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27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 巩固练08 实验专题篇(含解析) 沪科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习8 实验专题篇一、单选题1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 50cm 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 一小气泡如图所示,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泡上升时,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运动的B实验时,将玻璃管翻转后,必须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C实验时须用手拿玻璃管放置,便于观察和读数D若实验中气泡上升较快,可适当改变气泡的大小来减小测量时间的难度【答案】C【分析】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结合机械运动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进行解答;根据将玻璃管翻转后气泡的运动解答为什么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气泡运动快慢受玻璃管倾斜

2、度的影响,气泡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上升较快。【解析】A.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故A正确;B.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原因是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便于计时的方便,故B正确;C.实验时不能用手拿玻璃管放置,以免玻璃管不是竖直放置,气泡运动受到影响,故C错误;D.实验中气泡较大,受到的浮力大,上升较快,可适当改变气泡的大小来减小测量时间的难度,故D正确。故选C.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答案】B【解析

3、】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使两镜面平行,中间隔一硬纸板条NN,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成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答案】C【解析】平面镜缩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4、,故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像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因为两镜面平行,蜡烛到左右两面镜子的距离相同,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故选C。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AB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答案】B【解析】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变化而变化,故是先将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在将纸板B向前或者向后转动,故B选项正确。故选B。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

5、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小于15cm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A【解析】A如图所示,当物距大于像距且能成清晰的像时,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解不等式可得故A正确;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

6、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20cm,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故C错误;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水面垂直B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可以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C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磨损,应更换新的刻度尺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答案】D【解析】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水面凹形底部垂直,故A错误;B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可以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故B错误;C

7、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磨损,使用其他刻度作为零刻度线也可测量物体长度,故C错误;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7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答案】B【解析】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会因为铁块沾到水,导致测量质量偏大,故A不合理;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

8、测边长并计算体积,测量过程没有出现问题,故B合理;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砖块有小孔,放入水中会储存气泡,导致测量体积偏大,故C不合理;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会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无法测量,故D不合理。故选B。8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次实验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加速拉动木块B图甲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由甲乙实验得出的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D图甲丙实验得出的结论: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

9、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答案】B【解析】A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B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B正确;C由甲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C错误;D由甲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故D错误。故选B。9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右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 g的钩码,并挂到甲

10、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g取10 N/kg)()A1.0N 和1.5NB1.0N和0.5NC2.0N和1.0ND2.0N和1.5N【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测力计本身的重力是1.0 N。甲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两个50 g的钩码的重力和乙测力计重力,为2.0 N。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一个50 g的钩码的重力和乙测力计本身的重力,为1.5 N。故选D。二、多选题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C用调好的天平测

11、量物体质量时,应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答案】BD【解析】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一定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如果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错误;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B正确;C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平衡螺母就不能动了,只能通过向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不齐,应先调零,故D正确。故选BD。三、实验题11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12、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1)该实验需要保持比较_(填“大”“小”)的坡度,理由是_;(2)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3)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B=3.0s,tC=5.0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选填“大”或“小”);【答案】小便于计时2.70左右13.320.0小【解析】(1)12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

13、的实验中,若斜面坡度很大则小车运动速度快,不便于记录时间,所以应该让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2)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为2.70cm。(3)4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5BC段的平均速度为(4)6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记录的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得测出的速度偏小。12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试验序号小车的轻重运动距离运动时间1轻轻1.00m2.5s2较重1.00m2.5s3更重1.00m2.5s(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

14、(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3)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选填“有”或“无”)关。说出你的依据:_。【答案】间接秒表0.5减小斜面坡度无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分析】(1)(2)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3)由图读出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

15、速度;(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5)分析小车的平均速度可得出结论。【解析】(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段的路程所用时间段的平均速度(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5)67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13如图所示

16、,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用停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1,然后把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测得小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2。(1)为了便于测量,斜面应保持_(选填“较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样做可以减少测量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实验误差。(2)测量小车路程时,应测量的小车_(选填“前部”或“后部”)到金属片的距离,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_。(3)在测完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小红又从斜面中部自由释放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测出了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

17、平均速度。小红的操作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请说明原因_。【答案】很小时间前部错误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解析】(1)1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3小车前部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小车通过的路程。4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中部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14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

18、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这种实验方法叫_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答案】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空气能量【解析】(1)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3泡沫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2)45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15墨墨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

19、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乙钢丝时发出的声音刺耳尖锐,这说明它的音调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_有关。(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是否有关,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和_两根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_是否有关。【答案】频率乙丙松紧程度【解析】(1)1由于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

20、的频率大,音调高。(2)23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4由图示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的长度和粗细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探究: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的松紧度与音调的关系。16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1)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观察现象。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

21、面内;(2)在实验中小阳还发现,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他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BO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_方向射出;(4)如图丙所示,标有角度的半圆形硬纸板ENF竖直放置,平面镜紧贴硬纸板水平放置,用激光笔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着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_(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5)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_(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6)同组的小东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

22、于入射角。你认为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次数123456i203040506070r203040506070【答案】同一位于法线两侧OAOD靠近小聪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所以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1)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2)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ON的两侧。(3)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BO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AO方向射出。(4)4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丙所示用激光笔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着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OD方向射出。(5)5光反射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

23、增大,反射光线靠近平面镜。(6)67小聪的结论正确,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所以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同学们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并按图甲固定好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蜡烛B,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当观察到_时,就能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李明同学实验时,发现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

24、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刘军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b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刘军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刘军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正确做法:_;纠正错误以后,继续回答以下问题:在的c步骤中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图乙是张林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

25、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物像等大b步骤中另一支蜡烛不能点燃,应移动这支蜡烛直到它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不能虚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当观察到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时,就能确定蜡烛像的位置。4李明同学实验时,发现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5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

26、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物像等大。6 b步骤中另一支蜡烛不能点燃,应移动这支蜡烛直到它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78在的c步骤中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9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18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选填“不变”或“改变”)。(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

27、角_(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总_入射角。由此可猜想,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则可猜想: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2,折射角应为_。(4)从表中数据中还能得出: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可猜想: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_入射角。【答案】不变增大小于不可能45小于【解析】(1)1空气中的入射角i为0时,水中的折射角r和玻璃中的折射角都为0,故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234由表中信息可知,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

28、始终小于入射角,故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不可能达到90。(3)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由表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2,那么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应为45。(4)6由表中数据可知,玻璃的折射能力更强,所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凸透镜的_上。(2)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3)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

29、,该像是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4)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选填“上”或“下”),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6)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是:v1_v2。(选填“”、“”或“=”)【答案】主光轴蜡烛放在焦点处等大右上上【解析】(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

30、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而且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2若将蜡烛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3)3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均为20.0cm,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4)4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为30.0cm,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5)56实验

31、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会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上,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6)7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大于像移动的速度v2。20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_(选填“左”成“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小烧杯的

32、质量为20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kg/m3;(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答案】左6660大不可能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上会残留一部分盐水【解析】(1)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偏向右,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游码示数为1g,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g,则小烧杯中盐水

33、的质量为34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60mL即60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3)56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大,原因是不可能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上会残留一部分盐水,造成测量的体积偏小。21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一桶色拉油是地沟油,小丽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103kg/m3-0.93103kg/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103kg/m3-0.95103kg/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1)小丽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标尺零刻线处

34、,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 g;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 cm3;(2)小丽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为_ g/cm3,由此,小丽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_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分析小丽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小丽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

35、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答案】右56500.92合格偏大ACDB【解析】(1)1在使用天平前,需要调零,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让天平平衡。2由图乙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总=56g3由图丙知,色拉油的体积V=50cm3(2)45色拉油的质量m=m总-10g=56g-10g=46g则色拉油的密度而优质色拉油的的密度在0.91103kg/m3-0.93103kg/m3,所以色拉油的品质合格。(3)67从小丽的实验过程知,测量色拉油的体积偏小,因为将色拉油倒入量筒,烧杯

36、上残留少量的色拉油,造成测量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小,而用天平测量的质量是准确值,据知,测得的密度偏大。要想减少此操作造成的误差,可以先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将色拉油倒入量筒后,再测量烧杯和残留色拉油的质量,这样可减少由于色拉油残留造成的误差,即将实验步骤调整为:ACDB。22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娟看到后指出其操作存在问题,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2)小军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g;(3)如图乙。a往烧杯中

37、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cm3。(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g/cm3;(5)以上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石头的真实密度_(选填“偏大”或“偏小”);(6)接下来,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量筒和水(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38、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下表是小丽在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1/gcm3测量值6370_【答案】调节横梁平衡时没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62302.07偏小400160.15【解析】(1)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回零后,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故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2)2由图甲知,小石块的质量为50g+10g+2g=62g(3)4取出石块后往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183g-153g=30g石

39、块的体积V=V水=30cm3(4)5由密度公式可得石块的密度2.07g/cm3(5)6由于将小石块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再次将水加至标记处时所加入水多一些,造成所测石块的体积偏大,根据可知所测密度会偏小。(6)789由图知,软木塞的质量m1=6g,软木塞从水中取出后的质量m2=10g+5g+1g=16g软木塞吸入水的质量m吸=16g-6g=10g软木塞吸走水的体积V吸=10cm3由图知,木塞和水的总体积为400cm3,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400cm3-370cm3=30cm3所以软木塞的体积V木=30cm3+10cm3=40cm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0.15g/cm323如图是“研究

4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1)实验中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运动,目的是使拉力_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了验证猜想A,比较甲、乙图可得出_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_(选填“甲”、“乙”或“丙”);(4)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进行实验,测出的摩擦力与图甲实验所测出的摩擦力相同,可验证猜想C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5)小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b所示,

41、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学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答案】匀速直线等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丙错误不一定【解析】(1)12要测滑动摩擦力,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3为了验证猜想A,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4由图可知,丙中测力计的示数是最大的,表明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故丙的滑动摩擦力最大。(4)5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进行实验,让长方体木块侧放或竖放来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测出的摩擦力与图甲实验所测出的摩擦力相同,故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可验证猜

42、想C是错误的。(5)6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物体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2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3)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的关系,选择哪两个实验_

43、。(4)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叫做_法【答案】方向作用点甲和乙控制变量【解析】(1)通过比较甲和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知,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和向下拉的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图甲和图丙中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同样力的作用下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甲中一个砝码弯曲程度比乙中两个砝码弯曲程度小,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4)在本实验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25小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

44、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进行实验后小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次实验。实验次数123456789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78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701.602.002.403.204.2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_)(3)表中错误的数据改正后,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前6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是_的(填“正确”或“错误”);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及图象发现,在_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_。(4)如果用与这

45、根弹簧相同的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N。【答案】刻度尺4正确弹性限度正比06【解析】(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分析数据发现,在17次实验中,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都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图象如下:(3)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正确的实验数据为1.20;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前6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是正确的;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4)由图象可知,在6N之后,拉力与长度不能成正比,故测量范围为:06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