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 第5周假期作业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特别提醒:本周作业烦请家长检查孩子的掌握情况,建议条条过关)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P29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2、以简要的语言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 3、以简要的语言赏析尾联:_4、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有两个:“_”,“_”。 5、说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曲、幽、深”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环境?答案:1、这首诗描写佛寺禅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2、。体现出诗人心境如止水的内心意趣。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3、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表现佛门的清静。4、“曲径通幽”“万籁俱寂”5、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P30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2、简要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体会“坼”和“浮”的妙处。_ _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了诗人_的心境。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全诗情景交融,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现作者漂泊天涯、凄凉落寞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2、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
3、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漂浮在湖水之中。描写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观景象。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似。“坼”和“浮”的分析见与课堂同行p21页。3、漂泊天涯、凄凉落寞4、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感慨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三、两小儿辩日P77 1、 解释加粗的字。孔子东( )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 )故( )。一儿曰:“我以( )日始( )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 )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
4、中如探( )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 )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 )乎?”到东方;游历;争辩;代指两小儿辩斗这件事;原因; 认为;开始、刚刚;距离;刚刚; 到;是; 清凉而略带寒意;伸;热水; 判定;谁;同“谓”,说;你;同“智”,智慧。2、 翻译下列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孰为汝多知乎?_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辩论的原因。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这不就是靠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谁说你智慧多呢?3、 填空。短文选自_,相传是_时的_所撰。文中的两小儿先后从_和_两个角度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结论。列子/战国/列御寇 视觉/触觉4、 谈谈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两点以上)。 参考:片面看问题,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客观世界纷繁复杂,即使博学多闻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谦虚好学,勇于探索。嘲讽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学无止境。肯定少年儿童的好学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