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四)【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2728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难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北
2、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清“康乾盛世”时期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然而北宋“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因素是()A强干弱枝,地方兵权收归中央 B削弱地方官员的实权C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D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3阅读右面统计图,其所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B雅典存在严重阶级压迫C雅典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D雅典社会成员构成并不复杂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解除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的职务。在这个企图落空后,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人们对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
3、裁的事实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5辛亥革命后,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称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中国实际上在实行没有君主的立宪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中国毕竟因为这场革命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法治的大门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38年,艾
4、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A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C放弃国际社会援助 D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7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的搭载物中有10克泥土。这10克泥土中有1克来自台湾,象征国家的和平统一;9克来自郑和的家乡。根据相关史实可知其寓意可能是()A向世界表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B要重振郑和时代的海上雄风C纪念郑和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D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8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
5、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支持不结盟运动920世纪80年代末,钱其琛指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一方面看到西欧、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区域政治与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看到美国和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遭到削弱。”这说明()A美国和苏联不再是超级大国 B多极化的发展削弱美苏的国际地位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多极世界的形成10有学者提出,从春秋战国时
6、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A宋元的商品经济 B资本主义的萌芽C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货币经济 D农村中产生的雇佣关系11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 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 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 B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C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 D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 12“自16至19世纪的300年中西交往中,最显著的事实是,西方人希求东方的物质,西方人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它能够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单一
7、的经济之前,在大多数工业技艺方面比较先进的还是东方。”该时间段中西方交往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A新航路的开辟 B明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方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13下面是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 造成该表所反映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14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泪流满面“都到了啥年代了,您老还不会用手机,那怎么行!”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
8、,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由所学知识可知,日记记录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15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解释()A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 D“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性16“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对外开放 B思想解放C文明碰撞 D政府提倡17“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首先没有发生在西方工业化
9、国家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B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减轻C殖民地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异常艰难D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统治政策18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19某同学看到右面的漫画,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美国行为破坏了世贸组织原则B美国在构建“冷战”柏林墙C中国掌握了世贸组织的控制权D中美携手,共克金融危机
10、20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如果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警示,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此举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21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A文化背景
11、的差异 B民族精神的差异C时代背景的差异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2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23“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可能是恩格斯对哪一部著作的评价()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物种
12、起源C雨果巴黎圣母院 D爱因斯坦相对论24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由此可见()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 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25世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纳韦勒克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雷纳韦勒克所评论的是哪一文学流派()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
13、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7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历史研究拒绝情绪。必须严格区分列强的军事侵略、政治特权、殖民掠夺和外资企业合法或正当的经济活动。对老态龙钟的中国说来,外资企业的活动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因素,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是有利的。无可争辩的是他们带来了新经济、新知识、新人才。 民族主义主要显示在国家和民族关系中。国际上流行甚广的“冲击反应”理论和“依附”理论在中国都有很深的影响。前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文化冲击下作出的种
14、种反应。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解释对中国社会内部蕴含的推动变革的因素重视不够。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个批评其实是对这个理论的了解不够全面。不管怎样,有一条是肯定无疑的:外部势力的冲击是推动19、20世纪中国变迁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后果则是正面、负面交错,不能一概而论。 摘编自袁伟时昨天的中国依据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评述上述材料中关于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影响的观点。(15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钱神也怕,到得无钱鬼亦欺。初刻拍案惊奇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
15、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明清史散论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概括不同经营现象并对其加以评价。(1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6、思想家主要思想李贽(15271602)离经叛道,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工商皆本”等主张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和“经世致用”等主张材料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思想家主要思想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原则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
17、件。(8分)(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9分)附加题:考生根据本省情况选择其中的试题作答,其分值根据本省情况计入总分。2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霍布斯雄辩地表达了这一观点:“有时某人的体力虽比另一人强,或是思维比另一人敏捷,但是这一切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权益。”他的结论是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
18、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摘编自霍布斯论社会契约与公平正义材料二洛克认为人们在成立国家的时候,把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权力授予了政府如果政府不能履行这些职责,人们就有权推翻它,重订社会契约。他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属于人民,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需要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这就是一种限制的方式。其次,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联盟权)三个部分,让三者相互牵制,以杜绝权力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摘编自人性、契约、国家对霍布斯与洛克国家学说的解读(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霍布斯和洛克思想观点的异同。(4分
19、)(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洛克的思想对法国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影响。(6分)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在三权之外另增监察、考试二权。至于考试权,孙中山先生认为,“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西方国家)各国所无。”材料二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并且不必通过代表即可逐步行使这些权力。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孙中山先生还以车主和车夫的相互关系为例,来阐明权、能分开的关系:人民是车主,有权而无能,政府是车夫,无权而有能,有权的主人便
20、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以上材料均摘自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另增监察、考试二权的目的。(4分)(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6分)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8年秋天,德国人民无疑以满意的心情看待苏台德问题在慕尼黑会议上获得和平解决。会议结束后,张伯伦从慕尼黑街上经过,看见到处是沉浸在喜悦中的欢跃人群。德国人民不想进行战争。他们只有一个炽烈的愿望,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但同时要成为强者,受到尊重。看来,像慕尼黑会议重新确认的那样实现这种愿望,靠的是希特勒政策的保障。对他的信仰已大大加深,因为他不
21、仅不经流血就消除了最使德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受到压抑的凡尔赛和约的后果,而且不断加强了德意志帝国的实力,使它更加强大。(联邦德国)K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慕尼黑会议后人群沉浸在喜悦中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会议产生的影响。(6分)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圣祖(注:康熙)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文学侍从之臣,每以书画供奉内廷。又设如意馆,制仿前代画院,兼及百工之事。故其时供御器物,雕、组
22、、陶埴,靡不精美,传播寰瀛,称为极盛。摘编自清史稿艺术传材料二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深刻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欧洲国家,他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他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他按照西欧的模式兴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他不断地引进俄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1725年12月,俄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家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彼得亲自为科学院制定了预算,每年约2.5万卢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德国、荷兰等国的大批科学家,从这时开始,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成为俄国的传统,并一直延续。摘编自
23、康熙与彼得取法西学的异同(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康熙帝是怎样对待西学的。(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态度加以评价。(6分)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四)1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从秦到唐末的地方行政机构始终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之间徘徊,说明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困难,答案为B。2A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北宋军队战斗力低,造成北宋积弱的体制因素主要是军事上的“收精兵”措施,导致地方军队战斗力低下。B、C两项不属于军事措施,D项是清朝的内容。3A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由统计图中各
24、类型人口人数,可知雅典公民所占比重不大,再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知答案为A。4A本题考查法国代议制的建立。材料说明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议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A项正确。5C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题干材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失败的原因在于它“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与此内容吻合的只有C项。6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和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艾思奇主张共产主义者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民族主义者,反对只强调国际主义。由此可知他主张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A
25、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郑和下西洋时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一原则来看,中国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传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8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做(或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9B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使得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使得美苏超级大国的地
26、位大为削弱,故选B项。A、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0A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状况。“新型经济”是指在宋元时期社会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B、C均不符合宋元的史实;D项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故答案为A。11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世界贸易中,中国的手工业高度繁荣,处于优势的地位,故而大量白银流向中国。故正确选项是B。12A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贸易的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明清时期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排除;题干考查的是原因,C项属于结果,排除。A、D两项都是东西方交往频繁的原因
27、,但D项在中西方贸易交往过程中始终起作用,而在1619世纪,新航路开辟则是促使中西方贸易频繁的主要原因。答案为A。 13D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期间及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输华货物量不大,且个别时间还在减少,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故选D。14C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立在田间地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机出现于中国;“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应该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故选C项。15C本题主要考
28、查现代中国经济建设和思想解放,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可知,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后我国形成了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16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风俗特别是妇女服饰方面的变化,处在对外开放前沿的上海领风气之先,A、B、C均是原因。当时封建保守的清政府统治思想腐朽,对此并没有提倡。17B本题考查世界工业化和革命问题。B项明显违背史实,随着社会发展,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剥削程度没有减
29、轻,反而还有所加重。故选B项。18C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由所学知识可知,解题的关键信息为“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故答案为C。19A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的能力。通过漫画可以看出,美国正在构筑贸易保护的围墙,这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的原则,A项正确;图片不是柏林墙,B项不正确;中国没有掌握世贸组织的控制权,C项不正确;图片没有显示中美携手,D项不正确。20C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句话是指用“天”制
30、约君主的权力,使君主有所畏惧。故答案为C。21C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比较。材料“以解放人为目的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说明西方的启蒙运动极力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文化运动则致力于批判传统思想和挽救民族危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当时中西方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决定的,故C项正确。 22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的“学术体系”混有“反科学的成分”,这是缺乏理性精神的体现,故A项正确。23B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
31、,而现在被驳倒了”“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可知B正确,C错误,A错误;由“恩格斯”可知D错误。24A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教育活动。材料信息“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表明康有为在草堂讲课时就注意培养变法人才。A项正确。25B本题考查近代世界文学,意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材料所述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提炼题干材料的观点,要从题干材料层段关系上理
32、清思路,把握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答案: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文化冲击下作出的种种反应,西方列强侵华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因素”(新经济、新知识、新人才),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列强的入侵,推动了近代中国近代化历程(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兴起和发展,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以及民主与科学在近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近代中国军事、交通等兴起和发展等);近代中国新学堂兴起和近代化运动的发展,新的知识分子、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不断出现和壮大,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的社会发展探索也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递进的过程。(15分,言之有理
33、即可)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动力:如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与实践;西方列强侵华背景下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政治民主化实践,也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斗争,但是多以失败而告终。(15分,言之有理即可) 西方列强侵华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政治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以形成和加深;经济上使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之中,中国社会经济逐渐沦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文化上随着洋教的传入,造成了严重的文化危机。(15分,言之有理即可) 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建设性与灾难性之分,以负面和灾难性为主,给中华
34、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发展。(15分,言之有理即可)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主题时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概括现象时一定要全面,然后分别作出评价。答案:历史主题:明清时期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现象一:诚实守信、注重信誉。(4分)评价:这种经营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诚信经营、顾客至上、重视商品质量与良好服务的商业文化氛围。(4分)现象二:掺假造假、骗取钱财。(4分)评价:这种经营现象的出现会损害商人的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4分)28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所述的历史时期及其思想飞跃,进而理解“
35、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结合这一时期东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再对共同的社会条件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阅读表格,归纳出“共同点”,再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最后应从反对封建制度、推进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各自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含义:人类从关注神和自然到开始关注人类自身以及所处的社会。(2分)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不断进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诸侯争霸和城邦战争导致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东西方社会正经历着社会转型的剧变。(6分,任答3点即可)(2)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2分)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及不断发展。(2分)
36、影响:明清时期的反专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对后世反封建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分)欧洲启蒙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3分)29解析:本题考查霍布斯与洛克的思想,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相同点可从材料中提取出人人平等、社会契约等信息,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对未来政治体制的设想上。第(2)问,调用所学知识,联系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及其对法
37、国大革命的影响等史实回答。 答案:(1)相同:人人平等;社会契约。(2分)不同:霍布斯主张维护君主专制;洛克主张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2分)(2)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制约和平衡的思想,从而否定了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有关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在洛克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系统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民主共和的思想,从而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6分)3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的政治主张。答案:(1)目的:增加监察权以防止专权与腐败,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实现;(2分)增加考试权,为德才兼备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参政机会,
38、保证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2分)(2)观点:政权属于人民;(2分)政府由民选产生;(2分)政府仅具有执行权。(2分)31解析:本题考查慕尼黑会议。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以满意的心情看待苏台德问题在慕尼黑会议上获得和平解决”“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但同时要成为强者,受到尊重”并结合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组织答案。第(2)问,抓住“对他的信仰已大大加深”“不断加强了德意志帝国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原因:德国人民认为苏台德问题获得和平解决,希望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一战后,德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遭到沉重打击,德国在这次会议上成为强者,受到尊重,从而大大提高了德
39、国的地位。(4分)(2)影响:增强了德国人民对希特勒的信仰以及凡尔赛和约后被压抑的民族意识;加强了德国的实力;此次会议达成的慕尼黑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侵略力量。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经过30年代的一步步发展,至此达到顶峰,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西方国家很快受到打击。总之,为希特勒发动对外侵略创造了条件。(6分)32解析:本题考查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所采取的不同举措及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信息“贯通中、西历算之学”“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设如意馆”即可得出。第(2)问,将材料一中“天
40、纵神明,多能艺事”与材料二中“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等信息进行对比即可知他们的态度;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彼得一世以后俄国的国情以及康熙以后中国的国情简要评价。答案:(1)融合西方历法于中国历法之中;仿照西法测绘地图,铸造枪炮;重用在西学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设立画院展览、观赏西式器物。(4分)(2)评价:康熙向西方学习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彼得一世将其化为国家行为;康熙设立的“画院”是个人观赏性的,彼得一世设立的俄国科学院成为发展科学事业的领导核心;康熙引进西方科技人才有限,彼得一世引进了西方大批科学家。(3分)彼得一世使重视科学研究成为俄国的传统;而康熙以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西学东渐的势头逐渐衰落下去,科学研究亦未成为清朝的传统;彼得一世统治时期,俄国大规模向西方学习,使俄国摆脱了落后局面,逐渐成为欧洲强国;康熙帝个人观赏式的学习西方,没有使国家摆脱落后状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