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洛阳市制粉合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四日”。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史实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2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1984
2、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分配方式C增强企业活力 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5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3、,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7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8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
4、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看见他剪辫是出于( )A被迫顺应时局 B反清革命的需要C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D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9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B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C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 D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10“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
5、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饪麻辣土豆丝和洋葱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自己新购置的无袖旗袍来”。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无袖旗袍穿衣镜麻辣土豆丝 四合院A BC D11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1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
6、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13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14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
7、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5“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
8、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A没有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16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混合经济”模式 B推动新经济的兴起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17“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
9、到20年间的最低点,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 )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D发展完备的社会福利政策18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
10、化19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20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21苏俄在实施某一
11、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分析,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22“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
12、定科研方向23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24政府职能的发挥,不是无限制的,正当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25下表为19301940年
13、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 表 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白足的优越性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
14、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三: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
15、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罗斯福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中除了以工代赈、兴办工程外还有哪些?(6分)(3)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
16、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1997年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2007年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2011年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2013年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2015年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请提取两
17、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12分)28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
18、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4分)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6分)(
19、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8分)试题解析部分1.【答案】C【试题解析】由“合作商店”“一九五六年”等信息可知,此股票是新中国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见证。故选C。2.【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621965年的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左”倾错误思想未完全纠正,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960年,中国经济领域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此方针的引领下,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集贸市场”“自留地”“包
20、产到户”等现象,可见调整在农村取得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C项出现在1978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此时中国的生产关系仍处于人民公社时期,未发生根本转变,D项排除。3.【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提及此时在企业领域,坚持全面所有制基础之上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企改革的内容,其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C项正确。A项出现在1992年后的中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是内容体现,不是目的,均排除。4.【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材料可知,票证制度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见证;“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
21、半斤豆芽之类”反映了必须有副食品供应证才能买到有限的副食品,即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着商品交易,故选B项。其他三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5.【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个体企业”的出现表明,单一公有制已经被突破,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政策对城市经济改革仍有束缚,并未摆脱计划经济,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一直都没改变,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是1992年提出来的,且创办个体企业无从体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6.【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2年实施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私有制
22、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生产;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将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综上所述,依次出现的是,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7.【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
23、,故选择B项;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于197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于斯大林时代,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故排除。8.【答案】A【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可排除B、C、D三项。根据材料中的“只可降心从众”可知,他是出于无奈被迫剪辫。故A项正确。9.【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婚礼草案不是法律性的文明,A项错误;婚礼草案的内容中,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不是抛弃旧式婚礼的程序,B项错误;近代中国,新旧婚制之间并未产生尖锐的冲突,C项错误;即采用新的婚俗,又酌情采纳旧的
24、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反映出婚俗中新旧调和的色彩,D项正确。10.【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旗袍是中西合璧的服装体现,符合题意;穿衣镜是西方的东西,不符合题意;土豆丝是西方的美食,麻辣土豆丝是结合中国口味的美食,符合题意;四合院是中国的建筑体现,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11.【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未提到市民思想态度变化,给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信息“电灯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显示了国人对西方文明一个接收的过程,故B项正确;材
25、料只是表述了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的态度,不侧重国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故C项错误;自身存在明显不足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2.【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提及中国的“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且“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可见其强调要进行服饰的改革来推进中国与世界的接轨,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康有为倡导风俗改革,未提及发展机器生产,C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材料强调“断发易服”,但未提及采用汉人装束,排除D项。13.【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数据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表可
26、知,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虽有上升,但仍没有步入欧洲强国之列,A错误;英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B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因而世界经济危机与苏联无关,C错误;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关键地位,D正确。14.【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材料提及胡佛的政策是“强制干涉”,并认为“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可见胡佛的此种干预政策的弊端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适合当时的西方国情的需要,A项不符合史
27、实,排除。美国的经济运营方式的改变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不是胡佛政府的政策,C项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创得益于罗斯福新政,D项排除。15.【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可知新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故选A项。题干表明的是新政的影响,没有体现新政的实质,排除B项;由材料“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可知C项“严重阻碍”错误,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6.【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提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的解决,联系所学知识,二战后,为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建立了“福利国家
28、”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无法解决生产和消费间的矛盾,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17.【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新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可知B项说法正确,A、C、D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18.【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由材料信息“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可知,第三产业
29、发展迅速,这说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故选D项。19.【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材料“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体现其以公有制为主体,排除C项。“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说明其在公有制下允许私有现象,排除A、D两项。故答案为B项。20.【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的重工业部门中外国技术人员占有一定比例,进口设备中也是美国和英国的居多,此时正值世界各国发生经济危机之时,而苏联借此发展了本国的工业建设,C项符合题意。此时的西方各国发生经济危机,出口设备不是援助苏联而是缓
30、解本国的经济危机,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都是其中的现象之一,不是材料的主旨,均排除。21.【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提及此政策下全部企业由“国家主持”,并且“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允许货币贸易,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C、D两项都出现在斯大林模式下,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22.【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苏联并未进行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科技交流肯定会受到影响,故
31、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缺乏活力,很多技术不能得到应用,故B项正确。23.【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材料提及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两项都符合史实,但都与材料旨意不符,均排除。24.【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材料提及政府职能正当发挥,则带来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职权扩大,则带来灾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发挥政府的正当职权下,允许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带来苏俄经济的
32、复苏和发展,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斯大林模式下强调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工业轻重比例失调,最终使苏联走向僵化的道路而解体,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是正当的国家干预,“过度”一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部分修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5.【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材料体现的此时期的苏联对外贸易额总体上逐年递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世界正发生经济危机,而苏联的工业化正处于高潮阶段,可见苏联的工业化并未收到世界市场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对外贸易,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状况,A项排除。西方各国此时正
33、处于经济危机之时,无力关注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26.【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2)措施:制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标准;允许劳动者有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制定社会保险法,实行社会救济。(3)共同点: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希
34、望的田野中“新建的住房”“十里果香”,可见此时农村一片生机和活力,这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小问,抓住时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罗斯福新政中对工人利益保障的举措入手分析。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从二者在政策的实质、经济发展的方式及改革的领域等角度分析共性。27.【答案】示例:(1)技术手段先进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法分子伸入到车票领域,制售假票、票贩子哄抬票价、从中渔利的现象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车票也就从最初的只有简单印有乘车
35、信息的硬纸板票,发展到印有防伪二维码的高科技火车票。(2)购票方式便利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很长时期,由于经济的滞后,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到车站排队购买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往那种单一的购票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网络购票等快捷的购票方式。(3)服务体制人性化:近几年,在政府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下,铁路部门越来越重视旅客的感受,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网上购票预售期的延长、改签、退票等更具人性化政策的相继出台,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下那种单一的服务模式。【试题解析
36、】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1)种示例,结合材料“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到“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从中可以看出技术的手段的先进化,说明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史实变化分析即可。第(2)种示例,结合材料“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到“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出现,“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从中可以看出购票方式的便利化,说明可以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种示例,从“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到“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
37、办理业务”,从中可以看出服务体制的人性化,说明从政府政策导向、民生角度进行分析。28.【答案】(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2)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等知识点。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退却的时代”指新经济政策,从其特点入手分析举措,体现出向资本主义的退却为了更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图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苏联的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从苏联工业轻重比例失调,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等角度分析“消极东西”的内涵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 “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从中概括经济政策的变化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国家经济模式角度分析其调整的贡献即可。