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 梳理情节,感受矛盾冲突;2、 探究“摇摆”,了解作者意图。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情节,感受矛盾冲突;难点:探究“摇摆”,了解作者意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一张葫芦的图片,请问同学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葫芦?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师):小说开头这样写道“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是一件怎样的事呢?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来整体感知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课文主要写了_(_清兵卫与葫芦) 的故事。采用_
2、倒叙_ 的手法,以葫芦_ 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清兵卫) 痴迷于葫芦 ,(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教员) 没收葫芦 ,(父亲) 砸碎葫芦 。(师):大家不难发现,小说是围绕“葫芦”展开的,葫芦就是文章的线索,今天老师给大家支上一招:梳理小说情节时,大家不妨从文章标题入手。三、感受矛盾冲突思考1:清兵卫对葫芦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热爱(幻灯)你是怎么知道清兵卫热爱葫芦?(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出细节描写,并初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1)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2)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表现
3、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3)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4)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大家找到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有如此强大的表现力:它让我们的小主人公清兵卫的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主题也有一定的联系。我给大家规范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
4、加丰满;2.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3.凸显主题。清兵卫这么喜爱葫芦,别人对葫芦是怎样的看法呢,文章中加入父亲和客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呢?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再做回答。这三位同学读音准确、读得流畅,唯一的小遗憾是感情不是很到位。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情感呢?我们可以重读某个词语,加重音量,拖长声音来试一试。比如:一个小孩,却喜欢这种玩意 拿出马琴的葫芦来作参考,那才是出色的呢 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 你懂得什么哪三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此处应该有掌声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
5、不支持的矛盾;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 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他们审美的标准不同,一种是独到的眼光,一种是世俗的眼光,父亲对孩子的态度是简单粗暴的。文章加入他们的对话有何作用呢? 评价:同学们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还是挺强的嘛!这仅仅是矛盾的开始,为下文矛盾的加剧,危机的爆发做了铺垫。今天再给大家支一招:以后大家要想在小说里构成矛盾冲突,我们可以打破双方的平衡关系;让双方意见不合;让双方认知有争执。情节的推进不是平铺直叙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充满波折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让情节波澜起伏的方法摇摆四、探究“摇摆”引入摇摆的概念ppt摇摆:小说在运行时
6、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教师举例: 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文章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2)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担心他会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沉醉于自己的训斥,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
7、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气。(3)刚刚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知道了教员的来访,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4)葫芦没收之后,没有处理而是去家访,之后卖出高价 学生试作分析 5、小结“摇摆“的作用:ppt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
8、摆”这种方式,使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除此之外,摇摆手法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师:小说至此卖600元完全可以结束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多好呀,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两段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两段,并探讨作品的主题)五、主题分析1、为什么不能删掉最后两段?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明确:“又开始嘀咕了”。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
9、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师:大家对主题的探讨简直是一针见血。你以前或许现在迷恋绘画,痴迷音乐,乐于攀爬,种种的爱好,部分家长和老师打着“堂而皇之”的招牌,让我们很无奈,甚至逼迫我们放弃我们的爱好,那种感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吧。2、你想对清兵卫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生答:师小结:此处应该有掌声,清兵卫听了之后一定备受鼓舞,有这么多人理解他,支持他。虽然我们曾经是或者现在是清兵卫,但希望我们不要成为像清兵卫父亲和教员那样的人。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阻挠或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六、作业布置:(二选一)1、课下欣赏其他小说中的“摇摆”手法,并分析其好处。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续写清兵卫与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