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224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撷(ji)拚却(pn)解剖(pu)B症结(zhn) 银C巨擘(b) 百啭(zhun) 酗酒(x)D郴江(chn) 溽暑(r) 蘅皋(hn)答案D解析A项“撷”读xi,“拚”读pn;B项“症”读zhn;C项“啭”读zhun。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风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 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 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 可堪:岂,哪答案C解析“一川”为“满地”的意思。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文学

2、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词的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晏幾道的鹧鸪天一词即是如此答案解析本题排序应先确定中心话题:阐述文学与艺术的相融关系。由此可确定为首句,然后用“诗与画”为例加以说明,进而从另一方面“电影乐曲”加以说明,故顺序为。4文学常识填空。(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2)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词作自辟蹊径,卓然成家,向称“婉约之

3、宗”。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阅读鉴赏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注丝桐:指美妙的音乐。书鸿:传书的鸿雁。水调:曲牌名。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西风”

4、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惋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案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答案词

5、人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譬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这个比喻用

6、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荔枝香近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注无憀:无聊的意思。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涵了什么感情?答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地观看燕子成双。词中蕴涵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

7、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三、体验高考9(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

8、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上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

9、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10(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

10、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的形式来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而用来研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泪”。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

11、“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11(2012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12、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解析本题考查品味意象的含意,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通过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1)“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后来古诗词中常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同时注意文中描写杨柳时使用的“柔”字,交代出此时的杨柳是初春的杨柳。“飞絮”即“柳絮”“杨花”,“飞絮”为暮

13、春之物,轻柔多情,漂泊无依,成为迁客骚人、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表达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之情、漂泊的悲凉以及离别的感伤。(2)分析两首词中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词都与“愁”有关,但原因、程度不同;手法上,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以水喻愁,但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12(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

14、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答案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像);想像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像);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解析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了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

15、、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主人公在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阑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更不怕、江阑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用梦中相会

16、的情景虚拟。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求实在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画,把女主人公的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具体

17、化,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13(2009湖南)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

18、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解析三月晦日偶题是秦观在三月最后一天触景生情抒发感慨之作。诗人先描绘了万物萌发的春天

19、美景,接着点明爱春的“痴心儿女”惜春留春的心理。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留春”的感慨,春景逝去“何须恨”,那“阴阴夏木”同样能使人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点绛唇一词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醉里春归”写出在人们沉醉于春光中不知不觉春已归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接着问春归何处,却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充满着深情眷恋,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疏雨”、“梦”寄托了词人惆怅的情思。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四、写作表达14中国是诗歌大国。古典诗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情结诗词情结。请让我们追寻古代诗人的心路历程,体会他们的特有情感,以“诗词觅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