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使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2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改进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3据某网站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A授时历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4中国古代农学成就辉煌,其中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的著作是()A天工
2、开物 B农书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5下图中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科学家是()6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的是()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材料二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材料三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画面精美,采用了
3、什么印刷技术?(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8下表是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中国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表格中的著作一脉相承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A B C D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
4、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10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祖先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利用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利用司南辨明方向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的位置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A B C D12图片往往承载着许多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宋朝“桨轮船” 宋代装配投石车的海军战船A宋朝科技发展水平全面领先世界B宋
5、朝在航海中开始使用机器动力C宋朝时把科技与军事、航海相结合D宋朝时火药武器在军事中普遍使用13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辉煌,但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常常以虚幻的道、气来解释自然科学现象,这与西方天人相分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荒诞不经,无科学性可言C远远落后于古代西方科技D具有很强的封闭性14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6、,累累若丧家之犬”。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经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为最大,其在文化上之危害也最为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三李约瑟说:“搞天文学的人则有升迁的希望。行医是可能的,农业研究则一直受到尊重。但是,炼丹术却深为人们所鄙弃;至于掌握铁匠、水磨匠或其他手艺人的技术,则被认为有失儒者传统。”而其他技术则被贬斥为“奇技淫巧”,直到明清之际,我们依然将西洋技术称为“奇技淫巧之学”。(1)材料一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处于怎样的地位?分析时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
7、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的?(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15四大文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造纸术、印刷术为例加以说明。(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加以说明。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A解析 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A项正确。2D解析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
8、,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的现象。小说在社会上流行是在明清时期,造纸术的改进是在汉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故选D项。3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从达尔文的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可以推断出引用的资料与对动物和植物的记载有关。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4C解析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总结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且还充分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5D解析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6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
9、生的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为正确选项。7答案 (1)雕版印刷术。(2)活字印刷术。北宋、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演变及影响。第(1)问,依据时间信息“唐朝”判断即可。第(2)问,依据时间信息“北宋”和“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即可判断是活字印刷术。文字方向颠倒可能是由于活字印刷术排版的疏忽,雕版印刷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3)问,回答意义即回答印刷术对中外的积极影响。8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及科技发展的特征。分析各选项可知,不符合题意,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是在明清时期;可排除,
10、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9B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三大发明在中国并没有引发新思想,也没有用于探险,说明三大发明并没有推进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10C解析 “顺天时,量地利”的含义就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故选C项。11B解析 司南、甘石星经都是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地动仪和伤寒杂病论都是东汉时期的成果,故排除。12C解析 图片提供的信息仅限于造船技术,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排除;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航海中使用机器动力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宋朝时的航海中使用的仍然是人力和自然力,B项错误,排除;航海中使用“桨轮船”、投石车
11、装配在海军战船上,表明科技与军事、航海有机结合起来了,C项正确;图片信息没有体现出使用火药,排除D项。13A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常常以虚幻的道、气来解释自然科学现象”进行分析,这实际上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往往充满着非理性的成分,A项正确。B项显然是错误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4答案 (1)地位:不被统治者重视。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派相互攻讦;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2)评价: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3)特点:侧重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学等;排斥
12、西方文明,具有保守性。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忽视自然科学,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解析 第(1)问,地位要根据时人的评价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提取材料信息不难回答。第(3)问,特点要结合材料信息从中国古代科技侧重的领域和保守性等角度分析;影响可以根据“则被认为有失儒者传统”这一关键信息回答。15答案 (1)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2)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使用冷兵器的骑士阶层衰落,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解析 第(1)问,结合教材有关造纸术、印刷术的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从四大发明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