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923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是()A显性纯合子B隐性纯合子C杂合子D不能判断2某生物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交配,共产生了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比例为1:1:1:1,已知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该个体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3如果有25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A15个B25个C10个D20个4

2、某一生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B1:2C1:3D0:45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6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

3、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7某个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有240个,占全部碱基的30%,那么腺嘌呤有()A48个B160个C240个D800个8下列关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和转录都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原料B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C所有生物都可独立进行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D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tRNA携带到核糖体上9青蒿素主要通过对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抑制其生长增殖,最终导致其死亡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

4、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有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疟原虫和青蒿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青蒿素会破坏核糖体的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作用过程1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属于基因重组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

5、体组的生物是三倍体C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幼苗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ABCD13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增加了50%Bv基因频率降低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

6、果蝇比例降低了50%14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15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B只有C只有D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

7、质的含量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7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激素只能运送到靶细胞C激素和酶一经离体即失去活性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18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调节心跳、呼吸的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B下丘脑、下丘脑、小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脑干D下丘脑、小脑、脑干1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C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都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D兴奋传至突触

8、时,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0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2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B为轴突,C为细胞体B如果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C如果剌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D同时剌激A、B,C可能产生兴奋22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中B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

9、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多2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合成分泌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可以产生记忆细胞24下列关于如图途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C合成2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D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2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B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B细胞受刺激后能合成并释放淋巴

10、因子同时形成相应的效应B细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如图是某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图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分裂时期是(2)处于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具有染色单体的是27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1中的部分(2)图2中甲病属于遗传病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由此可见,乙病属于遗传病(3)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

11、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4)若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2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由图中的(填标号)共同构成,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2)与相比,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填标号)(4)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原因是与其中含有的等离子有关29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

12、统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模式(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模式调节,当人体内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模式调节分泌量30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

13、蛋白突起,是引起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患者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摄取处理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被传递给细胞,刺激该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为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过程:流感病毒靶细胞裂解死亡(3)研究表明: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一方面通过神经支配,使,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以促进甲状腺

14、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症状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增多,皮肤内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中联谊会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是()A显性纯合子B隐性纯合子C杂合子D不能判断【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说明该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中含有A_B_,所以其基因型有多种可能,如:AABB、AaBB、AABb、AaBb等【

15、解答】解:A、如果是AABB,则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可以是显性纯合子,A可能;B、由于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只能产生ab的配子,B不可能;C、由于AaBB、AABb、AaBb等都是杂合子,都可以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配子,C可能;D、由于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D2某生物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交配,共产生了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比例为1:1:1:1,已知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该个体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

16、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解答】解:由于产生的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说明每一对基因的后代比例都为1:1根据AaaaAa:aa=1:1,BbbbBb:bb=1:1,所以可判断与基因型aabb的个体交配的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C3如果有25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A15

17、个B25个C10个D20个【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解答】解:由于25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25个卵细胞,而5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54=20个精子,因此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20个故选:D4某一生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B1:2

18、C1:3D0:4【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正常分裂,故形成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值是1:1【解答】解:要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的过程中,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必须要从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入手,根据题意,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故产生两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产生两个异常精细胞(一个多了一条染色体,而另一个少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

19、细胞分裂正常,形成了两个正常的精细胞,所以在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2个正常精细胞和2个异常精细胞,故比例为1:1故选:A5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

20、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解答】解: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阶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

21、组,A正确;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细胞质分裂,C错误;D、B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这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D正确故选:C6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

22、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解答】解: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B错误;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正确;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B7某个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有240个,占全部碱基的30%,那么腺嘌呤有()A48个B160个C240个D800个【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23、(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由题意知,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有胞嘧啶24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0%,则双链DNA分子中共有碱基24030%=800个由于G=C=240,所以A=T=2=160个故选:B8下列关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

24、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和转录都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原料B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C所有生物都可独立进行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D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tRNA携带到核糖体上【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 一

25、个单链RNA 多肽链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 TA CG GCAU TA CG GCAU UA CG 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解答】解:A、DNA的复制以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原料,DNA的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原料,A错误;B、tRNA有特异性,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B错误;C、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少数被逆转录病毒侵染的细胞中,C错误;D、有些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tRNA上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同

26、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到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D9青蒿素主要通过对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抑制其生长增殖,最终导致其死亡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有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疟原虫和青蒿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青蒿素会破坏核糖体的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作用过程【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青蒿素主要对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青蒿素不会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27、密码子的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密码子具有通用性【解答】解:A、疟原虫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A正确;B、密码子具有通用性,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C、青蒿素主要是使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而核糖体无膜结构,C错误;D、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作用过程,D正确故选:C1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属于基因重组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8、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解答】解:A、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B、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将活的R型菌与

29、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三倍体C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幼苗【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2

30、、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解答】解:A、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小麦(六倍体)生殖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A错误;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三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单倍体,B错误;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

31、用低温诱导处理,因为秋水仙素或低温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D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人类的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说明这对夫妇是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设白化病基因为a,则该夫妇的基因型

32、都是Aa则AaAaAA:Aa:aa=1:2:1,其中AA和Aa表现正常,aa为白化病,因此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又后代生男生女的概率为,所以第二胎还是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故选:B13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增加了50%Bv基因频率降低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分析题文:在没有迁入之前,该种群

33、中残翅果蝇(vv)的比例是4%,则v的基因频率是=20%,V的基因频率是120%=80%;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种群数量增加一倍,v的基因数目没有改变,则v的基因频率是20%2=10%,V的基因频率是110%=90%【解答】解:A、V基因频率增加了(90%80%)80%=12.5%,A错误;B、v基因频率降低的幅度是(20%10%)20%=50%,B正确;C、杂合果蝇的数目不变,但种群数量扩大了一倍,因此杂合果蝇的比例降低了50%,C正确;D、残翅果蝇的数目不变,但种群数量扩大了一倍,因此残翅果蝇的比例降低了50%,D正确故选:A14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34、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A正确;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错误;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正确;D、人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D正确故选:B15如图表示人

35、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B只有C只有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题意,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液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因素有过敏、肾炎、损伤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吸水,引起因素有毛细淋巴管受阻和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据此分析各个因素即可【解答】解:、c(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

36、水肿,故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故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故选:D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37、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

38、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 正确;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D正确故选:A17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激素只能运送到靶细胞C激素和酶一经离体即失去活性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酶和激素的区别和联系:酶激素 区 别来源所有活细胞植物: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 本质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等生理作用催化功能调节功能作用范围与特点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具有功能的专一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具有作用部

39、位的特异性,但一种激素可以有多种功能作用条件受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同点微量,作用大,属于高效能物质,联系激素对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离不开酶的催化;激素可以激活酶的活性;酶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B、激素产生后会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C、激素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酶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C错误;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D正确故选:D18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调节心跳、呼吸的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40、、脑干B下丘脑、下丘脑、小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脑干D下丘脑、小脑、脑干【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下丘脑;维持身体平衡是小

41、脑的功能,中枢位于小脑;调节心跳、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故选:D1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C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都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D兴奋传至突触时,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42、速度主要取决于突触结构的数量,B错误;C、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C错误;D、兴奋传至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其中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D20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

43、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解答】解: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减低甚至丧失,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故选:A2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B为轴突,C为细胞体B如果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C如果剌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D同时剌激A、B,C可能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B之间形成突触,A是突触前神经元,B是突触

44、后神经元;B、C形成突触,B是突触前神经元,C是突触后神经元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的单向的【解答】解:A、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A错误;B、如果刺激b点,兴奋能传递到d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B错误;C、如果剌激c点,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分为抑制性递质和兴奋性递质,所以同时剌激AB,C可能产生兴奋,也可能没有反应,D正确故选:D22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

45、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中B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

46、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是血浆中的缓冲物质,A错误;B、下丘脑中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故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有属于内分泌系统,B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从而间接促进甲状腺急速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抵御寒冷,D正确故选:A2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合成分泌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

47、熟D都可以产生记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只有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浆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A错误;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会产生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如图途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C合成2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D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是抗原,甲是吞噬细胞,乙是T细胞,丙是记忆细胞,丁是浆细胞

48、,2是抗体【解答】解:A、该图发挥作用的主要是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过程,A正确;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抗原,B正确;C、2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D、丁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丙是记忆细胞,可长时间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D错误故选:D2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B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B细胞受刺激后能合成并释放淋巴因子同时形成相应的效应B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T细胞

49、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解答】解:A、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记忆细胞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寿命比浆细胞长,A正确;B、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C错误;D、T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如图是某动物体

50、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图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2)处于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具有染色单体的是【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

51、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2)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图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图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故答案为:(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2)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2(3)27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1中的Y的差别部分(2)图2中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

52、传病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由此可见,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4)若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图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分析图2:由1和2不患甲病而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乙病1和2患病而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

53、知乙病应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1)Y的差别部分指相应的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2)由1和2不患甲病而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乙病1和2患病而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根据遗传系谱图,2基因型为aaXBXb,3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率为,则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4)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Y的差别(2)常染色体隐性

54、 伴X染色体显性(3)(4)2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由图中的(填标号)共同构成,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2)与相比,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蛋白质(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填标号)(4)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原因是与其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为组织细胞,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血浆、组织液、淋巴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55、2)血浆与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蛋白质(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组织液(4)血浆PH仍维持在7.357.45,与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故答案为:(1)(2)蛋白质(3)(4)HCO3、HPO4229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升高,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恢复原

56、来水平;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降低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丙模式调节分泌量【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分析图1,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2、分析图2,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

57、统内分泌腺激素【解答】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升高;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恢复原来水平;如果注射的甲状腺激素超过一定水平,则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降低;此调节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

58、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腺体分泌激素,属于图2中的丙模式故答案为:(1)升高 恢复原来水平 降低 甲(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3)胰岛A细胞 肝细胞 丙30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是引起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患者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

59、理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被传递给T细胞,刺激该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过程:流感病毒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3)研究表明: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一方面通过神经支配,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症状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增多,皮肤内冷觉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

60、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人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解答】解:(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

61、坏死、脱落,从而引起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被传递给T细胞,刺激该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作抗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具体过程为:流感病毒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3)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一方面通过神经支配,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症状此时,体温调节中枢细胞兴奋,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故膜内电位为正电位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增多,皮肤内冷觉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2)吞噬细胞 T细胞 抗原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3)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冷觉2017年3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