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066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导学同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练习: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

2、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其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答案】D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解析】由“首长制到委员制”,表面上看起来是宰相数量的逐渐增加,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在不断加强。【答案】C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

3、是宰相【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B项。【答案】B4“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C门下省 D枢密院【解析】“若政令有失当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说明了此机构具有监察、审议的职能。中书省是负责决策的机构,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机构,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构,枢密院主兵权。【答案】C5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

4、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对地方权力的分化,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为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C、D两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A6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5、,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答案】C7“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解析】从题干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信息可知这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再由题干中“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

6、已”的信息可知宋朝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政的三司却有较多的财富,反映了各个部门效率低下。故C项正确。【答案】C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察举制的弊端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世官制的沿革【解析】解题应该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东汉”和关键信息“举秀才”“举孝廉”,明确考查的制度为东汉选官制度察举制。【答案】A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

7、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科举考试以考试为形式,以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吏,从形式到标准都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特点,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答案】A10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任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D元朝行省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免【解析】汉武帝用内朝牵制外朝,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根据血缘选官,君主主动权不大,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故B项错误;科举制使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能通过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

8、,故C项正确;元朝行省长官仍由中央任免,故D项错误。【答案】C11史载:“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前)司察之而已。”材料反映的刺史的主要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 B监察地方官员C掌管地方军事 D掌管地方财政【解析】材料“汉季刺史总统诸郡”反映了刺史对地方行政的管理职能,由此判断选A项。【答案】A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逐步增

9、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是皇帝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实际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项正确。A项中“集中于相位之争”、D项中“基本对等”的表述错误;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是在西汉武帝时,B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

10、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4分)(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6分)(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6分)(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

11、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12分)【解析】第(1)问较简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唐初政治的特点,做到论从史出。虽然唐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这种民主来源于皇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时代性。第(3)问从材料中的史实可知是法律和皇权之间的冲突,从“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法律权威占据上风。第(4)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大臣和法律的约束。第二小问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有辩证的认识,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另一方面在本质上仍是君主专制统治。【答案】(1)中书省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12、(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3)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统治。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课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材料二魏初创九品中正制,起初尚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后)重家世、轻才学之歪风渐盛。摘

13、编自李木洲科举制兴起的深层逻辑材料三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摘编自杨晔科举制度评析(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途径。(8分)(2)与材料一、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1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总结归纳出汉代的选官制度。第(2)问,材料一所述是察举制,材料二所述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二者与材料三的科举制比较,从用人标准上可以找出新变化;科举制的影响可以从它的特点方面逐一分析。【答案】(1)途径:考试;地方举荐(察举)。(2)变化:重才学,不分身份地位;重考试,科举成定制。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