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145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教学案:专题四 第一框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框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3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识记探究层级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力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1918年夏,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

2、,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基本结束后,1921年初,除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外,苏俄还发生了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实质其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其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内容(1)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2)在工业方面,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由各级政府统一安排生产,统收统支(3)在商业方面,实行国家垄断经营(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意义这一政

3、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首先,巩固了工农联盟。其次,恢复了国民经济。第三,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列宁全集)(1)上述材料中的“失败”指的是什么?(2)在材料反映的背景中,苏俄出台了什么政策?提示(1)苏俄在国内战争胜利后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列宁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看作是“失败”。(2)面对现

4、状,列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必须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理解应用层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从理论上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它具有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和物质利益平均主义的特点,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甚至采用强制手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从实践上看:余粮收集制: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贸易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

5、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响了正常供应。经济上: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1)巩固了工农联盟。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等政策的实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受到农民的欢迎。(2)恢复了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3)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列宁提出采取间接迂回的或“改良主义”的方法,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6、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误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害而无利警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害而无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只是后来经济条件发生了改变,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并造成危机,所以才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A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由各级政府统一安排生产,统收统支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以自由贸易鸟鸣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D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

7、策的内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农民对余粮收集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一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乱。农民的不满也影响到军队。因此,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应选B项。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D两项虽然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答案:B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识记探究层级1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已经历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一旦实现

8、公有制,就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列宁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2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1)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理解应用层级如何正确评价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他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当时他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消灭商品生产,并强调要为消灭货币做好准备。这

9、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已经历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一旦实现公有制,就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列宁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他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2)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列宁忽视了生产力水平的状况,把

10、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进而强调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消灭商品货币。这都是违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他们认为,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显然,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这一高度,因而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其二,列宁认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国家调节商业等观点只是解决当时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他的这一观点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当代经济理论认为,只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存在,市场规律就一定会存在和发挥作用。市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误区:建立了社会

11、主义社会,就消灭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警示:“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就消灭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的说法错误。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经济。事实上,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并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生产力条件。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的消失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这一条件不具备,商品经济就消灭不了。1906年,列宁曾提出: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

12、消灭一切剥削。上述材料体现了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是()A认为要消灭资本主义,就必须消灭市场经济,消除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B认为商品货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C认为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是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D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应遵循市场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故应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6例1下列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实施的背景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B其实质是采取军事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

13、配C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实行粮食税解析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粮食税不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D项。答案D例2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解析本题以邓小平同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只要记准教材相关知识,就很容易作答

14、。答案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77一、选择题1为了抵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扼杀,保证国内战争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改良主义”政策解析: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为了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胜利,故选C项。答案:C2下列对列宁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十月革命,

15、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 BC D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故排除。答案:B3对新经济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B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以粮食税来取代余粮收集制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已经从生产资料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的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但并非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故选C项。答案:C4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6、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列宁这一主张的变化说明()A认识到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客观性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消灭自由贸易C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已被消灭D国家组织的商品交换要占主导地位解析:解题时应审清“直接控制”到“国家调节”的变化,说明由否定商品生产到肯定商品经济的作用的变化,因此A项的观点是题意所指。答案:A5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勾画出第一张社会主义的蓝图:一切生产资料收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雇佣的职员,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同等地领取报酬。”“国家对劳动量和消费量实行极严格的监督。”这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社

17、会的认识是()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C平均分配消费品D实施强迫劳动和计划消费解析:材料中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分析,没有涉及生产力问题,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6列宁认为,既然苏俄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D发展资本主义政策解析:题干强调“利用资本主义,”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71921年2月,苏俄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政府兵变。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结合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请回

18、答:(1)发生反政府兵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能取得成效?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第(1)问的要求是“直接原因”;第(2)问,应从多角度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出比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反映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不同之处:目的不同,前者要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后者要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手段不同,前者侧重于军事政治手段,而后者侧重于经济手段。原因:适合俄国国情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8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

19、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09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说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解答时应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粮食税的实行实际上是减免了农民的税收,进而与余粮收集制作比较,分析其优越性和意义。答案:(1)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有较大的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鼓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2)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