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241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分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从吕思勉先生的叙述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有一

2、种复古的情绪,这是一种社会发展与现实面临问题之间的矛盾,体现出社会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先秦诸子复古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发展;B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变革的发展潮流。2.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

3、“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当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生活悲惨困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故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十指中提出:“天下之大,事变之博大略之要,有十指。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这是因为它A. 契合统治阶级的意志B.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吸收了

4、法家等学派思想D. 从根本上代表民众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董仲舒思想形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思想正符合这种趋势,故答案为B项。统治阶级的意志不一定能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建设性的依据,排除A项;判断董仲舒思想的建设性不能看是否吸收了其他思想,排除C项;从根本上讲,董仲舒的思想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排除D项。4.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政治需要出发B. 从天人关系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5、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ABD三项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已经提出,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修养论(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心即理”,“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共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6、遏制人的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5.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A。考点

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B.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C. 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 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宰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因此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说明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并非只是为健全中央机构,排除C项;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并非否定君主制度,排除D项。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

8、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 提出“工商皆本”C. 主张“经世致用”D. 批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明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明朝民主思想兴起的经济基础。本题要抓住“本质”、“时代发展要求”等关键词,“本质”应该优先从经济基础去理解,与民主批判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时代发展要求”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A项

9、是明中叶后李贽思想主张,CD两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都不是经济方面,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故选B。8.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A. 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 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 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 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古代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关键信息是“研究动机、运用的知识、研究方法均与儒家思想有关”

10、。根据材料“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可知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技科学技术特点研究方法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C.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11、【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故答案为C项。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10.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政治始终;B项不符合史实,无法从材料

12、中得到体现;C项说法错误,主流价值观依然是儒家思想;D项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对商人看法的观念。11.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材料“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重诗的社会风气,故A项

13、正确;BC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排除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切入,结合唐诗进行思考。12.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A.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B.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北宋画家”,以及主张“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14、和“形神兼备”来看,该绘画理论主张追求意境,借物抒情,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故答案为A项。儒佛道三者融合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宋代重文轻武,不可能出现“大批文人入仕无望”,排除C项;题干所述绘画没有体现世俗化、市民化的特点,排除D项。13.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A. 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B.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C. 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 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

15、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渉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排除。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过于绝对,故C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14.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A. 人是

16、万物的尺度B. 认识你自己C.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 真理高于一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反映的研究“心灵问题”“道德问题”“更有价值”,根据教材可以看出应当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关注美德和人的内在灵魂。苏格拉底还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观点,故答案为B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提出的,排除A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排除C项;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反映出真理高于一切的观点,排除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15.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

17、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的局限性,题眼是“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题干材料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并非是无组织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

18、集团,也不是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可知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在于局限于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材料与文艺复兴政治领域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6.“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的主旨宣扬的是A. 上帝创造万物灵长B. 反对禁欲,强调来世幸福C. 人类可以统治世界D. 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答案】D【解析】材料“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

19、理它”,在阐述宗教理念中强调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AC项不是作者的主旨;材料中“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强调现世的幸福,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 “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是解题的关键。17.“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卢梭B. 孟德斯鸠C. 伏尔泰D. 康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可以看出材料认为

20、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时,才能保障民主自由的实现。依据所学知识,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故选B。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学说;伏尔泰提出自然权利说;康德主张运用自己的理性,排除AC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主张18.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 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 启蒙运功一直会延续C. 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 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康德的思想。启蒙运功不会一直会延续,也有结束的时候,不

21、能选B。本题不是强调理性的问题,不能选D。而是在强调人尚未“启蒙了”而只是仍在启蒙之中,即意在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其实并未真正确立,本题答案就是A。人的社会价值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得到认可,不能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19.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 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 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 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D. 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没有上帝的权威,项与中

22、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严复传播进化论,推动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故项正确;进化论提出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故C项不符合英国,排除;启蒙思想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东西方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进化论的影响20.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A. 推动了

23、启蒙运动的兴起B. 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自身价值观C. 打击了基督教神学权威D.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两次重大的打击”中的第一次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彻底否定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第二次是指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打击了教会支持的神创说,两者都打击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故答案为C项。进化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而不是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21.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

24、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D.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答案为A项。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材料没有

25、涉及经济危机,排除D项。【点睛】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问题即纷至沓来,社会秩序并不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还没有实现。面对启蒙思想的幻灭和动荡的社会现实,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不满情绪。此时的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浪漫主义作家不敢直面现实,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22.毕沙罗的瓦赞村口,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

26、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A. 现代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主义D. 浪漫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印象主义绘画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不符,故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主义绘画23.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

27、这一流派属于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代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新奇别致”“深沉情感”“冷峻严肃的笔调”,可知是现代主义风格。故答案为C项。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古希腊及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排除A项;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排除B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排除D项。【点睛】现代主义文学包括众多流派,其

28、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时人们尽管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迷茫、痛苦和找不到出路的普遍的危机感。近现代西方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都表现出与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对立。只不过现实主义文学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以求得社会的改良。而现代主义文学则越过具体的社会问题,把整个社会作为关照对象,否定一切社会秩序和宗教、传统的价值观念,对社会本质的揭露更加深刻尖锐。24.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

29、括A.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B. “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C. 洋务运动的推动D.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联系史实可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还没有近代高等教育事业。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受西方科学技术传播到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人“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破灭。其他三项均对这一变化产生了影响,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

30、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25.魏源曾在著作中描述某国政治制度:“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 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B.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C.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D. 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是,民众选举一人作为国家元首,不世袭,四年一届。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A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C错误。D项夸大了魏源认识的作用,排除。魏源开眼看世界,突破了传统的守旧观

31、念,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B正确。26.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救亡图存是主题,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

32、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属于备考重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27.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

33、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A. 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B. 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C. 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D. 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与袁世凯宣扬孔子和儒教,其目的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这属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故C选项正确;尊孔复古不等于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故A选项错误;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与尊孔复古、复辟帝制也不能等同,故B选项错误;当时北洋政府大力倡导的是孔教文化,不是传统文化,且倡导孔教文化的目的是复辟帝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C。28.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

34、“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去思考。据此,可知:CD两项属于无关项。A项易误选,仔细分析,A项具有片面性,不够B项核心和准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9.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

35、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A. 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B. 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C. 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D. 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知,A错误、C错误。而D中的西方文化中国化也不符合题中的关键词句。且D与洋务派、维新派相关。而B符合材料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B。30.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提倡男女平等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倡导女子关心国事强调社会

36、责任感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可以看出,中华民国提倡男女平等,重视女性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倡导女子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强调女性和其他国民的社会责任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是在191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含有的B、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

37、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25分,共55分。)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材料一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

38、,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儒学地位变化的影响。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

39、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这一

40、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来回答。(2)从材料中的“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其对儒学地位变化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来回答。(3)李贽的思想与朱熹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和“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

41、,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

42、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

43、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答案】(1)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政治前提: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主张: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

44、可知,材料一中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是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2)从材料中的“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并联系所学可知,“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从材料中的“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等信息可以看出,“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中的“深化”是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法国哲学家们“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

45、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等方面来回答。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

46、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1)根据材

47、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答案】(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秋序的合理性等。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

48、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3)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的差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出的结论,以及材料二中的“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3)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各自的社会状况,如中国的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