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924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A. 风能 B. 石油 C. 太阳能 D. 煤2. 下列关于图中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布上东多西少 B.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C. 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D. 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答案】1. C 2. C【解析】1. 读图分析可知,能源分布具有西北较多,东南较少的特点,而且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丰富,符合太阳能自愿的分布特点。由此判断图中能源为太阳能,

2、故答案选C项。2. 读图分析可知,太阳能分布上为东少西多,A错误;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分布主要受纬度、天气和地势状况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C项。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

3、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下表为中国和世界人口数量前十位的国家在重要自然资源上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3. 与十国均值相比,我国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 D. 能源资源4. 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 D. 森林

4、资源【答案】3. D 4. C【解析】3. 读图分析可知,我国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远远大于十国均值占世界总量比重,因此是我国最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故答案选D项。4.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C正确;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ABD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C。区域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水面率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图中城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A. 昆

5、明 B. 深圳 C. 哈尔滨 D. 烟台6. 造成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适宜水面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 降水量不同 B. 地面坡度差异大C. 土壤含水率不同 D. 植被覆盖率不同【答案】5. B 6. A【解析】5. 区域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所谓水域功能是指水域的直接提供可利用的水源、调蓄区域水资源、降解污染物和吸纳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航运、调节气候等功能。因此城市中区域水面率,可以增加可拦蓄水量,有效的减少城区所产生的径流量,使得进入河道的水量减少,减轻河道的行洪压力,也减轻了城市的内涝程度,提高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安全性。图中深圳、哈

6、尔滨、烟台的城市的水面率较低,但是由于深圳位于南方,降水量较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最大,故答案选B项。6. 读图分析可知北方的适宜水面率小于南方,主要与城市与城市水资源可供量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水资源量的保证,城市水面就无法实现。南方水量丰沛,为构建水面提供了水资源条件;而对于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城市水面面积的确定将受到水资源可供量的制约。因此,南方降水量较大,适宜水面率较大,北方降水量较小,适宜水面率较小。故答案选A 。2017年7月,4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席卷孟加拉国,三分之一土地被淹没。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称为“水泽之乡”。

7、下图为“孟加拉国位置图”,读图回答回答下列各题。7. 导致孟加拉国水患严重的原因有地势低平 位于赤道,全年多雨 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 B. C. D. 8. 下列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A.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B. 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C. 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 D. 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答案】7. A 8. D【解析】7. 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与地形、气候、海域轮廓、河流和海水的顶托作用等方面有关。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受该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易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且位于

8、孟加拉湾顶部,受热带气旋频频侵袭,因此 正确;该地没有位于热带,错误;该地属于热带,冬季不会降雪,错误。故选A项。8.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而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属于非工程措施,故答案选D项。点睛: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

9、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下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图中气候变化属于A.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B.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C. 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 D. 工业文明时期的气候变化10. 关于图中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处为末次间冰期 B. 处为现代冰期C. 处冰川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 D. 处气候变冷【答案】9. A 10. C【解析】9. 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

10、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由材料分析可知,改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因此气候变化属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故答案选A。 10. 读图分析可知,处为现在的气候特点,现在处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时期,并传达而面积在逐渐减少,逐渐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C正确。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下列关于图中曲线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为出生率,为自然增长率 B. 为出生率,为总人口变化趋势C. 为出生率,为死亡率 D. 为总人口变化趋势,为出生率12. 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

11、正确的是A. 甲阶段,人口增长迅速 B. 甲和乙阶段,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传统型C. 甲和丁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D. 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丙阶段【答案】11. B 12. C【解析】11.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死亡率首先下降,然后是出生率下降,因此曲线表示为死亡率。曲线表示为出生率,人口数量变化在早期,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随着死亡率降低,人口总量开始增加,之后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变缓慢,他、因此曲线表示的是总人口变化趋势,故答案选B。12. 由上题分析可知,为人口的死亡率,为人口的出生率,为总人口变化趋势,甲阶段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12、甲阶段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A错误;乙和丙阶段,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因此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传统型,B错误;丁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处于低自然增长率的时期,因此看来,甲和丁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C正确;乙和丙同属于过渡模式,乙为增长上升阶段,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该阶段,丙为下降阶段,少数发展国家属于该模式,D错误。故答案选C项。下图为“某年份部分省区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图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的省区是A. 上海 B. 江苏 C. 西藏 D. 宁夏14. 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总量最多的省区是A. 上海 B. 北京 C. 江苏 D. 西藏【答

13、案】13. A 14. C【解析】13.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则人口的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结合图示中的图例可知,图中四个城市中上海的人口的出生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差值最大,说明人口的死亡率最高,故答案选A。14. 人口的自然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量,读图分析可知,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且江苏省的人口总数远大于其他各省,故新增人口最多,故答案选C项。下图为“a、b、c、d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下列关于四个国家人口增长阶段的判断,正确的是A. a增长减缓阶段 B. b-高增长阶段C. c原始低增长阶

14、段 D. d-低增长阶段16. 影响c国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原因有A.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B. 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C.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答案】15. B 16. A【解析】15. d阶段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CD错误;b阶段,人口的死亡降低,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因此为高-高-低阶段,人口处于高增长阶段,B正确;a阶段,虽然人口的死亡率大于人口的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为低增长阶段,A错误。故答案选B项。16. 读图分析可知,C国人口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基本上属于该模式,

15、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医疗卫生水平也较高,但是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人口的出生率较低,故答案选A。点睛: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3、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农业社会及其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16、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 生活成本低 B. 发展空间小C. 广阔的发展空间 D. 超高的房价18.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A. 缓解人地矛盾 B.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7. B 18. D【解析】17.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物质回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生活空间小 属于推力, A错误,B正确;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而超高的房价属于阻力,CD错误。故答案选B项。18. “抢人大战”引发大人口迁

17、移,大多数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正确。故答案选D项。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18、。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按图推算,世界人口突破警戒值的时间大约在A. 2025年 B. 2050年 C. 2075年 D. 2125年20. 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少B.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无影响【答案】19. B 20. C【解析】19. 由材料分析可知,未来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

19、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读图分析可知, 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为约为100亿,人口突破警戒值,故答案选B项。20.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呈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多,A错误;科技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B错误;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正确;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影响对资源的利用,故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C项。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

20、量就越多。(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不同的生活水平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人口容量。很显然,人口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下图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 在B阶段,城市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地面下沉 B. 大气

21、污染C. 水污染 D. 住房紧张22. 关于图示三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C阶段B. 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处于A阶段C. 在B阶段,农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D. 在C阶段,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答案】21. A 22. D【解析】21. 读图分析可知,B阶段为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会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生态问题,故答案选A。22. C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处于成熟阶段,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该阶段,A错误;A阶段为城市化的低速发展阶段,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处于C阶段,B

22、错误;B阶段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属于工业化阶段,C错误;在C阶段,工业化阶段逐渐完成,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D正确。故答案选D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城市建设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变快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变小24. 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答案】23. B 24. C【解析】23. 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

23、 ,地面径流增加了33% ,蒸发量减少了15% ,故降水后,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变快,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可蒸发量减少,蒸发量减少,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项。24. 读图可知:城建后,地面径流增加,是因地面硬化,降水时,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加。故选C。点睛: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城市风,将

24、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区。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变的非常脆弱。下图为“北京故宫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5. 导致故宫和克里姆林宫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 B. 历史 C. 文化 D. 经济26. 北京市中心城区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治因素【答案】25. C 26.

25、A【解析】25. 北京体现了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势。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由此看来,导致故宫和克里姆林宫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域文化,故答案选C项。26. 北京是历史古城,历史作为我国最高行政中心,所以现在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CBD)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故答案选A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7. 关于图a中河流对

26、城市的作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提供水源 B. 提供便利交通 C. 军事防御 D. 减轻热岛效应28. 影响图中城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河流 B. 交通 C. 气候 D. 地形【答案】27. D 28. B【解析】28.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城区不断向东发展,主要是受交通线路的影响,交通便利,促使城市的发展,故答案选B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1947年哥本哈根规划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手指形态规划”,五根手指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古广场分别向北面、西面和南面伸出。而手指之间被由森林、农田和开放休闲空间组成的绿楔分隔,使得哥本哈根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下图为“哥本哈根

27、城市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9. 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交通 C. 市场 D. 河流30. 哥本哈根的城市空间模式是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 D. 未来“田园城市”模式【答案】29. B 30. D【解析】29.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干中“摊煎饼”带来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有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最有可能是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扩展,“手指”延伸应当是主干线延伸的方向,所以应该是交通这个因素。故答案选B项。30. 由材料分析可知,五根手指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古广场分别向北面、西面和南面伸出。而

28、手指之间被由森林、农田和开放休闲空间组成的绿楔分隔,使得哥本哈根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因此该城市的城市空间模式属于未来“田园城市”模式,故答案选D项。二、判断题: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31. 在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主要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采猎文明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这时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这时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

29、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判断非农用地的土地质量,不再依据土地肥力的高低,耕作的难易程度,而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所以本题叙述正确。32. 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则流域汇水速度越快。【答案】错误【解析】地面坡度越大,流速就会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流域汇水速度越快。33.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错误【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全球气候变暖正使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点评:本题属知识性试题,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候变暖

30、的影响即可轻松作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全球气候变暖,将会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降低,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将增加。2.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世界沿海低地地带造成严重影响。3.导致干旱、暴雨、洪灾等灾害事件的增加。4.威胁人类健康。34.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下降开始的【答案】错误【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继而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逐步过渡的,因此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因此该说法是

31、错误的。35. 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正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因此该说法是正确的。36. 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答案】正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

32、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该说法是正确的。37.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答案】错误【解析】环境人口容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因为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该说法是错误的。38. 发达国家由于特大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出现

33、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答案】正确【解析】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较早,但是随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城市人口向外流动,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因此该说法是正确的。39. 发展中国家是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答案】正确.40.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后退。【答案】错误【解析】逆城市化现象时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

34、的一种现象,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途径的新阶段。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第卷(综合题共30分)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题,共30分)4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中显示的是在挪威最北端的岛屿上,人们发现的一只饿死的北极熊的尸体,研究人员认为它的死因是海冰的融化导致北极熊捕食地萎缩造成的。材料二:下图为“2016年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造成材料一中北极熊饿死的环境问题是_,该环境问题的造成的影响有_、_。(2)图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是_,据图所示信息分析该国排放总量多的原因:_、_。(3)请从能源利用的角度

35、,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提出合理建议_、_。【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海平面上升 可能导致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任填两个) (2)中国 人均排放量较高 人口数量最多 (3)提高能源利用率 使用清洁能源 使用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任填两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的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由材料分析可知,北极熊是由于海冰的融化导致北极熊捕食地萎缩造成的,而海冰融化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因此该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积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低地和岛屿被淹,

36、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紊乱,极端天气增多,灾害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各地的干事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同时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2)读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较高,人均碳排放量较高,而且人口数量较多。(3)本题主要考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主要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可以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来组织答案。首先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常规矿物燃料能源的使用;积极发展高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42. 下图为“我国每隔5年的

37、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的问题是_,这种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_、_。(2)目前我国出现图示人口问题的时间大约是_,该问题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_国家。(3)为了缓解图示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我国适宜采取的措施有_、_。【答案】(1)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任填两个) (2)填20002005年之间都对 发达国家 (3)鼓励生育 推迟退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产生原因、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读图分析可知, 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图中

38、现在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超过7%,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出现会加重社会经济负;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问题。(2)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读图分析可知,在2005年左右,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了7%,这说明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大多数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3)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根据国情,采取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或者推迟退休等措施。点睛: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

39、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进行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经济发达,生产

40、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43.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

41、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1960年以来广东、香港和澳门城市化率统计图”。(1)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_。(2)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_。该类城市在数量和距离上表现的特点分别是_、_。(3)与香港和澳门相比,广东省城市化的特点是_、_。【答案】(1)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任填两个) (2)香港 数量少 距离远(3)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的等级体系以及城市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

42、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不断发展,会表现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香港,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远。(3)广东省与香港和澳门相比,工业化发展较晚,因此城市化具有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特点。44.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功能区是_,多分布在_。(2)图中功能区是_,判断理由是_、_。(3)导致精英社区和低级住宅区出现的原因是_,这两种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在区位上表现出_的趋势

43、。【答案】(1)商业区 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2)工业区 分布在城市外围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收入水平的差异 背向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位于城市的中心,而且占地面积较小,属于商业区。商业区主要考虑消费人群,因此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2)读图分析可知,地位于城市的外缘地区,地价较低,而且周围地区交通便利,适合工业区的分布。(3)本题主要考查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布及原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

44、择。例如,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在区位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1)历史因素: 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2)经济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