】B3.(2011黄岗中

21、学模拟)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A.B.C.D.【解析】本题易误选,原因在于混淆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开豆腐作坊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后获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法律许可的按资本要素分配获得的非劳动收入;正确,答案为B。【答案】B4.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财政补助下岗职工

22、基本生活保障 调节过高收入 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A.B.C.D.【解析】漫画体现了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解决措施。【答案】B5.(2011启东中学模拟)近些年来,高管高薪一直是人们热议 的话题。据2010年上海市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大部分建立年金企业的经营者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在35倍,少数企业则远高于5倍。对此,普通劳动者意见纷纷。这启示我们()A.我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B.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C.促进公平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D.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析】本题易误选A,原因在于对我国的分配原则和题意认识不清。材料强调初次分配中的分配不公现象已引起很多

23、人不满,说明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A所述与国家当前的政策不符;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18分)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请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我国当前为什么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9分)(2)请你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9分)【解析】解答第(1)问可以从公平对效率的积极作用、劳动者、社会主义本

24、质等方面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应该从完善分配制度、贯彻分配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保证公平,才能激发和调动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每个要点3分,共9分)(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

25、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每个要点3分,满分为9分)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主观题目主要是体现类与措施类。体现类主要集中在对财政作用的考查。措施类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上。选择题相对集中在对财政收支和税收特征及其作用的考查。2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财政收入、支出的构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等。特别是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宏观调控

26、在历年高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部分考查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及利用财政和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2012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年度财政收支的计划;与财政和税收有关的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等。如家电下乡、农村社会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基本义务 偷税、骗税、欠税、抗税重点提炼:1.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财政

27、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

28、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区别原因经济增长迟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和通缩迹象对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联系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迟缓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过热紧缩性财政政策

29、【误区警示】误区1: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会损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评析: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并不会损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相反,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误区2:获取高额利润是企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评析:获取利润是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危害社会。误区3:企业合并的规模越大越好。评析:企业合并应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并非越大越好。误区4:兼并与联合是企业获利的保证。评析:实施兼并联合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但是企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劳动生产率,诚信经营。拓展深化:比较财

30、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含义不同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内容不同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政策制定者不同国家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央银行直接制定联系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误区警示】误区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评析:(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

31、用,财政收入的增加,从当前来看,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2)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3)财政收入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是片面的。误区2:社会分配中,国家财政收入越少,企业和个人收入就越多。评析: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国民收入一定的情

32、况下,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如果国家不能取得合理的财政收入,就会损害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企业和个人的根本利益也会受损,收入增多也就无从谈起。误区3:财政赤字增长说明国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评析:财政赤字是由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造成的,从数量上看,并不一定是财政收入减少。误区4:财政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评析:财政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基础。(2010江苏高考)材料一 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2007年2008年2009年财政总支出2 5063 2023 956教育

33、支出4905846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5115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232288年份项目材料二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思路分析】解答第(1)问要按照图表1、图表2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逐一分析。在组织具体答案中要确认表头阐述的内容不变。围绕主题展开,具体要看数据的变化情况。此外,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这一点得分不容易。第(2)问需

34、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在思维广度上较宽,思考深度不难。本设问学生可以转化为财政投入的意义,特别是重视民生。可结合财政作用、科学发展观、小康生活等知识来分析财政投入的意义。【参考答案】(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35、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技巧点拨】“三审”图表材料试题(1)审设问。图表式论述题一般都是由图表(有时也有材料说明)和设问两部分构成。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2)审材料。一审标题,明确答题方向。任何图表都离不了标题。标题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什么内容,是图表的主题或灵魂。同时标题也为学生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3)审联系。图表式论述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重点提炼:1.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

36、要标志。征税与纳税2.税收的种类(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3.依法纳税(1)必要性: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

37、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拓展深化:认识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主要手段。(4)税收(通过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误区警示】误区1: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评析: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误区2: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评析: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公民收入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误区3:公民纳税,国家受益。评

38、析:此观点片面,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材料三 表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相关税收政策 调整情况举例说明 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

39、 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下调住房交易税 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率至1%增值税全面转型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13%调至17%(1)描述图1表明的变化,并依据图2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图表与材料相结合的试题,这是复习备考中要重点掌握的一类题型。第(1)问中的第一小

40、问可以直接从图1中概括得出,要注意2008年出现的增速下降问题。第二小问变化原因的阐释要注意从图2和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两方面整合答案。第(2)问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首先读清本设问的限制性条件经济生活知识,再读清本设问的指向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最后结合材料三从出口退税、住房交易税、增值税三方面作答。【参考答案】(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

41、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2)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考体验1.(2010天津高考)如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公共

42、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B.C.D.【解析】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支出,而三者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的作用,在图中未显示,故不符合题意。【答案】D2.(2010重庆高考)经济学家拉弗用下图揭示了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A.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高B.政府若要增加税收,需要确定合理的税率C.R2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选择D.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税率R3优于R1【解析】本题考查税率与税收的关系这一重要知识点。税率提高不一定带来税收的增加,A项说法绝对化;是否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要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及政府调控目标决定,C项表述不

43、正确;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应采取低利率政策,R1优于R3,故排除D项,所以本题应选B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税率与税收的关系这一重要知识点。【答案】B3.(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布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

44、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解析】回答本题首先注意两个限制性答题范围,即“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社会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公平,财政职能即指财政的作用。其次,注意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民生的内容。再次,回答此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这两个知识点,应从多个角度发散思维,综合考虑作答。【答案】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这符合: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国家决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这体现了()A.发展经济就要靠国家加大财政支出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D.财政支出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国家来进行资源调配。A项说法片面。B项“改善人民生活”与材料无关。C项中,在资源配

46、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不是财政,而是市场。【答案】D2.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D.罚没收入【解析】本题为基础性试题,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答案】A3.在经济形势好转的带动下,2010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38 611.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8%。这表明影响税收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加大对税收的征收力度B.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C.公民纳税意识增强,依法纳税的结果D.国家提高税率【解析】税收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二是调整税收政策。经济增长是

47、税收增长的根源。加强税收的征收力度、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都可以保证税收收入,但这不是税收增长的根本原因,故应排除A、C。D项是直接原因。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4.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扩大财政收支盈余A.B.C.D.【解析】本题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注意材料关键词“刺激经济增长”,应该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国债发行,而与题意相反

48、。【答案】A5.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 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解析】财政赤字表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故选D。【答案】D6.某地一民营企业因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地政府对该企业主以重赏,奖励50万元的别墅一套,并宣布此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该政府的做法,正确的评价是()A.税收是缴给国家的,该地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有权这样做B.该地政府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C.税收是国家通过法

49、律形式予以确定的,该地政府说了不算D.给民营企业主发重奖会加大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解析】A、B、D说法错误;当地政府的做法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奖励先进的作用,但这50万元奖励按法律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案】C7.2010年7月15日: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包括部分钢材和有色金属加工材,玉米淀粉及部分塑料及制品等。这次调整旨在稳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B.这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C.表明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表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解析】“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仍属于税收政策的调整。通过“这次调整旨在稳步推进中

50、国经济转型”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0年9月,某市地税局查处26家企业并依法追缴税款462万元。这些企业利用国家鼓励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聘用下岗和失业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0%指标的情况下,采用伪造材料的方式,虚报安置就业人员数量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这些企业的行为是()A.偷税行为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D.抗税行为【解析】本题易误选A,错在混淆了偷税和骗税的相关内容。题干中的企业的行为不符合偷税、抗税和欠税的特征,企业弄虚作假的目的是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属于骗税行为,C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2分)9.(2010四川高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1、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

52、线职工的18倍左右。(1)材料(含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8分)【解析】第(1)问属于图表分析题。注意掌握看图表的基本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另外第(1)问还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财政作用和税收的作用。结合材料提供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问题,可看出此题是考查如何发挥财政和税收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可从国家的分配政策、财政支出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

5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2)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2分)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3分)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分)热点聚焦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注重公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27日全文发布。正如舆论所期,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了

54、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的目标。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建议中再次得到确认。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从改革基调上看,“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改革依然坚持的是“调整”,但更加强调“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也强调“机会公平”。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了“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5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但“十一五”以来,分配领域的公平危机被频繁提及,“收入分配差距恶化”的论调频频见诸报端。有机构研究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而国际上认为其合理值应该在0.30.4之间。问题一: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分析:(1)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不放松。(2)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3)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4)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

56、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问题二: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有何重要意义?分析:(1)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3)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更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分

57、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涉及国民收入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A.B C.D【解析】此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和意义。应排除,因为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等弱点,会加大贫富差距。夸大了社会公平的作用。【答案】A2.“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

58、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分配问题,由材料可知要想把“蛋糕”分好,就要调动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本题选C。【答案】C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惠农政策。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性质的财政政策有()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适度放开农村的土地调控,适当新增农村建设用地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A.B.C.D.【解析】属于行政手段,不是财政政策。【答案】B名师讲坛“描述”类主观试

59、题的解答方法【例】(2010 山东高考)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描述图中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学生抽样标准答案上图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2分)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3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2分);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2分)名师点评【讲解】该题考查的考点是经济生活

60、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答题时要联系图表提供的两个指标,即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从横向和纵向、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的联系去分析图表信息。联系的教材知识必须紧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知识去分析,作答时必须先揭示信息,然后分析内在联系。【评析】与答案对照,该生的答题非常规范、条理。但在答题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不全面,对材料信息的把握不全面,造成漏点;二是欠深入,就事论事,找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三是缺归纳,即简单照搬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归纳。方法启示题型特点:“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描述或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现象、所体现的关系或所反映的问题、或者描述某图所揭示的信息等。解题技巧:解答“描述”类设问,关键在于把握答题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第二个层次是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