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选择题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2.1789年7月14日巴黎巴士底狱遭市民攻陷,这个消息在十三天之内已经传抵西班牙的马德里,但在距离法国首都只有133公里的皮隆尼,却是在第二十八天才获悉这件事情。当时导致消息传播速度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A巴黎与其他地区的革命分子意见不合,有意封锁消息B城市间的海上交通比城乡
2、间的陆上交通更为便利快速C巴黎革命分子为迅速获得西班牙支持,积极向外求助D法国各地区发生的许多暴动和革命行动影响交通传播3.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
3、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4.1871年,英、俄等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1879年,李鸿章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下列对于中国近代通信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是在引进西方近代通信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D主要应用于国内军事范围内的通信5.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
4、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6.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7.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8.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5、2013年12月24日21时,“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C D9.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当时,使人民“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 10.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6、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11.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12.近现代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尤其大。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中华民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福州架设的1909年,华侨
7、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民航事业的开始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近代中国水运的局面A BC D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2011
8、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第10讲1D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的文化侵略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得创
9、办报纸的目的是互通商业信息。2B本题考查世界近代通讯的传播。根据题干信息“1789年”分析,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消息传递主要是传统的方法。A项说法错误,法国大革命是各阶层参加的革命活动,C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分析不出。3C材料是反对修筑铁路的言论。从材料中“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修筑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强烈冲击。4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从材料信息“英、俄等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可以反映出来;C项从材料“李鸿章修建线路”可以看出来;A项指出了近代通信对
10、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正确的;而近代通信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故D项有误。5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在19世纪末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上海人踊跃投资于电灯事业,说明上海人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进步。6D考查媒体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多的官员的丑闻以及其他政治相关问题通过媒体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7B依据材料信息“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出生于19世纪中期,根据题干中“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的描述,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应选B项。C项在20世纪初期出现,电话不满足“知天下之事”
11、的描述。8B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第一时间获取消息”,所以不能选电影和报纸杂志。9B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材料中“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指的是电影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电视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10A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报刊业的发展。注意材料“民国初期”这一时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所以民国建立后的报纸报头大多含“民”字。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11D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是1925年前后。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国内政局不稳定,排除A。材料所涉及内容是电影事业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题干中没有涉及市民对电
12、影的态度,排除C。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华商投资电影中上海占大多数,说明上海成为文化交汇中心,故D正确。12D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的,而不是在福州,所以不选。1909年,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而不是民航事业的开始,所以不选。说法正确,故选D。13(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