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1302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5讲 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时演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学案二 第5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9分)材料一:“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的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的儒、墨、道、法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尚俭。孔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其中之一即为“俭”;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

2、节则昌,淫佚则亡”,儒家搞的礼、乐那一套都不合俭的要求。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历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

3、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之家,还是贫穷之家,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的。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节制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4、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揭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系,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

5、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败家子。(摘编自任怀国说“俭”)材料二: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

6、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污染环境。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

7、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B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后,“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C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D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

8、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思想相契合。【答案】C【解析】A.“受儒家思想影响”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B.“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说法不当,根据原文“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可知,“俭”的育人作用不是诸葛亮明确指出后才有的。D.“为了节俭而节俭”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B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而穷苦人家子女的节俭是

9、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C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D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答案】B【解析】“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提倡“俭”德育人功能的一项是(3分)()A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B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C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D取之有度,用之

10、有节。(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意思是: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里强调的“俭”德是对财物的节俭,而不是从“俭”德的育人功能出发。4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4分)【答案】材料一侧重于阐述“俭”德的传承发展过程,材料二侧重于阐述当今社会如何形成崇俭抑奢的时代新风。(意思对即可)5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6分)【答案】论证思路:先提出“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然后从“社会思潮”和“育人功能”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法,以大量的名言

11、警句对观点加以论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9分)材料一:运河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研究是对运河本体的研究,它主要考察人类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影响,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运河的开挖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从客观效果看,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同时,运河的开挖也引起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运河学关注的不只是河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工程技术的进步,同时应该包括开挖运河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关于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普遍关注的是运河在区域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运河流经及辐射区域产生

12、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社会现象入手,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与运河密切相关、有运河因素注入的综合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水系不发达的北方地区,运河交通有其他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优势:经济省力,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承载能力强,船可以运送其他运输工具无法装载的大宗物资和大型物体;受恶劣天气和山隔水阻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运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大而广泛:举凡政治、军事、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习俗变化、社会流动等,方方面面都有运河流动的印记。我们十分关注上述社会因素

13、和社会现象,更关注运河对这些社会因素、现象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运河,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社会现象与运河也有关系。运河开发史和运河区域社会史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明清时期,国家视运河漕运为经济命脉,明清史书中,有关运河漕运的记载很多,与运河相关的事件、人物比比皆是。中国运河研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运河的研究与社会史有许多叠合之处。社会史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进行研究。社会史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14、社会史与社会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研究往昔的社会整体及其各个侧面,而后者研究现实社会的结构及社会问题。运河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属社会史范畴,所以研究运河,不仅需要使用历史学的方法,还需要使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运河学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汇集与综合。这种汇集与综合不是无序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运河学研究的起点是对京杭运河文献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保护、整理、研究。它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基本的材料,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运河学研究的文化功能。运河学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京杭大运河

15、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运河学的相关研究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同时提醒人们关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真审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决策失误。(摘编自李泉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材料二:距今已有2 500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长达3 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充分吸纳了沿线的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大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沿线有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近3 0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

16、化高度富集的区域。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运河文化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批运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

17、展和永续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摘编自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B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研究。C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D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文化还没有被总结归纳的不足

18、。【答案】A【解析】B.“不是而是”理解有误,原文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与运河密切相关、有运河因素注入的综合研究”。C.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没有主次之分。D.“还没有被总结归纳”错,原文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运河交通有经济省力、承载能力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这是其他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B明清时期,运河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明清历史应将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C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

19、。D运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运河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无因果关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C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D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答案】B【解析】“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答案】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然后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5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阐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分)【答案】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挖掘运河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可以利用运河文化,振兴运河文化产业,发展运河经济。可以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