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2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庄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3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亚洲许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
2、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其体现的思想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5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主张的特点是()A法、术、势相结合 B“礼法并施”C“尚力” D“无为而治”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
3、信任是立不住脚的)。”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1)三则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依据这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8“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4、;路遇长,疾趋揖。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9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曾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10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荀子上述主张认识错误的是()A其主张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B“天”的含义是指“神”或“上帝”C“天行
5、有常”指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D荀子主张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1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老子、韩非 B墨子、孔子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12“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3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下列关于孙子兵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揭示了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等军事规律B在我国影响深远,被奉为兵学圣典C该兵法因与拿
6、破仑结缘而扬名西方D孙子兵法继承并发展了孙膑兵法14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以
7、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每则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对待同一问题,在当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哪种主张在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15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各种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节选自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
8、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中国梦”是什么。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当时孔子的梦想“偏离历史方位”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三个观点进行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庄周梦蝶”故事的作者要表达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关系。第2课战国时
9、期的百家争鸣1B解析 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A解析 材料大意是: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拨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这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属于庄子的思想。3C解析 道家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刚柔”,故选C项。4C解析 “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属于儒家的思想主张。5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老子的观点。6
10、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爱人”,体现了墨家思想中“兼爱”的理念。7答案 (1)民本思想。(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4)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唐太宗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8B解析 从材料中的“尊长”“德”“仁”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思想的内容。9B解析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克己复礼为仁”判断,这属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张。A项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墨家的主张,D项是法家主张。B项是孟子的“性善说”,故选B项。10B解析 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
11、规律,不因伟大人物的存亡而改变;我们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掌握这种规律,然后利用它(造福人类)。这种思想闪耀着唯物主义的光辉。据此分析,A、C、D三项正确,排除;B项含义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11C解析 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12A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该言论把人民与国家对立起来,强调要“弱民”“愚民”等。A项符合上述分析,故选A项。1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B、C三项正确;D项说法因果倒置,孙膑兵法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故选D项。14答案 (1)围绕的中心问题
12、: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在当时影响最大。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15答案 (1)孔子的“中国梦”: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政治(礼乐)制度。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孔子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偏离历史方位”,必然是一种空想。(2)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3)主张:齐物论;逍遥的人生观。庄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面对社会变革的大潮,其采取了逍遥避世的态度,这种主张阻碍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