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173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年度12月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至专题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实行

2、重要官爵世袭制,但按礼官职必须由天子重加册封,即使卿大夫与近系继嗣祖考的官职也要由周王重加册命。这种规制A. 巩固了嫡长子继承制B. 强化了周王共主地位C. 增强了诸侯势力的独立性D. 促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实行重要官爵世袭制,按礼官职必须由天子重加册封,这种规制有利于强化周王共主地位,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着有利于强化周王共主地位,有利于增强对诸侯对控制,C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D错误。2.2002年,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中明确记载了洞庭与苍梧两个郡名,这两个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

3、证秦郡的学者所不知,致使有关学者不得不对秦郡问题重新进行探讨。这说明A. 历史研究要以考古发掘材料为主B. 秦代文献的记载被里耶秦简否定C. 史记中秦朝分三十六郡的记载不可信D. 新的考古发现引发对历史问题的重新研究【答案】D【解析】【详解】2002年,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中明确记载了洞庭与苍梧两个郡名,这两个郡名不为人们所知,有关学者不得不对秦郡问题重新进行探讨,说明新的考古发现引发对历史问题的重新研究,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历史研究要以考古发掘材料为主,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秦代文献的记载被里耶秦简否定,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史记,排除C。3.“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

4、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材料A. 指出了九品中正制垄断选官权B.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双重作用C. 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D. 说明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可知,科举制使寒门子弟可以进入仕途,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九品中正制只符合在乡里的门阀,无法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双重作用,排除B;D项“彻底”表述错误,排除。4.中国古代屡见重用低品级官员的现象,如汉朝的刺史,可以代天巡狩;明代的内阁大学土,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朝的军机

5、大臣,能够驾驭外臣。这些现象反映了A.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C. 刺史、内阁和军机处的职权扩大D. 皇帝依靠品级低的官员抑制宰相【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汉朝的刺史”“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这样的“低品级官员”受到“重用”,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不愿将国家权力分配到真正的国家权力机构,而是希望将国家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以加强集权,巩固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中只有“刺史”具有监察权,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都不具备监察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军机处都不是国家法定的中央机构,他们的职权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君主),“职

6、权扩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刺史”“代天巡狩”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而不是抑制宰相,明朝时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才设立了内阁,内阁大学士职权大小、有无取决于皇帝(君主),清朝军机大臣也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他们的权力有限,品级低下,都不能与以前位高权重的宰相相比,排除。【点睛】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5.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条款,该条约A.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B.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C.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D. 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7、可知该条约是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故选C;根据“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而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的是南京条约,排除A;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的是辛丑条约,排除B;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危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联系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6.在镇压义和团运动时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得到战报后说,“这使欧洲人在亚洲人面前丢了脸”。一些欧洲政治家也认为中国是一个

8、可以打败但无法统治的国家。这说明A. 义和团运动遏制了八国联军侵华B. 中国人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C. 八国联军上演了一场不光彩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决策是错误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打破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选B;义和团运动没有遏制住八国联军侵华,排除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欧洲政治家也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打败但无法统治的国家”,联系所学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7.歌词“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

9、嫌共对敌”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上述歌谣中没有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除军阀”指北伐战争,“抗外侮,摒弃前嫌共对敌”指抗日战争,“武装反抗在八一”是南昌起义,故ABC与材料相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民解放战争,排除D。8.面对日寇的侵略,八路军总部主动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八路军发动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淞沪会战是国民党与日军以上海为中心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不符合题目中的八路

10、军总部,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信息,故A项错误;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中八路军所取得的首次大捷,作战方式不是交通破击战,故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地点在徐州不是华北,且其是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进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作战方式主要为交通破击战,故D项正确。9.下面是衡阳某纪念碑前门图。门上对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汉唐无此雄,宋元无此壮;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该纪念碑纪念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的爆发B. 抗日战争的胜利C. 国民革命的开展D. 五四运动的兴起【答案】

11、B【解析】【详解】根据“抗战”“雪百年耻辱”可知,该纪念碑纪念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对联哀悼的是抗日英雄,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抗战”“雪百年耻辱”,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10.由于广大居民的抵制,太平天国不得不于1855年初下令解散女馆,恢复家庭。随之,个人不许私留资财,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和诸匠营、百工衙制度及废止私人商业贸易的政策也逐渐瓦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太平天国A. 社会理想具有空想性B. 不代表民众利益C. 革命性一面日益丧失D. 施政具有妥协性【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下令解散女馆,恢复家庭”以及圣库制度的废除,说明太平

12、天国运动设想的绝对公平思想具有严重空想性,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太平天国主张不代表民众利益,B错误;材料没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丧失,C错误;施政妥协性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11.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一认识A. 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B. 基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C.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暴力作用D. 强调了辛亥革命注意控制事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说明作者强调

13、辛亥革命的发展是富有理性的,比较注意控制事态的发展,故选D;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客观分析,排除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封建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武昌起义的暴力斗争的否定,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2.辛亥革命以后,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形式。这说明辛亥革命A. 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革命意识C. 彻底完成了反封建斗争D. 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榜样【答案】A【解析】“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

14、这些斗争形式逐渐成为主要方式,说明了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使社会的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让人们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要求,A正确。材料所述的斗争形式不是革命,B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辛亥革命为其他革命树立榜样作用,D错误。13.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是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

15、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说明五四运动唤起了民众自觉参与的意识,即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彻底的反封建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C项错误。14.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 19191924年B. 19241926年C. 19271935年.D. 19371945年【答案】C【解析】【详解】

16、根据材料“消灭新旧军阀”、“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土豪恐慌”,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故选C;ABD三项在时间点和社会特征与题意不符,应排除。15.历史地图包含诸多历史信息,阅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阅读下图,此次军事行动的作用是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 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D.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西集团军、中集团军、湖口、江阴”并结合渡江战役的相关信息可知,题目图片反映的

17、是解放南京,该军事行动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故选C;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题目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选项和材料的信息不吻合,排除A;“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是三大战役的成果,而题目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选项和材料的信息不吻合,排除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题目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选项和材料的信息不吻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集团军、中集团军、湖口、江阴”,联系所学渡江战役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16.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

18、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A. 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B. 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C. 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D. 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着各种问题。这说明了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故B项正确;新中国已经成立,故A项错误;新中国面临的不仅是完成统一问题,故C项错误;新中国政协制度在1949年9月已经基本建立,故D项错误。1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 社会主义原则B 人民民主原则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坚持多党合作【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1954年宪法的颁布则明确提出建立社

19、会主义,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属于1954年宪法与共同纲领的共同点。点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共同纲领都规定我国是实行工人阶段领导、以工农联盟这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相同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二者都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18.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

20、此,国家A. 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B.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C. 提出村民民主自治的方针D. 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可见邓小平强调国家应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故A符合题意;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村民民主自治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构建法律框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截止到1996年,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已建立小学103 139 所,中学11 563 所,高等学校105所,

21、少数民族牧区、山区还因地制宜地开办了6 000多所寄宿性的民族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大幅度增加。这一现象A. 反映了少数民族教育体系的成熟B. 体现了少数民族民主权利的扩大C. 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的政策D. 表明各地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建立小学、高等学校、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在校生增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平等地接受教育,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的政策,故选C;材料不能体现少数民族教育体系的成熟,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民主权利问题,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BD。20.“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

22、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上述文献最有可能出自于A. 告台湾同胞书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 “中英联合声明”D. “九二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结束军事对峙,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这应该是中共调整了对台问题的基本方针,是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体现出来的内容,故选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与题意无关,排除B;“中英联合声明”与解决台湾问题无关,排除C;“九二共识”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排除D。21.1984年6月,邓小平指出:“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

23、意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据此,邓小平认为A. 尊重历史是治理香港的前提B. “港人治港”需遵循爱国原则C. 主权统一是香港繁荣的关键D. “一国两制”的理论核心是爱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爱国者的标准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可知,邓小平此言论的出发点是要求香港人正确认识香港将来回归后的立场,即实行“港人治港”首先需要遵循爱国原则,选项B正确;邓小平并未提及尊重历史对治理香港的作用,排除A;1984年香港尚未回归,而且邓小平的言论中并未提及主权问题,排除选项C;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国家,选项D排除。22.2019年是香港回归22周年,澳

24、门回归20周年。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A.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B. 为国际社会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C. 促使台湾问题随之得以解决D. 标志着在中国彻底结束列强侵占历史【答案】B【解析】【详解】“一国两制”也为世界上仍在分裂中的民族和国家实现和平统一,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故B符合题意;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迈出一重要的步伐,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故AC不符合题意;1999年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苏联外交官马立克说:“某些国家的政府,用他们的外交部长的手,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25、民政府的照会上签字,而另一方面,又用他们驻安理会的手,投票支持也已宣布和他断绝了外交关系的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这一现象结束于A.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时B.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时C. 中国与东欧国家建交D.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一些国家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也继续和国民党保持外交关系,实质是承认台湾国民党政府是独立主权国家,该现象的结束始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台湾政府赶出联合国,从而否定了台湾政府的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故D正确;A、B、C只是体现了美日和东欧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没有体现对台湾国民党

26、集团的态度,故A、B、C均不正确。24.周恩来阐述了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说:“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这个 会议”上,中国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树立了爱好和平与寻求合作的形象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答案】B【解析】【详解】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次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

27、,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树立了爱好和平与寻求合作的形象,故选B;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A;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做出巨大贡献,CD不符合题意,排除。25.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交,在双方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B. 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C. 开始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禁

28、锢D. 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多国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故选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1972年中日建交,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排除C;D表述太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26.威尔斯称:“因希腊全国山脉海臂割成多数小山谷,故诸城每不能征服他城”这说明古代希腊A. 小国寡民城邦体制的特点B. 众多港湾为工商业者提供便利C. 地理环境有助于希腊平等观念的形成D. 无法实现统一的主

29、要原因是地理环境所致【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希腊城邦典型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材料“割成多数小山谷,故诸城每不能征服他城”说明古代希腊城邦小、民众少的特点,A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工商业发展的条件,B错误;希腊平等观念的形成与工商业发展有关,C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城邦的特点,不是说明无法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所致,D错误。27.哈德罗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其中的“权威的根基被摧毁”是指A.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 公民大会权力的有名无实C.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D.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答案】D【解析】【详解】梭

30、伦改革之前贵族拥有政治的特权,实行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制度之后,贵族依据世袭的特权被废除,D正确;四百人会议是民众参政的方式,A错误;公民大会一直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B错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主要是针对平民,C错误。28.下表为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古代雅典雅典公民总数约4.2万人陪审员6000人审判员501人陪审员及审判员的产生方式抽签表决形式举手程序一审制罪名亵渎神灵和蛊感青年A. 民主政治引发思想纷争B. 司法审判规则遭到破坏C. 民主范围具有了狭隘性D. 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中“陪审员及审判员的产生方式”“表决形式”

31、“审判的方式”以及苏格拉底的罪名可知雅典的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弊端,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民主政治导致思想纷争,A错误;材料说明司法审判的弊端,并不是说司法审判规则遭到破坏,B错误;材料说的是司法审判的局限性,不是说明民主范围的狭窄,C错误。2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严惩,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体现了条文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C. 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说明该法律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

32、益,D正确;材料的信息并不能说明条文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A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B错误;材料的信息并不是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C错误。30.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A. 古代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B. 民法大全重视法律程序C.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 古代罗马崇尚自由与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对于打断自由人和奴隶给予不同的罚金,体现出罗马法的阶级属性,就是维护奴隶制度,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A错误;重视法律程序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33、含义,B错误;崇尚自由与平等显然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的主旨,D错误。31.古罗马时代,精通民法是罗马市民获得荣誉的途径,学识渊博的法务官起草拟定喻令和诏书,法律的解释所产生的疑点需要等待法学家一言而决。这反映了古罗马A. 法律内容的随意性B. 法律活动具有专业性C. 对法学理论的轻视D. 万民法替代了公民法【答案】B【解析】【详解】“法律的解释所产生的疑点需要等待法学家一言而决”说明罗马人并不是随意的依靠法律断案,而是灵活的依靠法学家的解释,体现出法律活动的专业性,B正确;材料中说明罗马人对法律的解释并不是随意的,A错误;材料明显是对法学家的重视,不是轻视,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罗马法

34、使用范围的问题,D错误。32.观察漫画,这反映了A.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B. 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英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完善D. 英王地位未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漫画中的文字“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教会的最高领袖,是国家的象征,但“统而不治”,故B正确;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图片没有涉及,A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一种,据图片没有涉及英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完善,C错误;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确立前英王实行君主专

35、制,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王“统而不治”,故其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D错误。【点睛】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33.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所进行的积极斗争,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议会选举制的改革。推动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欧洲革命的冲击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光荣革命”的完成D. 议会结构不合理【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所进行的积极斗争,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议会选举制的改革”

36、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议会选举制的改革,B正确;据所学可知,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发生也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A不是根本原因;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完成,C与材料时间不符;议会结构不合理是议会改革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34.建国之初,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由州政府与乡镇政府管理的国家,多数民众认为“统治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不想有一个管理他们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基于此,美国建立了A. 共和制B. 总统制C. 邦联制D. 联邦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建国之初”、“由州政府

37、与乡镇政府管理的国家”、“不想有一个管理他们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可知,美国建国之初的中央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权力,而州政府权力很大,这是”邦联制“的特点,C正确;共和制的特点是民主选举,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总统制的特点是政府的权力中心在总统,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联邦制是中央政府有强有力的权力,同时给各州一定的权力,与材料不符,D错误。35.麦迪逊极力主张将“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重要保障”麦迪逊在此强调A. 政府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B. 美国实行联邦制取代邦联制C. 代议制政府确保人民民主的充分实现

38、D. 美国应该实行两党竞争执政【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重要保障”可知,麦迪逊主张将权力分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然后政府的权力结构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来保障人民的权力,A正确;B片面;据材料“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分权与制衡”,C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无关。36.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这一宪法修正案

39、的通过表明美国A. 人权问题彻底得到解决B. 选举权不再有条件限制C. 宪法与选举权逐渐完善D. 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可知,美国以宪法保证公民的平等选举权,表明美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故选C;AB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D。37.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个核心是代议制民主,法国和美国都是共和政体,但法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据此可知,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

40、A. 以防止专制统治和限制王权为目的B. 体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进步性特点C. 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D. 具有实质的统一性和形式上多样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个核心是代议制民主”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但法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故选D;“限制王权”与美国、法国的代议制不符,排除A;“从人治到法治”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之一,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主

41、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38.麦克马洪当选法国总统后,支持建立教权主义的“道德秩序”,让拥护君主政体者占据政府大部分部长的席位,并直接干预议会甚至逼迫共和派的总理西蒙辞职。这说明法国A. 共和制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B. 大革命最为彻底和成功C.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 政体远离了人民的设想【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麦克马洪当选法国总统后让拥护君主政体者占据政府大部分部长的席位,并直接干预议会甚至逼迫共和派的总理西蒙辞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国共和政体建立后,保皇派麦克马洪当选法国总统,但总统仍有相当大的权力,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A正确;材料没

42、有涉及法国大革命的内容,B与材料不符;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其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评价法国政体,D与材料无关。39.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年),众议院被解散1次,内阁改选108次。这反映了法国A. 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B. 总统掌握着国家行政大权C.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点D. 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故材料“众议院被解散1次,内阁改选108次”符合1875年宪法的规

43、定,这是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点,C正确;据所学可知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这是保皇派占有强大的政治势力表现,而不能说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A错误;据所学可知,法国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但内阁对参议院负责,B说法不准确;D与题意无关。40.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在与联邦议会讨论是否颁布社会保障法时说明理由:国家应当比以前更关心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使这些阶级重新认识到国家不是专门设计用来保护上层阶级社会的机构,而是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反映出A. 统一后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 国家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C. 德国君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D. 德国实现了国家高度民主

44、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皇威廉一世就是否颁布社会保障法与联邦议会讨论等,体现了统一后的德国,皇帝与联邦议会共同享有立法权,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只凭一个说法不能改变当时德国国家机器代表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利益的本质,皇帝与议会讨论立法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政治生活中专制远远胜过民主的力量,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4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神圣性来源于“天”,并随着“天”的神圣性转移至被称为“天子”的封建帝王身上,使封建帝王拥有不可置

45、疑的立法和至高无上的司法权。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那些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对天子和权贵们来说,几乎毫无意义。中国古代所设置的政治体制使得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官僚们集行政与司法权于一身,当官吏的行为威胁到封建帝王的统治秩序时,历朝历代的君王必定会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来治理。 摘编自徐如贤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材料二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有规模不等的集市分布,罗马商人的足迹也遍布四方,此时的罗马社会上借贷、抵押、动产与不动产的买卖已广为流行,公民与非公民间因经济往来而出现的纷争不断,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罗马统治阶级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选择“武力+

46、法治”,这就需要罗马法学家们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并且借鉴古东方和古希腊的法律成果,形成自己的法律成果及体系。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材料三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摘编自许兵是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发达

47、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答案】(1)特征:君权神授,法自君出;法有等级,法外特权;法政一体,服务于专制统治(2)原因:商品经济发达的现实需要;帝国扩张过程中,对法治的崇尚;法学家的贡献;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法律。(任答两点即可)(3)功能: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本国政体;建立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稳定。(任答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由材料“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神圣性来源于天,并随着天的神圣性转移至被称为天子的封建帝王身上”,可得出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由材料“。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法律条文对天子和权贵们

48、来说,几乎毫无意义”,可得出法有等级,法外特权;由材料“政治体制使得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官僚们集行政与司法权于一身”,可得出法政一体,服务于专制统治。(2)由材料“罗马社会上借贷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可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现实需要;由材料“罗马统治阶级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选择武力+法治”,可得出帝国扩张过程中,对法治的崇尚;由材料“罗马法学家们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可得出法学家的贡献;由材料“借鉴古东方和古希腊的法律成果”,可得出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法律。(3)结合所学,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本国政体、国家性质和内外基本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稳定;由材料“

49、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可得出建立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有限政府。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共根据发展形势,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也不甘示弱,以自卫战争抵制国民党的进攻并且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所以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摘编自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材料二 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中共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始把战线引到

50、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开始占领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这就是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加强炮兵、工兵建设,以便广泛地夺取敌人据点和城市,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一切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和城市则相机攻取之,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则暂时弃置之。”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揭开“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序幕的事件。(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战争策略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51、答案】(1)条件: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2)事件: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变化: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原因:战略反攻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解析】【详解】(1)条件:根据“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得出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根据“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所以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得出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2)事件:根据“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结合所学得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变化:根据“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

52、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得出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原因:根据“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得出战略反攻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国近代宪政运动与英美等国大异其趣,它循着激进、暴力模式发展演变,历经近百年震荡而渐趋稳定与成熟。从数量.上看,法国近代历史上制定的宪法比任何国家都多,从1789年至1815年,就有过7部宪法。因此法国有“宪法试验场”之称;从内容上看,法国宪法历经君主立宪、共和与帝制的交替更迭。从形式上看,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激烈,国际上又受到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围攻,法国的宪法制度循着一种与英美制宪历程大相径

53、庭的独特模式,历时长久才走向稳定与成熟。摘编 自张建新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法国宪政运动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宣布美国实行共和政体,把最后的权力赋予人民。人民通过选任和委任代表,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并有权监督各行政部门的工作。宪法还规定,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彼此没有从属关系,但又必须相互依存、互相制约。按照宪法规定联邦权力列举和州权力的保留的分权方式,联邦与州的权力有专有权和共有权的区别,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摘编自施成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三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宪法制度演变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54、。(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产阶级宪政建立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具有激进、暴力模式的特点;数量多;发展历程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2)原则: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3)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它循着激进、暴力模式发展演变”可以得出具有激进

55、、暴力模式的特点;“法国近代历史上制定的宪法比任何国家都多,从1789年至1815年,就有过7部宪法”可以得出数量多;“法国宪法历经君主立宪、共和与帝制的交替更迭。从形式上看,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激烈,国际上又受到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围攻”可以得出发展历程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2)原则:依据“把最后的权力赋予人民。人民通过选任和委任代表,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并有权监督各行政部门的工作”可以得出民主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彼此没有从属关系,但又必须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可以得出分权制衡原则;“按照宪法规定联邦权力列举和州权力的保留的分权方式,联邦与州的权力有专有权和共有权的区别,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可以得出联邦制原则。(3)积极意义:依据两则材料,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积极影响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