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914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目题(一)实践及其特点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1)客观物质性。首先这是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

2、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辨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同时,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能动性,因而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2(重庆高考)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辨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3、物的本能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理解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意义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侧重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

4、、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联系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易误警示误区:孤立的活动就是

5、单个人的活动警示:(1)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典例应用(重庆高考)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

6、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解析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故B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D不选,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目题(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

7、识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体现?(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原因: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如何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

8、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认识的目的是什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海南高考)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辨析: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海南高考)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辨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认识的途径,但直接经验并非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3(四川高考)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辨析: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展真理,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山东高考)先知后行重在知。()辨析: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行需要在知的指导下进行,但实践决定认识,重

9、在实践。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实践。(2)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2全面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侧重点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混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完善把认识绝

10、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者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与认识的目的是不同的(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3)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典例应用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

11、,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下题。(海南高考)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B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中国珠算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当选;中国珠算实用方便体现了其实用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

12、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当选,答案为A;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A融会贯通图示法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知道”更重要的观点来表明

13、,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22015年初,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台液态金属机器。这种柔性机器既可在自由空间运动,又能于各种结构槽道中蜿蜒前行,它的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习性已相当接近一些自然界简单的软体生物。这项研究为研制液态金属机器及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这表明()科技创新使得物质属性遵循人类意志而改变科技创新正在消除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液态金属机器可以延伸人的器官,提高人类实践水平科学实验是人类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A BC D解析:选D表述错误,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排除;说法错误,因为生物与非生物具有本质的不同,液态金属机器人仍然是非生命物体,排除;液态

14、金属机器人具备的特性拓展了人类实践的深度广度,符合题意;科学家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知识,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真理,说明正确。本题选D。3传统的电脑芯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逼近性能极限。目前由蓝色巨人IBM研发出了名为“TrueNorth”的神经元芯片,可以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具有感知认知能力的硅芯片原型,像人脑一样具有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神经元芯片的成功研制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BC D解析:选B神经元芯片的成功研制,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意识的生理

15、基础;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相对于传统的电脑芯片,神经元芯片具有新的能力,说明了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水平不同,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本题选B。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析:选D“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强调的是实践,人们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正确;A是获得

16、认识的途径,材料是认识产生的源泉;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学习,故排除。5阅读下边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解析:选C“下田”指实践,漫画中二人争论的焦点是是否重视实践,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C正确。6在2015年“两会”分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此后,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多地进行多方面的调研,为“十三五”规划定基调。“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行广泛调研,是因为()认识产生

17、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实践不断提出问题,推动认识发展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在实践中才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A BC D解析:选A题干反映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而不是认识来源问题,不符合题意,正确。题干只反映“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规划还没形成,没有付诸实践,不体现实践检验认识,不符合题意。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意识对改造世界具

18、有促进作用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A BC D解析:选A材料中“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战略布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错误,本题选A。8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

19、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说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所蕴含的哲理。解析:本题要紧扣设问的知识范围,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来作答。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两部分,材料中“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答案:(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

20、、针对中国难题,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2)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党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战略布局。(3)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四个全面”立足于中国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目题(一)真理是客观的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客观性的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1、)1有用就是真理。()辨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东西。2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辨析: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真理的客观性(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

22、差异性。(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这些具有差异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3)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典例应用(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

23、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不一定都正确,A表述不准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关于材料中文物图像名称的见解不同,但文物图像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反映的内容是确定的,即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故B当选;C、D与题意不符。答案B目题(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4、(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辨析:认识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2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辨析: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1全面认识真理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征理解要求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

2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易误警示误区: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真理警示:(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真理都是有条

26、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2)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照搬照抄真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2)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

27、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3)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对待谬误。典例应用(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题目给定的知识范围很具体,要求运用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对观点进行评析。首先要肯定题目中的合理成分,对于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来说,文化体制改革是搞文化产业化。其次要否定观点中的不合理成分,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而言,不是搞文化产业化。答案(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29、历史的统一;(2)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目题(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如何区分认识的特征?(1)反复性含义: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理解: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无限性含义:

30、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上升性含义: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理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认识的方法论是什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福建高考)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

31、程。()辨析: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浙江高考)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辨析: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3(江苏高考)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辨析: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1全面把握真理与认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辩证地把握真理条件性,具体性,相对性认识的属性反复性统一于认识(真理)的发展性坚持真理发展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性上升性2图示认识的三个特征(1)反复性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对一事物的认识)(2)无限性(3)上升性典例应用(全国卷)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

32、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解析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答案D融会贯通对应

33、法理解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认识过程要求真理是客观的内容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对象无限发展;客体决定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检验标准客观实践不断发展形式主观主体影响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1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选D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

34、平等,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不能简单地认为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A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错误。2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解析:选C注意本题设问的

35、要求是“合理性”。庄子的核心含义是判断价值不能仅以某个个体的主观角度作为评价标准,这实际上间接提出了“什么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这个问题,C项体现了题意。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庄子并没有提出实践是检验标准,只是提到不能用认识检验,B排除;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为官从政,学点经济学,有好处;滥用经济学,很危险。我们要坚决防止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党内政治生活()A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是对真理使用范围的调整C超出了真理的适用范围D从根本上推翻了原有真理解析:选C本题考查真理的基本特征。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

36、于党内政治生活,显然是将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错误做法,答案为C;A与题目中心不符;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D错误。4“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ABC D解析:选D听到“我很忙”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与认识主体不同有关,正确;这说的是一种认识,不是真理的问

37、题,故排除;未体现。本题选D。知识点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解析:选C之所以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去占有的真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就可能不再是真理,因此要求人们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故选C项。A、B、D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6近几年,面对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

38、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 BC D解析:选C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学术界产生不同的观点,说明认识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立场、思维方式等不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故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认识的无限性和认识的反作用,排除;本题选C。7我国对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即由过去更多地强

39、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这说明(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A BC D解析:选A我国对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体现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在超越自身中发展,说法错误,排除。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1月,李克强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

40、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学生在作答时要紧扣知识范围,从实践的特点、真理的有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组织答案。设问要求是分析观点的合理性,组织答案时只分析其正确性即可。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创业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创业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创业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